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不灭的“红烛”

时间:2022-10-20 11:43:24

他刚下讲台,又入画坛;才出教室,又入诗乡。虽退休多年却退而不休,宛如一株傲然挺立的劲松,呵护着擂鼓台下的莘莘学子。他就是湖北省竹山县擂鼓镇中学的退休教师志。

朱老师今年76岁,虽已年过古稀仍精神矍铄。走进朱老师家,立刻会感到一种特殊的文墨气息扑面而来。凡目之所及皆有书画,其绘画作品内容涉及山水、梅花、松竹之类;书法既有朱老师逸兴横飞之精品,也有他与友人在不同时期诗酒相娱之雅作。

1983年,志老师退休了,但是他对书画的兴致丝毫未减。朱老师潜心研究书画之余,时常应邀到得胜、秦古、宝丰等周边乡镇甚至是为十堰一些单位作书绘画。

2005年,朱老师被竹山县文体局授予文化中心示范户,这一荣誉在当地普通老百姓看来虽然并不稀罕,因为它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可对朱老师来说意义却非同寻常,这意味着从这一天起,自己将要肩负做村里文化建设领路人的重任。也是从那一天起,朱老师的家人发现他活动的空间比以前更大了:笔架山下有他蹒跚的身影,擂鼓桥头有他支起的画架,本镇中小学展厅有他挥毫泼墨的书作。他要用自己的余力,书写擂鼓人民心中的幸福日子,把美好的农家生活绘满画卷,他用自己的一腔热情绘就壮美的教育蓝图,把爱送给大山里的莘莘学子。当地村民们春耕、夏种、秋收的一个个生活细节,附近学校学生求知及生活的一个个动人缩影都成为他创作的素材。邻居们发现在朱老师的院子里每天总会有来自各方的学徒,更让村民称奇的是朱老师教人作书绘画从来不收学费,倘若有人携物拜师,朱老师都会婉言谢绝。

据村里人说,朱老师退休后曾经有单位以优厚的待遇让他到城区高就,但他因割舍不下乡情和对村里下一代的关爱而乐居农家,每天静心作画,雅兴赋诗,以开班授徒为乐。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亲手教出的擂鼓弟子能够学有所成,并将中国书画艺术不断发扬光大。

近年来,朱老师不满足于已经在竹山书画界获得的成绩,他将余热洒在了支援家乡新农村建设事业上。2006年他又逢喜事,经过他多次申请,古稀之年喜入党,从而成为该镇年龄最大的党员,自此,他圆了多年的梦想。

2006年9月,朱老师又有了一个新念头:身为一个文化人,还应该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再做点事。于是他便把自己几十年创作的书画作品搬到自家庭院办起了村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农民书画展,并且还腾出家里有限的几间平房,建成固定书画展厅,陈列了他潜心创作的艺术作品,以方便附近的学生、村民前来参观学习,真正让父老乡亲随时享受到难得的“精神大餐”。

朱老师退休多年,仍然难解身为人民教师的教育情结。他经常微笑着走进校园为学生们现场作书绘画,举办书法讲座。在擂鼓镇中小学师生的眼里,朱老师永远是一位不失风范的长者。在为学生义务担任书法教师的每一个日子里,他总是微笑着面对孩子们的一次次求教。而对擂鼓镇中青年教师的请教,他也总是以切磋学习的姿态热情相待,全然没有一点倨傲之态。

志老师每年都利用学生们的暑假,在自家办起了义务书法培训班。20多年来,朱老师共培训学生800多人,教育帮扶“问题学生”200余人,其中有30余名学生在各类书法竞赛中获奖,他本人也在省、市、县各级报刊等媒体发表书画作品达130余件。

朱老师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这是他追求艺术的真实写照,更是他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不灭红烛精神。

责编/海燕

上一篇:正确认识自己利养生 下一篇:名字刻在月面上的我国古代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