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天弘全员持股

时间:2022-10-20 04:12:39

冷静看待天弘全员持股

天弘基金公司实施全员股权激励的消息明朗之后,很多人非常兴奋。个人认为,对待新生事物,市场最好不要再重蹈岁末年初时互联网金融虚热的覆辙,应冷静待之。

股权不能代表一切

由于基金公司的牌照包含有丰厚的政策红利,其可按照事先在契约中明确约定的固定费率坐收管理费,这种经营方式让很多人羡慕,现在,这样的红利突然能够阳光普照到某个土豪公司的全体员工,当然会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那可能意味着未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入。

其实,这种关注都有明确的针对性。基金公司的股权真的那么惹人爱吗?

不尽然。那些至今只管理了区区几只基金、各类资产总规模尚不足百亿元的小公司,其股权估计没有人会如此觊觎。

况且,即使有了股权,公司的发展也不一定就会好。如果真的能够搞好,上述小公司为什么不搞全员持股呢?当前市场很多人所看重的,其实都是那些有着良好盈利状况的公司的股权。以天弘基金为例,2013年以前,该公司的股权就没有人看得上。

据报道,由于全员持股,天弘员工的积极性已显著提高。真的吗?如何评价出来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能提高多久?有多大的提高幅度?还将有多大的提高空间?公司业务的好坏,不仅仅依赖员工的积极性,更要依重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而这恰恰是与股权没有多大关联的。作为旁证,在股市上,每一个个人投资者都是在百分百地为自己投资,收益都做好了吗?

细节问题存潜在隐患

全员持股不一定会使很多问题立刻化解,相反,或许会引发一些新问题。

首先,公司全员持股比例总体上是按照职位的高低来分配的,但现有的员工架构不可能延续不变,如果员工职位有了升迁,这个股权的占比是否也要随之提高?反之,是否要降低?

其次,员工持股也不一定就能保证员工永远留在公司里,那么,如果员工离开了公司,股权该怎么办?

第三,现在是2013年以前进入公司的员工,人人有份。公司未来必然还有新员工加入,他们是否也有股权?如果有管理人员加入,是否也将按照职位来分配股权?如果没有,是否会影响到积极性?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最后,这个股权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尤其是央行已全面叫停商业银行“两率相等”的协议存款之后,作为市场规模最大、协议存款占比最高(92.32%)的天弘增利宝,其运作和发展还会同以往一样顺利吗?在大类资产配置结构调整期间,收益率还会那么高吗?

新利益冲突如何解决

全员持股是否要推广,个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搞行政式的命令,让各个公司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做。退一万步来讲,在博弈的市场上,如果所有的参与者都是全员持股的公司,都号称因为有了股权就能把业绩做好,那么,谁将亏钱呢?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么,其他公司效仿的可能性就不大。

如果投资这个公司股权的收益率不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后续投资者的积极性。如果资产管理机构的股权真的很吃香,为什么不自己去创业搞私募呢?根据相关法规,私募也可以发行公募产品。还有,很多老基金公司股东都是国字背景的,股权在那里,是很敏感的问题。

从公司的角度看,全员持股直接和间接地增加了大量新股东;从员工的角度看,都间接地成为公司的股东,都间接地在为自己工作。按照现在管理层的要求,基金公司一切以投资者的利益为准,如果未来出现一些事情直接影响到这208位新股东的利益,这样的利益格局如何平衡,如何防范他们在有意无意之间向自己倾斜。这一切不能指望基金公司的人都是活雷锋,必须要有相关的制度予以约束。

作者为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

上一篇:益盛药业收购迷雾 下一篇: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视阈下的驻徐高职院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