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大学音乐系手风琴集体课教程的选用

时间:2022-10-20 04:57:37

综合大学音乐系手风琴集体课教程的选用

目前国内多数综合大学都开设了艺术系,其中大部分学校都设有手风琴课程教学,主要有两种教学形式:一是,手风琴专业方向学生(即入学前已学习到一定程度,具有相应专业能力的学生),采取一对一、一对二的小课形式。二是,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开设的手风琴选修课程。此类课程的授课对象多为无任何手风琴学习经历、不具备任何演奏基础的学生。此类学生年龄大、起步晚、但理解力强,通常采取一对多的集体授课形式。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掌握手风琴的演奏技巧,培养其长期持久的爱好,选择一套合适的教材至关重要。

一、基本技巧教学

基本技巧教学,是指手风琴的左、右手基础训练。包括:五指练习、音阶练习、琶音练习及风箱的运用等。这些基础练习是手风琴教学的基础。通过学习,要达到学生熟练掌握的目的。

上世纪80年代,国内的手风琴学习掀起了史无前例的高潮,许多师范院校都开设了手风琴专业课,各地也纷纷开设手风琴学习班,开展大量的手风琴课外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演奏人才。

随着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一个重大的制约性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即:没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手风琴教材。因此,全国高师手风琴委员会参照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教学大纲,结合当时的手风琴教学实际情况,并在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于1988年9月编写了我国第一套高等师范院校手风琴教程。此教程经过集体讨论,由李聪、李未明、孙德伦等整理,力求科学性、系统性、民族性和实用性,以解决当时全国各师范院校、音乐院校师范系及广大手风琴爱好者学习的需要。本套书共分为上、中、下三册。第一册《手风琴演奏的基础训练》,简明介绍了手风琴基本知识,包括手风琴的基本结构,左、右手图解,变音器使用,手风琴记谱法,常用术语记号及手风琴发展概况。在基础训练和技术训练部分由浅入深地安排了各种手风琴常用技巧的学习,配有练习曲和乐曲180余首。第二册《手风琴中外名曲91首》,搜集了我国、前苏联、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优秀曲目,共91首。其中包括12首重奏乐曲及1首合奏乐曲。第三册《手风琴伴奏的编配》,包括五章十六节,简要介绍了手风琴伴奏的各种手法。具体分为:乐曲分析、确定调式;和弦的选择;织体的运用;前奏、间奏、乐曲高潮和结尾的处理等。第三章特约李遇秋老师撰写,讲授了现代和声常识。这本书给出了179条谱例,并附有20首包括《国际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编配好的曲谱,供读者学习使用。特别是本书中还总结了我国各民族舞曲、歌曲伴奏常用的音型结构等材料,非常实用。整套书讲述系统、内容翔实,为新时代的手风琴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时代的变革、时间的推移,这套教材也渐渐显露出不能适应新时代教学需要的情况,主要表现在:曲目过于传统、陈旧,缺乏能够和当代大学生审美意识、审美倾向产生共鸣的东西;缺少适合重奏、合奏教学形式的曲目,不能适应现今大学里普遍采用的集体课教学形式;中国乐曲少,缺少民歌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品;曲目难度差距较大,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安排。

另一套在国内比较有影响的教材是由现任上海琴童教育中心主任、中国琴童网艺术总监、维也纳音乐学院(上海)培训中心校长的蔡福华老师编写出版的《少儿手风琴教程》。此教程于1989年7月出版,后经多次印刷。此书也涉猎到手风琴演奏常用的各种技巧训练,包括适当的重奏训练,并于2007年4月再版时,增加了伴奏教学。此书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贴近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用了大量的儿歌和民歌改编曲,循序渐进,有的伴奏谱还配好歌词,方便教师教学。人们总是对自己所熟悉的旋律接受得特别快,因此本书对于没有任何手风琴基础的大学生在选修课上使用,教学效果同样突出。另外,选用本书还考虑到非演奏专业的师范类学生,毕业后大多是到中小学教授音乐课程或是到厂矿等单位在基层从事音乐活动,接触少年儿童的机会较多,或学习优秀者也可为小学生进行手风琴演奏的启蒙教育。这样,学生对于一本自己曾经学习过的教材能够较好的驾驭,并从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感受出发给学生以恰当准确的讲解,对培养更多的手风琴爱好者大有益处。

