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悲戗而坚毅的精神符号

时间:2022-10-20 09:38:18

摘 要:海子,―个十五岁考取北大的天才,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三种课程的杰出青年,一个仅仅在世25年便撒手人寰的精神之子。他炽烈喷放、但又犹豫沉闷,他纵横、但又细腻优雅。海子以他的死肯定了诗,海子以他的死否定了诗。海子成为了一个悲戗而坚毅的精神符号,无论岁月如何蹉跎,人性如何淡漠,在我们回首时代的星空,海子那热烈、质朴和忧郁的心永远闪亮。

关键词:精神;海子;诗歌

海子――个十五岁考取北大的天才,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三种课程的杰出青年,一个仅仅在世二十五年便撒手人寰的精神之子。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的铁轨将庸俗肉体升华为永恒灵魂的青年诗人,他炽烈喷放、但又犹豫沉闷,他纵横、但又细腻优雅,他写给未来“我和昨天隔着黑色的山脉,我和未来隔着无声的空气”,他写给情人“光秃山岗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都向哪里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而破碎”他写自己“肉体像被众神追杀,载满囚犯的船,没有指望,他写给姐姐“在黑夜为光明写诗,在草原为羊群写诗,在南方为北方写诗,在思念里为你写诗”,写给爱情“那雨天雨地哭得有情有义,而爱情房屋温情地坐着,遮蔽母亲也遮蔽孩子遮蔽你也遮蔽我”。还有“看那江上的鸽子,是屈原遗落的白鞋子,让我和江把它穿起,“遥远的地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太阳从黑暗的尽头升起,慢慢将我扶起”,读到、想起、惊悸,我从没感受语言的震撼如此简短,如此沉醉。沉醉于世俗的我似乎已淡忘思想的洁净和无畏,我神往海子的世界,他为那必将熄灭但却永恒刹那的美,世界可以倒过来读,理想可以毁灭了在想。

海子自称为“乡村知识分子”迷恋于荒凉的泥土。在他的诗歌中,我们随处感觉到浓郁的泥土气息。天空,月亮,大海,河流,山岗,村庄,麦子……这些意象在他笔下是如此的清新自然,如此的质朴美丽,美丽的令人心碎。如同梵高在画布上发现向日葵与生命的内在联系一样,海子在诗歌中找到麦子与生命的联系。对于海子来说,麦地是海子思想的载体,麦子是海子思想的源头。海子对麦子充满了感激之情,他称麦子为“健康的麦子,养我性命的麦子”(《麦地》)。但同时他又觉得“诗人,你无力偿还,麦地与光芒的情义,一种愿望,一种善良,你无力偿还”(《麦地与诗人》)。诗人将自己的痛苦与麦子紧紧连在一起,麦子已成为他的寄托。

就在海子自杀不久前的1月13日,他写了著名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希望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海子是一个沉湎于心灵的孤独之旅的诗人。他所追求的“大诗”的理想,他对真理和永恒的超越性探究,他对生命的终极存在的关怀与眷顾,在某种意义上是与世俗生活无法共存的。因此,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的“在尘世获得幸福”的憧憬,只存在于诗人一时间的想象中。他把祝福更多地留给了世人,而诗人自己却没有(或不愿)找到尘世的幸福生活。同时,与那些文人骚客不同,海子的诗,体现出一种基督哲学的大爱情怀。“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上获得幸福。”海子这种博大的爱不仅给了人类,还将它投向广袤无垠的大自然:“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多么伟大的爱,正是这种源于人性的爱使海子的作品洋溢着宗教与人性的光辉。在这首诗里,他提到了三次幸福。前两次的“幸福”是海子的幸福――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这种幸福是远离尘嚣的幸福,是虚拟世界里的幸福,如世外桃源一般。第三次的幸福,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对陌生人的祝福“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这里的幸福又是现实的。这样看,算不算是思想上的矛盾呢?我想,这首诗的“经典”之处在于――“只愿”这两个字,这两个字的意思是:尘世的幸福是你们的,与我无关,我只愿活在我这个小小世界里,独守内心的童话世界。诗人把祝福留给了世人,而他自己却不被祝福,他只愿转过身,面朝大海,远离尘世。

