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是为了“理”

时间:2022-10-20 08:38:23

摘 要:班主任是学生与学校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可以带出一群前途无量的学子,善“管”者才会“理”,善“理”者才会“管”。“管”“放”有度,宽严相济,最终目的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关键词:班主任 管放有度 管放结合 和谐相生 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1-090-02

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班主任是学生与学校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起“上传下达”的作用,对于学校布置的任务、提出的要求,要及时地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对学生在生活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随时进行反映,督促学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于学校当时确实存在的困难要对学生晓之以理,争取理解。其次,班主任是一个学校里同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班主任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班主任这座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架好了,才会路路畅通。沟通在架构这座桥梁时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沟通才有理解,沟通顺畅了,各项任务才得以完成。

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多数学校实施的是“以规章制度为本”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物为中心,忽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研究,强调的是“管”。“管”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缺乏响应的积极性,必然给“管”带来阻力,抵消工作效率。此外,“管”还包含着某种对立成份,一般用在对不太理想事物的整顿上,当它以学生为对象时,如果力度欠当或稍有偏颇,必然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使得班主任工作事倍功半。因此,“管”不应是班主任工作的要点,更不应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

作为班主任,应采用以人为本的“婉约式”管理模式,把工作重点放在管理的“理”上。所谓“理”,就是充分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在十六七岁的年龄,思想上有一种朦胧的寻找成熟的倾向,百人百性,作为班主任就应当使学生相信:聪明乖巧是好学生,手脚灵活也是好学生,心地善良更是好学生,并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从方方面面与学生交换意见,理解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从而帮助学生走向真正的成熟。此外,“理”还指理顺关系、沟通思想、和谐相处。如果说大禹治水的成功在“疏”而非“堵”,理解学生正是用“疏”的办法,关系顺了大家携起手来,学校才能兴旺,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班级是一个学校的基本单元,班主任也是学校最基层的管理者,仅仅从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来说,带一个班并不难,但要带好一个班可能就需要很多的管理技巧,尤其是在一些问题的尺度把握上,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往往可以很好的把握什么时候该严管、什么时候该宽放;什么时候该沉静、什么时候该跃动……这绝对是一门艺术。

一、“管”“放”有度

许多班主任满腔热情,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甚至充当着“管家”、“警察”或“保姆”的角色。不得不承认,这种管理有其好的地方,因为你一天到晚的跟着,假如你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三年如一日的坚持,班级绝对不会坏到哪里去,但这种管理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管理,它最大弊端在于管得过多过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这样的学生在大学,以至于工作后的发展空间都不会很大。同时,这样的管理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其自身的完善与发展。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老师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精髓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有度,管放结合”。

我认为有些地方班主任是必须管到的,具体而言,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包括:第一,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第二,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第三,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第四,协调多方面关系,形成教育合力。而该放的要坚决放手,学生能干的,班主任坚决不要干。如主题班会、班级板报、宣传栏、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等都由学生组织、协调、完成。入学半年由学生完成了 “对父母说谢谢”、“我为班集体做什么”、“同学间如何相处”、“人生价值如何体现”等一系列自我教育活动,利用板报定期进行名人、伟人的成长历程系列宣传。

涉及到班级整体氛围、班风的事我是严格关注的,因为我认为这是大事儿。总之,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能力的提高。

半年内,我所带的班级形成了一种人人上进、努力学习、集体利益为先、同学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在师生的不懈努力下,一个成型的班集体出现了。这种管放有度,管放结合的管理方式,理出了一片精彩,管出了一室的辉煌。

二、“活”“静”有时

一个班带得很活当然是件好事,但是不能活过了头,这就要求班主任具有驾驭这个氛围的本领和恰到好处的尺度了,常常有老师埋怨自己班上的学生不踏实,课堂氛围非常的活跃,但是一考试就不行,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在班级管理中,我认为有三个方面必须要活:第一是课堂氛围要活。第二就是各项活动一定要活,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该玩的时间就要尽情地去玩,玩出自己的水平来。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性格要活,学生最重要的工作是学习,但学习并不是唯一的任务,而且学习成绩也一定不是孤立的,它由很多方面共同决定,尤其是班主任在宏观把握上不能只盯着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高低,如果你班上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心态和开朗的性格,我觉得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老师会引导,及时的发现一些迹象,及时地加于解决,尤其是在与学生谈心的时候一定不要开口闭口的学习学习,可以多谈谈他的特长,适当的指出他的问题,让他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自己只要再坚持一下、再多一点努力就可以做好了。

班级管理提倡两个“静”字:第一个静是学生学习时的沉静,人只有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才能有更高的效率,要像僧人一样能够“入定”;第二个静是环境的安静,虽然强调学生的心要静得下来,能够抗得住干扰,但我们还是要为他们尽可能地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比较关注的主要是三个时间段,一个是自习时间,一个是午休时间,还有一个是课间时间。养成在教室中心静、环境肃静的习惯。只要你进了教室就必须安静下来,做不到这一点你就干脆迟一点,你可以不珍惜你自己的时间,但你没有权利影响他人的学习。

三、严宽结合

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严中有宽,严格管理班级。我认为应该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时间,在新的班级建立之初,一定要有比较严格的管理,因为开始的严格便于学生的养成教育,一旦通过开始的严格管理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以后的管理就会事半功倍。第二是各种规章制度,觉得能执行的就制定,不能执行的就干脆不要,这样你将来的处罚才能够严格执行,不能让学生有漏洞可钻。第三是严格的处罚也要讲技巧,班主任一定要注意不能完全的一视同仁,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惯犯严管,偶犯宽宥。对不同身份的同学的处理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对于班级的主要班干部,在公共场合有问题一定要处罚,但同时也要爱护;对于那些成绩很好的同学犯了错误,一定要敢于批评,因为往往这些同学都是班里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这些同学不能管下来,他们产生的负面作用将是巨大的,班上一定不能有“特殊”的尖子生;最后是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顽固分子要学会冷处理,当他感觉到孤独的时候,他自然会慢慢的回到主流中来的。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也可以通过选择性发现来回避一些矛盾,也就是对有些人和事可以巧妙的移开自己的视线,假装没有看见,而对于必须要处理的人和事则要明察秋毫,这也是一种技巧,也需要一个尺度的把握。最后,在原则问题面前,就没有这么多区别了,不管是谁,只要犯了原则性错误,那就是毫不客气的,比如说影响他人学习的,扰乱课堂秩序的,顶撞老师的,考试舞弊的等等。

因为制度是一个火炉,认真执行的人会从中感受到冬日里的温暖,而非要触碰的人就会被制度这个热炉子灼伤。

严还必须与宽有效结合起来,灵活处理。当然,不管是谁,处罚之后,班主任要私下做好被处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确认识错误,并努力改正。同时,对学生违纪处罚的方式要多样化,要寓教育于处罚之中。大家耳熟能详的魏书生老师对学生犯错误的处罚的三个一:

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写一份关于错误的说明。把处罚变为生动的自我教育的做法,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工作实践中,严和宽是对立统一的。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由“管”到“理”,就是宽严相济,水到渠成。最终目的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基础教育期是一趟单程票,错过就不复存在,学生老师家长都要珍惜,而宝贵的青春时期则是这旅途中最美的风景。班主任在这风景中要随着风景的变化适时适当地添加色彩、图形,既要雪中送炭,又要锦上添花。“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就是一个艺术家,但又远远高出其他艺术家,因为他的作品不是静止的没有生命力的作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会给社会创造无穷财富和价值的人”。无论是“管”还是“理”,和谐是永恒的主题。

上一篇:巧妙布置 提高实效 下一篇:听,“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