二、乐曲教学

乐曲教学是指学员的实践练习,通过弹奏不同风格、节奏的乐曲,使学生掌握手风琴的演奏技巧。

由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程黎明编配的《飘过岁月的琴声――实用手风琴通俗小品100首》是一本对于选修课学生、手风琴爱好者都极为实用的教材。作者在前言中说“让掌握基本技艺的广大手风琴爱好者能更多地演奏耳熟能详、曲调清新优美的各类中外名曲,亲身感受手风琴的艺术魅力,激发对手风琴的研习热情是我编纂此书的真实用意所在。”现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协手风琴学会副会长、上海音协手风琴专业委员会会长的李聪教授在序言中写到:“手风琴,这件源于民间、兴于社会的乐器随着时代的变迁似乎已有些渐行渐远,一方面,音乐艺术院校的专业手风琴家带领学生一头钻进国际手风琴学术界的宝塔尖,开始与世界手风琴精英们并驾齐驱。而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手风琴却好像在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逐渐淡出音乐舞台。”的确,现在的手风琴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化趋势,艺术院校里的研究生们搞得红红火火,而群众基础却并不像从前那样扎实。面对这样的形势,程老师选择了深受社会大众喜爱的经典歌曲,用最简单的伴奏形式编配,短小精悍,大多数曲目篇幅都不超过一页,使只要稍有手风琴基础的爱好者都能够自如演奏,而且不需要高规格的乐器,突出了该书的基础性和实用性。李聪先生评价说:“这本乐谱与其说是手风琴曲,更恰当的不如说是歌曲的手风琴版。……让少年儿童们伴着歌声拉琴,让中老年朋友们随着琴声歌唱。……让手风琴回归大众,回归社会。”笔者觉得这应该是所有手风琴人的心声和今后共同努力的方向。

另有两本由中国音协手风琴学会的张新生老师根据音频资料记谱整理的内部教材也较为实用。一本为2009年编写的以当代影视剧主题曲、片尾曲、动画及游戏音乐为主体的曲集,曲目包括法国影片《天使爱美丽》、国产影视剧《血色浪漫》、经典游戏《超级马里奥》、动画片《机器猫》等曲目共10首。另一本是2006年根据MarcelAzzola、JossBaselli等大师演奏录音记谱编配的《法国流行风笛风格手风琴谱选》。这些乐曲将手风琴与民族乐器、古典民歌及世界名曲结合,旋律朴实动人,情思表达直接,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张老师同时制作了伴奏音频,使乐曲演奏的整体感更强,更具现代气息。张老师还将其中的部分乐曲改编为重奏和合奏形式,笔者在教学中试用了两届,受到了学生极大的欢迎。

三、即兴伴奏教学

手风琴即兴伴奏是一门具有很高使用价值的表演艺术,开设课程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这方面的曲谱资料较多,但系统讲授的不多。

其中由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的黄立凡老师于1999年编写的、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手风琴即兴伴奏法》是本很好的教材。黄立凡老师于1990年开始连续在五届学生中进行了系统的教学实验,并于1998年在《人民音乐》第5期发表了《高等师范院校手风琴伴奏教学改革的构思与实践》,文中就提出了:“和声原型――织体变型――歌曲实例练习――自编伴奏练习――配奏练习――移调练习”这一训练程序。这一程序涉及了即兴伴奏的各个环节和主要内容,并把它们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揭示了即兴伴奏的学习规律。该书即是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手风琴伴奏教材。

