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发问,思维含量值多少

时间:2022-10-20 09:18:24

课堂发问,思维含量值多少

美国优秀教师格蕾塔曾指出:“如果一定要我说教学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问题。我想是的,问题帮助了我。当你成功地不停向学生提问并得到回答的时候,事实上你已经接近你想要的了。孩子具有天生的好奇心,所以问题教学法将百试百爽!”问题教学一直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师频繁使用。恰当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积极作用。但是,不少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授时,提问比较随意,不去深思问题的思维含量有多高,以至于忽略了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的重大作用,偏离了数学教学的本质。

在一次观摩研讨活动中,老师执教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探究活动之后进行全班汇报交流,学生A仍用邻边乘邻边来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于是老师就说:“这是你的想法,我们先来看看别人怎么说。”于是又叫了学生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因为――所以――”说得特别完整,有理有据。老师终于如释重负。然后亲切地对学生A说“你能再说一遍吗?”然后学生就照着说了一遍,老师给了一句精彩的评价“掌声给这位改正错误的勇气,给那位回答问题的机智。”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不能单纯的依靠记忆和模仿。像这样的问题学生只要鹦鹉学舌般的重复就行,没有任何的思维含量。引发数学思考才数学教学的核心。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感悟要学生的思想能真正转过那个弯儿,然后自己生长出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这也是有违新课标的做法,明显的重结果轻过程。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问才能引发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思考呢?教师可以这样说“你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说说现在你是怎么想的?”这样的问题是能触及到数学本质的问题,一方面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想法,另一方面能有效引发学生辩证地思考别人的观点。通过思考再说出自己的想法,那学生A所获得的这个知识它就是自己生长了来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认识层面,思维的含量一下就提升了。

不少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也会因为把握不好方向而让学生脱离预设。如:北师大版《镜子中的数学》一课在教学接近尾声时,老师连问了这样的三个问题①“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关于什么的知识?” ②“你们都知道了有关镜子的什么知识?”③“你有什么体会?”这三个问题串中只有最后一个问题问得比较有价值,体会包含的内容很多呀,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方法上的获,这些也都是有必要进行一个小结和提炼的。前面两个问题老师显然是想学生说出本课所发现的规律,也就是知识性的小结。可是问题①学生只能答“关于镜子的知识。”这显然是偏离预设。接下来老师又剥洋葱似的问。这样的教学何以高效呢?前两个问题可以换成“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镜子中的数学,你对镜子中的数学又有什么新的认识?”这样的提问学生就会去思考,回忆今天所发现的规律,然后就能起到强化与提炼的作用。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发问是我们驾驭课堂能力的基本体现。同时课堂发问的思维含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思维发展。怎样的问题才能触及到数学知识的本质,使课堂开放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是值得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努力探寻追索的。

上一篇:管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 下一篇:信息技术背景下如何实现教师的探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