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学类高校女生体育课程设置的研究

时间:2022-10-20 11:55:42

对医学类高校女生体育课程设置的研究

摘 要:本文作者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女生占多数医学类院校的女生体育的群体特征进行研究,从分析女大学生休育课的课堂行为入手, 揭示了女生对待体育课的不同心态和行为的特征, 及其对休育教学所产生的影响。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认为体育教师应努力激发女生学习休育的动机, 培养女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帮助她们排除各种心理降碍,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女生体育课程向着更优化、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校 女生体育 课程设置

一、前言

女生进入大学阶段已进入青春期,其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已日见完善,她们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地向成熟发展。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适合于女生学习的专业的增设, 女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 女生体育课成为大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从研究女生体育课的课堂行为入手, 探讨如何激发女生学习体育的动机, 如何培养女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如何帮助她们排除心理障碍, 如何培养意志品质等, 以促进女生体育课的教学优化。这也是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者以及体育教师所要认真思考、研究的实际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查阅大量高校女生体育活动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二)问卷调查法 对本学年有体育课安排的两个医学专业5个教学行政班分别发出调查问卷共161份,收回调查问卷161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6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三)专家访谈法 在调查过程中,和学院有关负责体育工作的教师进行面谈,了解他们对学校女生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现状的一些看法,同时和部分学生进行交流。

(四)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问卷的数据输入EXCEL软件中,并计算各参数值。

三、结果与分析

当代女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在生理方面,此时期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发展已不断完善,这一阶段她们的皮下脂肪增厚,但仍保留青春期的一些特点,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第1和第2信号系统的活动相互关系更为完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了。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但恢复较快。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机能迅速发展,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

在心理方面,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她们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倾、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嘲笑等等。体育活动的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因素,它是个体的内在过程。

四、针对女学生的相关课程设置

(一)有针对性开设整合体育课程资源

鉴于以上特点并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我们发现,女大学生体育课的内容要尽量安排刺激性小,难度适中,运动量、动作频率便于自我调节的项目并注重全面身体锻炼。宜围绕发展其运动器官,特别是满足她们希望自已体型匀称、身材健美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向。在组织教法上运用多样、多变、多层次的方法,采用启发、鼓励、循序渐进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女大学生已有的智能和经验,发扬她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发挥女大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她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二)针对性地研究女大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方法,它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女大学生特点合理选择教法

(三) 帮助女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

终身体育是依据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对人提出的要求,伴随终身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终身体育锻炼能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是众所周知的,但我们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终身体育标志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终身体育。身体锻炼应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标志,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会逐渐成为她们的自觉行为。促使同学们在体育课上端正了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并希望能学会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希望能制定短期与长期的自我锻炼计划,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所以,针对女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在体育教学中传授一些能满足女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需要的锻炼内容和锻炼手段,能有效地促进她们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学东,张虎,陈爱国. 渭南师院女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考试周刊. 2010(05)

[2] 王则珊. 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 王鼎华. 中国体育如何面向新世纪.新华文摘. 1997,(4):164

作者简介:

任祥钰 (1983― ),男,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 助教,主要从事体育教育学与运动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

上一篇: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