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县水稻破口期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与防治对策

时间:2022-10-20 03:38:40

睢宁县水稻破口期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与防治对策

摘要 阐述睢宁县水稻破口抽穗期的几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对策,对当地水稻破口期病虫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病虫害;水稻破口期;发生情况;防治意见;江苏睢宁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140-01

2012年睢宁县水稻病虫害总的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发生。其中灰飞虱大发生,白背飞虱中等发生,褐飞虱轻发生,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水稻纹枯病大发生,稻曲病、稻瘟病发生轻于2011年。全年水稻种植面积3.33万hm2,病虫害发生面积15.196万hm2次,防治面积68.628万hm2次,据统计,挽回稻谷损失189 735 t,其中防治病毒病挽回稻谷损失45 180 t,防治稻飞虱挽回稻谷损失16 700 t,防治稻纵卷叶螟挽回稻谷损失10 300 t,防治二化螟挽回稻谷损失23 500 t,防治纹枯病挽回稻谷损失41 000 t,防治大螟挽回稻谷损失14 980 t,防治稻曲病挽回稻谷损失25 500 t,防治稻瘟病挽回稻谷损失9 650 t。

水稻破口抽穗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易侵染的重要时期,做好水稻破口抽穗期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对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作用。睢宁县水稻的破口抽穗期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此时,只要能有效地控制水稻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肥水管理得当,就可以夺取丰产丰收;反之,如果这个时期病虫害高发,将对水稻后期生长造成很大的影响,很难获得理想的产量。目前水稻上主要害虫有大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主要病害有稻曲病、穗瘟、纹枯病等。

1 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1.1 大螟

幼虫蛀入稻茎进行危害,可造成枯梢、枯心苗、枯孕穗、白穗及虫伤株。大螟危害的孔较大,有大量虫粪排出茎外,有别于二化螟。

2012年睢宁县的大螟发生量上升趋势明显,据县植保站在睢城、官山、邱集等镇普查的数据显示,危害田率46.8%,危害穴率平均5.26%,危害株率平均1.49%,有效活虫数平均3 543头/hm2,均高于2011年,而残虫死亡率7.8%,低于2011年(8.1%),由此预计3代大螟将中等局部偏重发生。8月8日剥查大螟发育进度,卵孵高峰期在8月27—28日。

1.2 稻飞虱

主要种类为褐飞虱、白背飞虱,是迁飞性害虫,2012年从外地迁入量较少。据县植保站普查数据显示,白背飞虱有虫田占72.7%,虫量0~400头/百穴,平均64.1头/百穴,低于2011年同期的78.44头/百穴。褐飞虱量较少。

1.3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截至目前,迁入睢宁县数量较少。据县植保站普查22块田的数据显示,有虫卵田占13.6%,虫卵量幅度0~300头·粒/百穴,平均31.8头·粒/百穴,卷叶率0~8%,平均1.03%,第五(3)代偏轻发生。

1.4 稻曲病

稻曲病又称为黑穗病。该病只发生于水稻穗部,危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

2012年稻曲病发生普遍,田中菌源充足,睢宁县种植的又多为粗秆大穗的杂交稻,容易感病。加上目前睢宁县水稻破口抽穗期天气多为低温阴雨,预计稻曲病将会中等至偏重发生。

1.5 穗瘟病

水稻穗颈瘟是水稻上常发性、气流性主要病害,水稻扬花灌浆期,如气候条件适宜,很容易发生穗颈瘟。染病后,随着病菌的繁殖与危害,穗颈节坏死,输送到穗子的养分通道被阻断,从而形成白穗或瘪粒的稻穗。

2012年睢宁县水稻栽插晚,偏施氮肥面积大,水稻抽穗延迟,加上感稻瘟的品种面积大,田中菌源充足,稻瘟病达中度局部偏重流行。

1.6 纹枯病

近期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适宜纹枯病扩展蔓延。普查数据显示,病田率95.5%,病穴率0~95%,平均32.3%,高于2011年同期的24.06%,病株率0~75%,平均19.2%,高于2011年同期的13.82%,纹枯病很快由水平扩展进入垂直扩展高峰期,发生程度将达大发生。

2 防治对策

针对以上病虫情况,县植保站认真分析,并综合前几年的发生趋势和发生程度,提出了2012年水稻破口抽穗期病虫防治对策。

2.1 主攻目标

以防治稻田大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稻飞虱为主,兼治二化螟、卷叶螟、稻粒黑粉病、早衰等,提高统防统治面积和效果,提高水稻产量。防治适期在8月26—30日。

2.2 药剂配方

一是用1%甲维盐1 500 mL/hm2+10%吡虫啉450 g/hm2+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225 mL/hm2+40%稻瘟灵1 050~1 500 mL/hm2+氨基酸或腐殖酸叶面肥750~900 g/hm2。二是用3.2%阿维菌素750 mL/hm2+25%噻嗪酮375 g/hm2+15%井·丙450~600 g/hm2+20%三环唑1 125~1 800 g/hm2+磷酸二氢钾1 500 g/hm2。以上2种配方任选1种对水750~900 kg/hm2均匀喷雾。应注意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高温季节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宜在16:00以后施药。在防治适期内若连续阴雨,应抢抓雨停间隙用药以确保防效。

3 参考文献

[1] 江鸿辉.水稻破口至抽穗期病虫发生情况及防治意见[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9):140.

[2] 冯新平.东源县水稻病虫害发生概况及综合防治[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4):86-88.

[3] 吴中福,方海维,杨贤平.再生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1):44.

[4] 李秀华,孙秀敏,崔艳辉,等.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农民科技培训,2008(8):29.

[5] 江鸿辉.洪泽湖农场水稻破口至抽穗期病虫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下半月刊,2006(11x):42-43.

上一篇:大丰市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下一篇:草甘膦原药的田间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