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10-20 08:38:48

浅议“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临床应用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34岁,1998年3月患发热,体温39℃,头痛,鼻塞流涕,咽痛,稍有咳嗽。血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13000,中性粒细胞85%。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用青霉素等药治疗,3天后诸症悉减,惟低热不退,体温持续在37.5~38℃,复又用青霉素等药治疗3天,热仍不退,遂来诊治疗。患者体温37.8℃,口渴喜冷饮,舌赤苔薄黄,脉浮数,二便如常。先予以辛凉平剂银翘散加山栀、黄芩,服2剂后热仍不退,体温一直波动在37.5~38℃之间,遂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药物组成:熟地黄20g,淮山药15g,山萸肉15g,粉丹皮15g,北沙参20g,麦门冬10g,鲜石斛20g,天花粉20g,地骨皮15g。1剂/d,水煎服。3天后,患者热退身凉,脉平,纳增而愈。

例2 患者,男,41岁,2003年6月患伤寒病(伤寒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在县医院住院治疗近1个月好转后出院,后持续低温不退半月。观其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面色萎黄,自觉胸闷不饥,午后身热,手足心亦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4000,中性粒细胞65%。遂先按湿温论治,给予黄芩滑石汤加减治疗,3天后诸症好转,纳稍增,舌红,脉细数,但热仍不退(体温38℃)。复思患者病久,热邪灼伤真阴,阴虚则生内热,故改用下方治疗。炙鳖甲20g,地骨皮15g,熟地黄30g,白芍20g,淮山药15g,粉丹皮10g,山萸肉20g,北沙参20g,麦门冬10g,玉竹20g,党参20g,阿胶20g。

上述方剂共进5剂,热退而诸症除,精神好纳亦增,复以参苓白术丸调理脾胃,以善其后,患者现体健。

例3患者,女,73岁,2006年1月因恶寒、怕风、鼻流清涕、头痛,稍有咳嗽找余治疗。视其面色苍白,无汗,舌淡苔白,脉浮紧。血白细胞总数3400,胸透心肺未见异常。病属外感风寒,遂用辛温解表之剂荆防败毒散加减治之。服药2剂后得汗,咳嗽、头痛鼻塞之症已减,惟恶寒转甚,手足冷,脉迟,小便清,大便溏,喜热饮。思其年老体弱,汗出后阳气更虚,遂用金匮。肾气丸予以治疗,服药1周后诸症悉除而愈。

例4 患者,男,69岁,2004年11月因腹泻2天来诊,大便为黄色稀水样,无脓血,无里急后重感,每日4~5次,如厕前腹中肠鸣而痛,周身恶寒,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紧,口渴而喜热饮。病属寒湿困于脾胃,给予胃苓汤加干姜治疗,3剂后诸症未减。其人多年来形寒怕冷,手足不温,虽时值秋天,却已着棉衣,遂仿金匮肾气丸加四神丸以温补脾肾阳之意予以治疗。淮山药20g,山萸肉15g,熟附片10g,干姜10g,补骨脂15g,吴茱萸6g,肉豆蔻15g,炒白术20g,炒苍术20g,肉桂10g,红参10g,赤茯苓15g,猪苓15g。3剂后腹泻止而大便成形,手足转温,纳亦增而治愈,复嘱其服用金匮肾气丸1个月以巩固疗效,随访体健无不适。

上述4个病例的治疗,均是遵循此句经文的指导原则而灵活运用于临床,充分说明此句经文具有很高的临床运用价值,只要严格辨证论治,用药得体,常可收到很好的疗效。

上一篇:肝癌的早期预防 下一篇:全国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340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