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性成长而游,为家乡蓝图而学

时间:2022-10-20 08:33:56

为个性成长而游,为家乡蓝图而学

2016新年,为缓解压力增加动力,学校倡导我们利用寒假的短暂时光,开展了一次以“为个性成长而游,为家乡蓝图而学”的“家乡游学博览之旅”的研究性学习项目。我们努力在阳光下自由地呼吸。我们小组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于2月11、12两天对宝泉寺、双月湖湿地公园、南坊新区等地进行了“走马观花”地的游学博览活动,感慨百千,遂成此文。

一、研究性学习的游学概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学之前,我们进行了自主学习,咨询了家长、同学并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了家乡的变迁,知道了一些关于临沂的过去、今天和未来发展规划的一些基本知识,“走进”了家乡的青山绿水,了解了革命老区、风景名胜、大美临沂和沂蒙精神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了一些合作探究,做好了一些基础工作,还“胡说”了一通关于家乡和自己的美好设想。

1.学习目标。亲身体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励自己为家乡而学为成长而学的斗志和勇气;生成家乡的自豪感,确立积极的责任感,并转化为学习和行动。

2.交流展示。实践后的成果展示,开学后我们利用班级的后黑板张贴评比,并进行了一次简单的交流展示。主要内容有:(1)“游”家乡。《我是家乡小导游》项目主要内容有:简介临沂的风景名胜和旅游资源:国家AAAA级旅游区“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森林氧吧、国家AAA级旅游景点“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的古朴典雅、临沂的母亲河沂河的敞亮的滨河大道、风驰电掣般的江泉高架、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南坊新城、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和地标建筑……(2)“赞”家乡。《我是家乡解说员》项目:简介“我所了解的家乡临沂的地理、人文和传统”:有一方水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成为人生的美好寄托,那就我们的家乡――临沂。曾经又脏又乱的城市,近几年发生了巨大变化。一道道风景,令人目不暇接:羲之故居、蒙山公园、滨河大道、凤凰广场……它们如绚丽的水晶,让你们尽情分享,让你们斗志昂扬!

3.我的行动。我们要主动担当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大任。需要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要勤奋学习、锻炼身体、增强本领,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建设家乡要实际的行动,对于我们高三学生来说,就是勇敢面对,证明自己!挑战高考!交流主题有:假如我是家乡建设主管。小组内做出自己的简评,也可请老师家长评价并提出建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一份自己的《家乡建设建议书》寄给区长和《临沂日报社》。

二、研究性学习的推进深思

改造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代课程改革的焦点。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和课程,也是一种基于学习资源的开放式“问题解决学习”学习,可以为学生开拓具有丰富资源的环境,如社区环境资源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家乡游学博览之旅”就是这样利用身边资源的具有现实操作性的研究性学习项目。它既能为枯燥的学习生活增加一点靓丽,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情感,从而激励学生为个性成长而游,为家乡蓝图而学。

1.研究性学习在我校高中阶段举步维艰。我校为省级规范化高中学校,一直以“高考”“考大学考重点”为指挥棒和奋斗目标。这种要求在目前的学校教学管理体制中,往往最终变得有形无神。我们也很无奈地发现,“家乡游学博览之旅”的研究性学习项目,就是这种徒有外衣,缺失内质的情况,很难实现从深层激励学生“为个性成长而游,为家乡蓝图而学”的研究目标,实在可惜。因此,这需要相关的配套制度和评价措施跟进。这就是需要教师确立“课程行动研究”、“课程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教师即研究者、课程即实践、课堂即实验室(课程发展实验室)。

2.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需要越来越多的研究型人才。《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个性的张扬,注重探究与发现的能力。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是“课程文化”的一场革命,表现在:一是与“探究学习”、“项目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相对应,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究过程;二是课题的形成取决于问题的内在价值、学生的内在兴趣和聚焦能力;三是其立题标准符合理论、逻辑和实用三个准则。“家乡游学博览之旅”研究性学习项目基本符合了这种要求,多少实现了一些“激励学生为个性成长而游、为家乡蓝图而学”的研究目标。

3.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主要途径。第一种途径是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在实际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某个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由于耗费时间,只能少而精地设计,一般一学期一个为宜。“家乡游学博览之旅”项目,本属专题研究,但现实原因,使它只能草草收场,但多少有效,这就够了。第二途径是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鉴于目前状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个现实而又具体的问题解决方式。“家乡游学博览之旅”项目就渗透了“激励学生为个性成长而游、为家乡蓝图而学”的思想。

4.研究性学习的教师策略。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应该建构自己的教育理念并积极贯彻实施。笔者基于反思自己长期思索的教育教学,生成了“生命增值”教育理念,力求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努力追求生态意义上的“学习,是学生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中追求自己成长目标的责任行为”的自主状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努力做到:

深入内心。要想学生经历建构知识的过程,就需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思考、善于疑问和深度探究,就要了解他们是实际的生活状态,真正深入孩子的内心,走进孩子的内部世界,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有意义学习心向和内部驱动力量,不断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品质。

确立目标。成功的人生需要有明确目标的引领。升学目标就是前进方向,就是情感支持的动力,不仅是鞭策的外因,而且也是奋斗动力的内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判断自己的“目标距离”,不懈努力,使他们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动态生成过程更有效率和质量。

建构方法。注重过程,收获在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的方法和学习策略,应该成为教育和教学的基本追求,形成终身学习所提倡的“会学”的智慧人格,这很关键。

为了学生的生命增值和个性生长,这才是研究性学习的最本真的追求和目标。

参考文献:

[1]焦炜,徐继存.课程行动研究模式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10(8):35-41.

[2]钟启泉.研究性学习:“课程文化”的革命[J].教育研究, 2003(5):71-76.

[3]刘红.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9(3):4-5.

[4]李嘉玮,朱景光.实现学生生命增值:高效课堂的理论探究[J].课程教学研究, 2016(1):17-21.

[5]朱景光,龙丽.生命何以增值――学生课程权力的视角[J].教育参考,2015(4):30-35.

上一篇:紧张症怎样用药 下一篇:“理”出有品质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