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点思考

时间:2022-10-20 08:12:47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点思考

摘要:新课程改革改变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生活,也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本文从四个方面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谈具体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为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角色发生了转变,课堂的教学策略、学习方法也随之发生重大改变。可以说,新课程改革改变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生活,也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有了更多深入的了解,下面就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新课程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笔者认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重点要突出三个方面。

(一)恰当角色定位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两种错误的角色定位。一种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变成了教师主宰一切,包办一切。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挥下看看、听听,并简单地动动手、动动口。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被完全剥夺,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极大限制了课堂教学活力。一种是只过于强调学生的学,而忽视教师的教,把课堂教学变成了学生的表演课,教师没有发挥应有的启发、引导和互动作用,成了站在台上的“观众”,这就使得课堂教学看似轰轰烈烈,最终却无功而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兼顾,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二)融洽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约束来的,更不是靠挥动的教鞭“打”出来,而是依赖民主平等建立起来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要与学生通过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平等的前提下,师生间更容易建立合作型、伙伴型的教学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并调动其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三)积极参与互动

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应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勇于参与课堂教学。这也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推进课堂改革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新课程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托.布里德说:“在日常事物的自理中,一盎司习惯抵得上一磅智慧。”对于小学生而言,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未来的语文学习意义重大。

(一)要强调预习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是说,不管做什么事,事先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课前预习,既是必要的心理准备,也是具体的内容准备。在课前,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详细了解教材内容,深入思考内容重点,切实发现学习难点,才能为课堂听讲做好相应的准备,有利于新知识地接受。

(二)要强调动笔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教会学生,在阅读时,无论课内课外,都要勤于动笔。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大多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记录,我们这里重点强调平时阅读。在课外阅读时,要让学生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边读边动笔。这里的动笔,可以是标注,也可以是摘抄。此外,教师还要逐渐培养其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逐渐形成爱好写作的爱好。

(三)要强调观察

观察习惯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要引导学生在遇到新奇的事物后,一定要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学生说说杏与桃子有何异同等。

(四)要强调质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果学生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缺点,就鼓励他去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教师、同学得来的答案,我们要给予鼓励。

(五)要强调背诵

青少年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引导和鼓励小学生多读、多记,特别是古典诗文和现代美文。这样,学生必将受益终身。

三、新课程要培养良好审美能力

(一)体会形象美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形象美。这里的美,既包括具有美感的事物,也包括文章刻画的丑的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中,揣摩、理解和感受美的形象,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感受意境美

小学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三)体验语言美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四、新课程要恰当运用电教手段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而现代电教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表现手法为多种表现手法。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连续的动作,极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每当打出幻灯,播放录相,录音机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叹不已,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入情入境。因此,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合理使用电教手段,对于语文教学必将是很大推动。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浅议初中英语“对话”教学 下一篇: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