该书由前言、绪论、即兴伴奏的构成、带主旋律的伴奏方法、不带主旋律的伴奏方法、前奏、间奏及尾奏的伴奏方法、歌曲的伴奏布局和编配、中国民族调式歌曲的伴奏编配等六章组成。绪论中介绍了即兴伴奏的定义、特点、作用、训练及学习方法。作者在书中采用的训练方式是:以技能训练为主要手段,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从而使学习者逐步熟悉各种伴奏音型,掌握和声规律,了解歌曲旋律与伴奏织体结合的相互关系,丰富头脑中的“超前音响”。第一章为即兴伴奏的构成。包括:即兴伴奏的要素、伴奏谱的书写与伴奏织体的种类。第二、三章中集中介绍了带旋律和不带旋律的伴奏方法。本书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即这里包括的练习部分,它突出了伴奏技能的训练并强化这一环节,使学习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同步发展。学生先从伴奏音型练习入手,然后是歌曲伴奏练习,再是自配练习,并配有一首完整的歌曲实例分析与伴奏练习。第六章特别教授了中国民族调式歌曲的伴奏编配。介绍了民族调式歌曲的风格特色、民族调式特点与和声风格在实际伴奏中的体现,还分别就各调式歌曲给了伴奏实例。全书曲例丰富,讲解详尽,理论指导与快速有效的训练方法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较轻松、较快速地掌握用手风琴进行歌曲伴奏的技巧。作者在后记中提到本书的撰写目的“在于让手风琴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学习即兴伴奏的思路和方法,给他们提供一条继续学习、不断提高、逐步完善的有效途径。”

张新生老师于2010年7月编著的《俄苏歌曲精编――附手风琴伴奏谱》,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比较系统的就俄苏著名歌曲编著的手风琴伴奏谱,有较高的实践意义和实用价值。张老师是一名工程师,1962年起随我国著名手风琴演奏家、教育家、沈阳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李敏教授学习手风琴,多年来始终坚持练习,并于1992年开始随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龚荣光教授学习作曲和歌曲伴奏编配。书中精选了《喀秋莎》、《红莓花儿开》等经典的苏俄歌曲30首进行编配,曲调清新,形式灵活,特别突出了手风琴的“伴”字,力求将手风琴伴奏与歌唱融为一体。

另外张老师还于2003年与沈阳音乐学院李敏教授、李岚枫副教授共同主编了《中外声乐曲选――附手风琴伴奏谱》,由吉林音像出版社出版,教学效果良好。

四、综合运用及检验

在进行了基础训练、乐曲练习和伴奏练习之后,综合运用更显得十分重要,它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应予重视。

2008年10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手风琴演奏考级作品集(第三套)》正式和广大手风琴教育者和爱好者见面了,我们惊喜地发现这套曲集有了量和质的双重改变。

首先,增加了曲目的数量和体裁。①、练习曲改变了之前一味从钢琴练习曲改编的状况,采用了专为手风琴创作的作品,丰富了手风琴特有的一些技巧训练。②、乐曲部分也吸收了大量的原创作品、歌曲改编作品,还有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中外名曲。这些乐曲的趣味性、可听性都很强,体裁和内容也丰富多样,其中还包括一些爵士及现代流行舞曲风格的作品。

其次,是在编写理念上的创新,做到“有减有加”。①、基本练习方面,将24个大小调音阶、半音阶、分解和弦等安排在十个级别中,改变了过去八――十级考试中没有固定音阶练习的问题。在一、二级中采用右手弹奏音阶,左手弹奏和弦伴奏的形式,三级以上才开始双手弹奏,降低了难度。②、复调乐曲方面,改为选弹不再是必弹,而且在一至五级中没有安排复调内容,这也为考生减轻了不少不必要的负担。③、在六至十级中,每级增加了两首二重奏曲目,以加强学生整体协作性的训练,并为手风琴演奏的多样性起到了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这套考级曲目基本能够满足目前国内手风琴业余和部分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对集体选修课的学生也较为适用。可以用于检验学生对于各种技术、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使学生对自己目前所处的学习阶段有较为准确的认识,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综上所述,手风琴演奏是一种复杂的技艺,需要各方面的训练和持久的学习,有很多资料是有益并值得参考的。如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陈一鸣教授于2005年编写,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手风琴手册》是国内第一本对手风琴这门演奏艺术做系统介绍的专著。书中介绍了手风琴的发展史及基本演奏方法,演奏形式和演奏风格,中外著名人物及大型赛事,名曲解读等多方面内容,无论是对专业学生还是选修学生都有很强的可读性。

综合大学音乐系手风琴集体课教材的选用,是十分重要的课题。需要广泛收集、阅读相关图书、杂志、资料,反复实践,才能使教材与教学相结合,使教学更具实用性,跟上时代的节拍,培养更多综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本文为湖南理工学院院级教研教改课题,编号:2009B02)

上一篇:表演专业教学中的即兴创作 下一篇: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和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