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先行,因材施艺

时间:2022-10-20 08:15:30

材料先行,因材施艺

一、材料对儿童美术学习的意义

美术活动通过有形的物质材料,塑造人们可以直接感觉到的视觉形象,表达出作者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认识、感受及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由于使用的物质材料不同,而表现出各自独特的审美意味。例如,在绘画中,中国画宣纸的渗透性,笔墨情趣和意味美;油画颜色的可覆盖性和笔触肌理美等。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无论是造型表现还是设计应用,都脱离不了材料的使用,合理使用这些材料,能提高儿童的动手能力,而合理地运用把握材料,感受材料的特性会有着不同的反响与感受,如材料的潜质与发挥问题、材料的作用与心理感受问题、材料特性与艺术表现形式的直接关系等。

所以,体验材料的特性,合理地运用和把握材料,是小学美术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儿童美术活动中关于材料体验与利用的问题与反思

【问题】现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充分考虑到了美术表现时工具材料的可选择性,在教材的“学习要求”中,常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材料进行表现”。教师能够认识到材料对于造型表现的重要性,于是在组织教学时,要求学生准备的材料越丰富越好。

但笔者发现,在很多时候,材料的丰富占有并没有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二年级《花儿朵朵(2)》一课时,师生准备了十分丰富的材料,有各种各样的彩纸、花布,还有纸杯、塑料吸管等其他材料。在师生共同复习了花朵的基本结构,欣赏了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各种鲜花之后,孩子们开始了自由创作。细心观察后发现,他们虽然紧张而又热烈地制作着,却根本没有考虑到不同材料所具有的工艺性能和审美特征,也就不能依据其特性合理地加以利用。忙碌20多分钟后,全班也没有几件像样的“花儿”出现。

【反思】上述案例遵循的是“因意选材”的思路,侧重于立意的过程,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活动主题“花”的研究上了,却没有充分考虑到对材料的特点和功能的探究。儿童对材料的体验不够,自然就胡乱操作一番了。在小学美术活动中,此类情况并不少见,细细想来,它们最根本的问题是忽视了儿童对材料的体验与感受,没有扎扎实实做好对材料的探究工作。儿童仅仅实现了对材料的简单占有,却因为缺乏对材料的深刻体验而使得造型活动难以深入。这种学习材料占有的“泛丰富化”,实质上弱化了儿童对材料的体验过程。

假如美术课,尤其是低中年级的美术课,都“这样”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造型游戏,那么孩子们对各种材料的体验将永远停留在肤浅的层面。这种“泛而空”的材料体验活动多了,美术课堂只能永远停留在空洞的热闹之中,孩子们无法深入探究材料的特性,无法深入理解材质与艺术表现的关系,也就根本无法提升自己合理运用材料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

三、加强儿童对材料的体验与感受

1.确立“材料先行,因材施艺”的活动思路。

新《课标》在“阶段目标”中强调了第一、二学段的目标是“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再“通过看看、画画、做作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到第三学段才提出“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进行表现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标》对材料体验要求的层次性。可见,在小学阶段,要确立“材料先行,因材施艺”的活动思路,即让美术造型游戏从接触材料开始,由儿童凭感觉、联想和想象进行造型活动,根据材料的特征或具体情境创造主题。如从纸杯、纸盒引发联想,进行造型,使它改变形象,成为一件新的艺术作品。

2.建立一般活动模式:“感知材料—引发联想—应用创作”。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设计教学单元开展活动:(1)给予儿童一些材料(更多时候让儿童自带材料),教师启发儿童对材料进行直观感受,了解材料的特点;(2)启发儿童根据材料的造型、色彩、肌理、材质的特点展开联想;(3)让儿童以个人或小组形式,根据想象进行顺势造型或者巧妙组合,塑造新形象。

在第一个环节中,组织儿童用眼睛看,用手摸,充分地“把玩”这些材料,去发现,去感知,了解它们的大小、形状、色彩,感受它们的肌理质感,交流这些材料因形、色、质的不同而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并引发儿童的想象。

同一材料可以依据其形、色、材质的特点引发多维联想,表现不同的主题内容,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不同的组合变化。例如,同是枫叶可以依据外观联想到竹叶、金鱼尾、鸡爪等不同事物;树叶不仅可以用来粘贴,还可以用来剪刻(效果如剪纸),用来拓印;同样的叶子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表现不同的内容。

使用材料创作环节要以学生自主尝试为主,通过个体探索及小组合作交流发现揉、卷、折、剪、刻等各种技法,教师要利用适当的时机,帮助他们克服操作中的难点,引导儿童重视方法的总结与经验的积累。

活动的最后要组织作品会,教师要注重引领儿童感受作品艺术表现形式及效果与所用材料的特性之间的相关性,让儿童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到: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也就有着不同的艺术表现力,只有依据材料的特性进行造型表现,才能充分发挥材质所特有的艺术韵味。

总之,材料是美术学习的重要载体之一,我们要重视材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要重视对材料的体验与感受,在活动中灵活地使用各种材料,让儿童通过研讨、探究、实践,逐步加深对材料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上一篇:优化中职财会专业教学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英语课如何上出英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