还有一首不得不提的便是《日记》“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只有戈壁,只有这空旷,一望无际却又毫无生机的戈壁才属于作者,而我也属于她!可见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寥.而这种孤独感却又让我找到了共鸣.也许,孤独这种感觉,很容易把人死死困住!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这位自称"乡村知识分子”的诗人,在农村生活了十几年,那是他整个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资料的极度匮乏,宁静的生活,和淳朴的乡情,与喧嚣、繁华的都市生活之间,早年接受的社会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与成人后所面对的社会现实和多元文化之间,构成了巨大而强烈的反差,让他痛苦和矛盾。然而在人生的尽头亦是如此,什么都没有,什么都带不走,什么也都不属于你,就连这仅有温度的泪滴,都留不住……“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生的最后一站,最后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作者路过了德令哈.正是这最后的,唯一的给了作者如此的震撼与心灵的磨合.让他不禁觉得他是如此的孤独.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万事万物都“物归原主”而作者也同样,归为尘土,化为风,化为雨!“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作者在诗歌中不多不少,道了四声“姐姐”,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四姐妹。据说,海子一生爱过4个女孩子,但是,这四位先后走进他心中和笔下的女子,最终都离他而远去,让诗人荒凉的心再次破碎!

我不知道,当海子来到德令哈这座雨水中荒凉的城,在夜色笼罩中两手空空地走在草原尽头,遥望美丽的戈壁的时候,他是否会想起自己高傲而又有些不知所措地穿行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的一幕幕情景。其实,走在哪里并不要紧,重要的是诗人心性中的悖论与裂变,就像大地深处的伤口,总要找到呈现的地点和时刻。正好是这样的时候,正好是这样一个地方。

海子的确是自杀的,但他的自杀是无关懦弱的,他是利用了死亡,已到达他理想的国度。海子的诗歌当中,死亡的阴影和生命的热爱,极不和谐的交替出现,希望与绝望不断的交织在一起。“早在1986年11月18日他就在日记中写道:‘我差一点自杀了,……但那是另一个我――另一具尸体……我曾以多种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但我活了下来……我又生活在圣洁之中’”。这个曾以荷尔德林的热情书写歌德的诗篇的青年诗人,他圣洁的愚蠢,愚蠢得辉煌!诚如梵高所说:“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啊,那些不信任太阳的人是背弃了神的人。”在海子那些带有自传性质的诗篇中,我们的确能够发现这样一个海子:单纯、敏锐,富有创造性;同时急躁,易于受到伤害,迷恋于荒凉的泥土。海子很喜欢兰波的诗句“生活在别处。”这句被米兰・昆德拉引用无数次的名言,早已成为人们日常谈话中故弄玄虚的口头禅。没有一个人能够像海子那样深刻地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想起古龙在《楚留香》中描述绝世英雄的心境:“你不顾一切地向上攀登,山路为生命的一部分。你超过一个又一个行人,到达绝顶时你却失去拥有过的一切。俯瞰山下,后来的人还没能爬上山腰。孤独是山峰给征服者唯一的礼物,这时你再想回头已经来不及了。”对于生活在山脚下的人们来说,海子生活在别处,对于生活在山顶的海子来说,人们生活在别处。“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就是在这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茫茫大荒的心境中,海子创作着他最辉煌的“史诗”。海子就像陀斯妥耶夫斯基笔下疯狂的赌徒,孤注一掷,把宝全部押给了“崇高”。难道“崇高”也能逃避么?海子在旗帜降下前的那一刻,挺身而出,拔出了他的剑,明晃晃的剑。

你说你孤独/就象很久以前/长星照耀十三个州府/的那种孤独/你在夜里哭着/像一只木头一样哭着/象花色的土散发着香气。

他痛斥日益猖獗的后现代主义者“都是背叛神的人”,然而,信神又能怎样呢?神对待海子就像他以前对待乔布那么残酷。海子走过的每一座桥都成为断桥,峰回路不转,“我走到了人类的尽头”当海子写下这样的诗句时,他已然选择了死亡。

他的死亡证明上写道海子是死于“精神分裂”,回顾历史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长命者少之又少,死之为名、为利、畏苦、畏命,而海子为诗、为精神的释放,为他所崇拜辐射一些黑暗的大太阳,“太阳是我的名字,太阳是我的一生,太阳的山顶埋葬诗歌的尸体千年王国和我,骑着五千年凤凰和名字叫‘马’的龙,我必将失败但诗歌的太阳必将胜利”。

最终,海子成为了一个悲戗而坚毅的精神符号,无论岁月如何蹉跎,人性如何淡漠,在我们回首时代的星空,海子那热烈、质朴和忧郁的心永远闪亮!

【参考文献】

[1]谭五昌.中国新诗300首[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2]海子.太阳[J].十月,1989,(1).

[3]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

上一篇:日本抗衰老化妆品技术的发展 下一篇:甘肃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