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殿女王新穷人

时间:2022-10-20 09:35:35

英国文化研究学者布朗提出,今天在城市里购物,很多人只是为了满足日常的需要。但现在城市里提供的购物的环境就好像是圣殿、皇宫一般,让在这里购物的人感到得到了一种君王般的待遇,或者说,女王般的待遇。

有些女人可以在平时不吃饭不喝水,却在购物的时候仿佛变成了钢铁不坏之身,在逛街的时候不知疲倦,似乎有着一种不可理喻的疯狂。这是因为购物让她拥有了一种女王的感觉,作为购物场所的商场也由此成了一座“女王的圣殿”。各种购物广告都在强调作为购物者的女性其自信的特质。作为一个男人,能够给女人自信的时间大约只有五六年,但是如果给了她购物的机会,她会一生充满这种自信。

然而,剥开这些商人赋予我们的美好幻象,人们需要扪心自问的是,你真的需要购物吗,还是购物可以装扮你的精神?你真的需要这些物品吗,还是这些物品让你成为一个在标签社会里独具一格、别有身份的高贵自我?成功者的标准,就在人们扫荡名牌的时候诞生了。一年之中,最为吸引眼球的“名牌大扫荡”时期,莫过于双十一购物节。

在西方渐趋没落的打折促销,已经不再是商家吸引消费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当下的中国,如双十一这样的购物打折狂欢却是方兴未艾。在双十一前竞标、杀价,在双十一后坐等快递送来自己也许并不那么需要的物品,却要在11月剩下的日子里在食堂望肉菜而兴叹。匮乏的购买力养育了他们精打细算的购物方式,另一方面又刺激了他们疯狂占有商品的内在欲望。越是缺乏购买力,就越需要购物的狂喜填补。

对于像“双十一”购物节期间大量入货的网购一族来说,相对于殿堂购物者,他们拥有的是双重的胜利:花了更少的钱,以及买到了同样好的产品。这种胜利感,使得网购者的狂喜更趋于增长。殿堂购物与网购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殿堂购物养育的那种对于成功者的召唤,也就没有办法养成被压抑的购物热情所积聚的能量。“双十一”的疯狂购物,正是这种召唤力量的一种显示。而“双十一”这样的购物热情能量积聚的集体性爆发,同时也掩盖了众人面对困窘失衡的购物清单上的焦虑感:大家都选择在网络上购物的此刻,身份与阶层的落差感得到了消除。

物品本身处在“NEED”层次,而商品更多是为了满足我们的“WANT”而存在。今天,很多购买力不足的人选择了用富人们的满足方式“WANT”,来满足自己的实际需要“NEED”。有欲望而备受经济压抑,购物而滋生幸福的迷狂,这是“新穷人”时代的典型表征。

“新穷人”不同于没有购买力以及生存能力的穷人,他们的购买力不足,更多是因为与他们的购买欲望反差太大。欲望是买下纽约,而能力却是吃一根冰淇淋,这就是我所说的“新穷人”:在生机勃勃、不断上涨的消费商品当中,变成了“穷人”的那群人,他们可以支付自己的生活,却不能支付自己的生活欲望。

新穷人的产生,是由于资本的流氓化——并不完善的资本监管,使得不需要从事实体经济而是通过投机就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于是资本变得如同流氓,不需要正经营生便可以获利。这一情况刺激了购买力不足的人群,给了他们对可能拥有资本的幻象。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被定位为一部分富裕人才能消费起的苹果手机,最终的主要消费阶层却是另一群购买力不足的人。就在幻想自己变成中产阶级的过程中,他们选择了消费。

(根据周志强2013年11月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座整理)

上一篇:惠农项目的企业化运作:机制、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一把青春,散落在书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