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卤法生产氯化钾工艺原理及优缺点

时间:2022-10-20 08:46:43

兑卤法生产氯化钾工艺原理及优缺点

摘 要:目前,国内的氯化钾生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生产工艺也卓见成熟。“冷分解-浮选法”工艺和“反浮选-冷结晶”法已经成为生产氯化钾的主流,同时也代表着国内钾肥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而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氯化钾生产中还存在着“兑卤-冷结晶法”、“冷分解-热溶结晶法”等生产工艺,这些工艺虽然没有得到规模生产和广泛应用,却也不容忽视,因为这些工艺生产过程需要具备一些特殊条件,也存在一些优缺点。本文是对“兑卤-冷结晶法”生产工艺在钾肥生产中存在的优缺点的一点见解,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氯化钾生产 兑卤工艺 优点 缺点

一、前言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东南部,总面积5856Km3海拔高度2677~2682m,基本上属于氯化物的钾、镁盐矿床,是我国目前已探明的最大的水溶性钾盐资源,卤水矿物资源以氯化钾为主,并伴生有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钾表内储量为1.45亿吨,工业储量为0.97亿吨,为大规模地生产氯化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现钾肥公司年产量约为55万氯化钾,排放尾盐水总量约为1300m3/h,旱采盐田及10Km2盐田年排放老卤量约为1500万m3,晶达公司把尾盐水和老卤作为原料生产氯化钾采卤“兑卤—冷结晶法”工艺进行生产。

二、工艺原理

1.兑卤过程工艺原理

兑卤是将E点母液(氯化钾、氯化钠、光卤石共饱)与F点母液(氯化镁、氯化钠、光卤石共饱)混合,就会产生光卤石和少量氯化钠共同析出,其机理在于:上述两种盐溶液混合后,混合液体系点落到了光卤石相区,且处于水图氯化钠和光卤石溶解曲线和光卤石饱和面的下侧,所以混合液体系是过饱和状态,它将析出一定的盐份,因其处于光卤石相区,其首先析出光卤石,待氯化钠饱和后,光卤石和氯化钠共同析出,直至兑卤完成液呈饱和状态,同时由K+、Na+、Mg++ 、Cl-H20体系相图所揭示的杆规律可看出:析出的固相(光卤石和氯化纳)的量与兑卤完成液相比是很少的,也就意味着兑卤过程实质上也是处理大量液体的过程。

2.冷结晶过程的工艺原理

光卤石冷分解制取制取氯化钾的理论基础是:光卤石分解时,存在着两全串联的过程,先是光卤石溶解到溶液中,由于光卤石溶解后,形成氯化钾的过饱和液,使氯化钾自溶液中析出结晶,要得到粒度较好的氯化钾颗粒,必须仔细控制第一个过程,即光卤石的溶解速度不要太快,否则会形成过高的氯化钾过饱和度,产生大量的氯化钾细晶,降低光卤石的溶解速度的方法是:利用具有一定组成的循环母液对其进行冷分解结晶,即降低溶解时的推动力C,其溶解过程的动力学公式是:dG/dt=KA(C0-C)从此式可以看出dG/dt即溶解速度正比于C,其中C0表示在溶解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C表示溶液中的实际浓度,A表示固体颗粒的表面积;K表示溶解速度系数,与温度、搅拌强度等因素有关。

盐湖科技公司拥有一个年产四万五千多吨的兑卤工艺生产车间,它通过多年的生产和兑卤工艺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也总结出了这种工艺在生产操作中有以下优缺点:

三、优点

1.产品品位高,由于在兑卤工艺生产过程中,通过兑卤得到的低钠光卤石分解和结晶的过程比较简单,工艺控制也比较容易,因而得到的氯化钾纯度比较高。此工艺生产出的氯化钾品位一般在95%以上,其中70%以上为98%产品,主要用于化工行业各种钾盐的生产。而通过其它工艺生产的氯化钾品位一般在93%左右或更低,主要用于配制复混肥或直接作为肥料施用。

2.产品为环保型,在其它工艺生产钾肥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添加一些药剂来起辅助作用,比如盐酸、十八胺、二号油等,因此产品中也不同程度地含有了这些有害物质的成分,而兑卤工艺生产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辅助药剂,也不存在更多的化学反应,因此产品中不含任何有害元素,再加上这种工艺的结晶效果比较好,所得产品呈颗粒状,在干燥后也不会出现较大的粉尘,所以具有一定的环保效果,更有着“绿色钾肥”的美誉。

3.生产成本低,兑卤工艺实际上是一种回收工艺,它主要是对钾肥分公司排出的尾盐水中含有的钾进行再次回收。它所需的原材料老卤和原卤都属于再利用资源,而且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任何矿物质或药剂作辅助材料,因而决定了它低成本的特点。

4.利润高,因为此工艺生产出的产品质量高,杂质少,颗粒大,所以其售价和利润皆高于其它生产工艺的产品。

5.循环使用资源,兑卤产生的兑卤完成液被充分利用,兑卤完成液排放至科技公司事故池摊晒光卤石,被再次利用。

除了上述优点,兑卤工艺的生产操作过程中也有一些缺点。

四、缺点

1.地域空间需求过大,一套完整的兑卤工艺生产体系,必须具备盐田系统、兑卤系统、控速结晶系统和产品干燥包装系统。而这些系统的完全建立,就需要足够大的占地面积。尤其盐田面积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卤水的蒸发量和饱和程度,因此兑卤工艺生产钾肥投入空间地域过大,以至于不宜进行规模生产。

2.生产过程易受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

2.1天气的好坏往往会直接影响兑卤效果,因为原卤必须要进行摊晒才能达到光卤石的饱和点,所以气温的下降或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会直接降低产品的收率和品位。

2.2如果原卤的供给方间断性供给或在母液中参入过多的杂质和淡水,也会影响原卤和兑卤效果,导致低钠光卤石不能正常析出。因此这些客观因素也常常影响兑卤工艺的生产,也是这种工艺不能被广泛使用。

2.3在气温较低时,蒸发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其一E卤靠自然摊晒面积已经难以达到目的,产品产量、质量都受到限制。其二,兑卤器结壁现象严重,导致兑卤器有效容积变小,减小了处理能力,缩短了洗罐的周期。在气温较高时,E卤水点过高,就造成光卤石在盐池里析出,使用的E卤水中的钾含量就会明显减小。

3.收率较其它氯化钾生产工艺低,兑卤过程是处理大量液体的过程,料浆含固率低,故“兑卤—冷结晶法”生产氯化钾回收率低, 氯化钾理论回收率约为38.1%。

总之,兑卤工艺作为一种钾肥生产工艺,虽然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利与弊,但它的本质是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生产出优质的钾肥,因此,它在钾肥工艺的发展中是必不可缺的!参考文献[1]欧阳青龙.兑卤法生产氯化钾工艺中几个问题的讨论[J].海湖盐与化工(现《盐业与化工》).2003,32(6):32-33.[2]李建国.兑卤比对兑卤过程相关生产指标影响的相图分析及计算[J].海湖盐与化工(现《盐业与化工》).2007,36(7):4-6.[3]青海晶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工生产工艺技术标准 2012年.

上一篇:浅析耐硫变换工艺运行的影响因素 下一篇:添加剂对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界面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