小说阅读之分析表达技巧

时间:2022-10-20 12:13:43

小说阅读之分析表达技巧

【技法指津】

表达技巧这一考点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1)文有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2)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巧合等)以及所起的作用。(3)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4)结构方式及其作用(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等)。(5)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等)。

针对小说表达技巧性的题目,我们在组织答案时一般应遵从如下思路:

1.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明确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除了了解、分析表达技巧的相关考查内容及答题思路,我们还需要掌握表达技巧的一些相关知识。

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其中叙述与描写是小说中常见的表达方式。

(一)叙述

1.叙述方式及其作用。(1)顺叙:按时间(或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较后发生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4)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有“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两种。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出来对人物评头论足,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限知视角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让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二)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包括环境描写和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3.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使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有灵魂。

二、表现手法

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象征、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突转等。

1.烘托、衬托和对比。“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而“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较,以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2.“象征”和“比喻”的区别。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具体人。

两者范围大小不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文章,或者是文章中的一大段话,因此在范围上远远超过了比喻涉及的范围;比喻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阅读训练】

董师傅游湖

宗 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着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

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副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

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选自《小小说》2014年5月)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网络环境中《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适用... 下一篇:“互联网+” 真是知识产权的救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