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时间:2022-10-20 06:12:50

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是传统教学模式,这样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而且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阻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现在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实际开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篇章。要使我们培养的学生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就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 转变教师的学生观是前提

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已为多数教师所认可。学生的学习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而在实际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地进行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或模仿,甚至人们认为对教师教学完全的复制,才是教学的最佳状态,这极大地压抑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不能动手动脑的思考问题,思想近乎僵化、封闭,没有将学生看成一个活生生的、有自己思想的、现实的人,教师主导成了教师主宰。长久处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必然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更无从谈起。所以,在教师的内心,首先要牢固树立学生主体,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观念。当然,不可否认,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主导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教师的善教应该体现在学生的乐学、善学上。

二、评价是学习的动力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我们教师在作出评价之前应再三斟酌,反复考虑,趋利避害。而我们究竟应怎样评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人生来就具有发展的巨大潜能,只要具备了合适的条件,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激发学生身上的这种内在潜能呢?我们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积极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掌声中自信成长。当然,某些学生可能发展很快,有些却迟迟不见苏醒。但是,一名学生现在达不到的要求,并不代表通过努力以后也达不到。不管怎样,教师的作用正在于指导学生由不成功走向成功。我们对学生要有耐心,要满怀希望地促其成长。同时,应努力为学生的成长铺设阶梯,通过阶段性的目标的达成,让他们不断地享受成功的欢乐。特别在课堂上教师的评价,不能过于简单、直接,以对、错论英雄。这种简单、机械的评价往往不能给学生的心灵以触动:对了,学生并无成功的喜悦;错了,学生却倍感失败的痛苦,给其心灵带来很大压力。而如果教师积极肯定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效果就截然不同。例如:“你的见解很独特”“老师都没有想到这一点”,“你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等这些评价无疑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了认同,从而激起学习的热情,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评、互评分享共同的情感、矛盾、忧虑和困难,在相互帮助和尊重中满足了自我发展的需要。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学的根本

教师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当今社会,单凭教师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完成,方能迎头赶上。“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思想政治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要善于教会学生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我觉得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从两方面进行:

1。兴趣——激发求知动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事物发生兴趣,才会去探索,才会自学,才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需要创设愉悦、宽松的学习环境,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这种好奇心持续的时间比较短,这就要求教师去引导和加强这种好奇心。一门功课往往是学好了才喜欢,喜欢了会学得更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充分让学生体验到教师不教自己也能学会这种成功的喜悦。

2。关键——加强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掌握自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存在差异,自学不可同步,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以求最佳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因人而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来区别对待。让学生根据不同问题来进行自学,使学生在自学中不断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自学中不断充实自己,以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过: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总之,观念带动更新,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未来。要做到这些,确实是不容易的。它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教育是无止境的,让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实现教育的价值吧!

上一篇:基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反思 下一篇: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