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爱扬起师生和谐的风帆

时间:2022-10-20 06:03:50

因爱扬起师生和谐的风帆

寻求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是教师们的共同心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师生关系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在处理师生关系时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师德观。在校园加强人文环境的建设,教师是关键。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重新审视师生关系,改变过去的“严,听,从”的管理模式,善于捕捉切入点,加强对学生的感情投入,寻求与学生共处的艺术,形成既为良师又为益友的师生关系。

平等――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

在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师生关系处理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管理模式及教师自身优势地位的影响,教师很容易凌驾于学生之上。因此,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平等,实质上就是当教师以某种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待学生时,也允许学生以同样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待自己,即“可逆性”的平等关系。可逆性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师德观。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对待孩子的教育是这样认为的: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之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便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里,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之中,他便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地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教育教学氛围,将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尊重――缩短心与心沟通的距离

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尊重他们的爱好,尊重他们的正当要求,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理解力和接受力,保全他们的自尊心。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式上都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应盲目指责,横加干涉。有一次,我刚讲完有丝分裂,有位学生走到我面前,噘着嘴说:“老师,我还没听懂你今天讲的内容。我想请你再给我讲一遍。”因为这是第一次全面讲解有丝分裂的过程,而且内容偏多抽象。当时我没有责怪这位学生,而是鼓励他”别着急,今天讲的有点儿多,你能及时把问题反馈给我,很难得。今天我们再找点时间反思反思刚才所讲的内容,好吗?“课后我采用启发式提问法,发现他已掌握部分内容,只是一些细节内容没有把握住。然后我采用分散难点,重点突破,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让他茅塞顿开,及时得到了理解。尊重学生离不开老师的耐心帮助和教导、一视同仁。要努力塑造学生的心灵必须重视独立的“自我”,因人施教。

理解――搭建心灵的桥梁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学生对理解的渴望。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心身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会遇到许多的困惑,犹豫。心理幼嫩的想法又会导致一些盲目的行为。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用自己的一片深情,化作理解的甘泉,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教师要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中这样一个教育事例:帕夫雷什中学一年级有一个孩子季娜,她的祖母病得很重。季娜想给祖母采一朵鲜花,使她在病中得到一些快乐,但是,时临严冬,到哪里去采鲜花?学校的暖房有许多,其中最美的一棵是全校师生极为喜欢的那朵蓝色的“快乐之花”。正在这时,一位最爱护花卉的老师走进了暖房,他看到了季娜手里的,大为吃惊。但是,他注意到了孩子眼里那种无邪的、恳求的目光,问明情况后,老师感动地说:“季娜,你再采三朵花,一朵给你,为了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另外两朵送给你的父母,为他们教育出一个善良的人。这位教师用善良的语言去理解学生美好的心灵,另外肯定了她的善意行为,无形中会使她懂得做人的道理。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也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宽容――滋润心田的甘露。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常会犯错,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不要因学生的一次过失而耿耿于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教师的狭隘和偏激的思维行为将严重阻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往活动,拒学生之心灵于大门外,师生之间的心灵屏障由此产生。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教师要学会正视自我,改正错误,宽容他人。宽容学生首先是接纳学生,接纳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接纳他们的缺点。其次就是要创造机会使他们改过自新。教师要站得高,看得远,把学生暂时的过失看作是他们自身发展道路上的加油站。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难免把握不住方向,常常是事情做了,话也说了,感情伤了,可又后悔了。如果教师能帮助保持冷静,用友好的态度,用自己宽厚的胸怀,伟大的人格,良好的修养,去感染学生,相信学生会自我醒悟,自我修复,从而主动地融洽与老师的关系。当然,宽容不等于放纵,对于少数无法自拔的学生,教师不能总是保持沉默,要学会和他们谈心。让学生谈――断――悟――决,即自我否定,自我判断,自我感悟,最后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把爱贯穿在教学进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人本思想,增加对学生的感情投入,用爱点燃师生的情感火花。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自觉理智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共同营造一个互容,互让,互助,互爱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师生的关系会使双方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在轻松、自然、和谐的环境里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第三中学高中部

上一篇:英语教学如何领读 下一篇:学生对老师存有“偏见”心理的探析与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