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 第18期

时间:2022-10-20 03:31:43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而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要想大量阅读,必须做到大量识字。《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因此,教师要尽快地“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的效果。

一、加、减、换识字法。

加一加就是用熟字加笔画或者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用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生字加上笔画或者加上偏旁变成新的生字。减一减的方法就是用熟字去掉某一部分的方法来学习生字。换一换就是用熟字换上新的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同时在上课的时候还可以利用游戏的方法来加深对汉字的印象。如让一些同学来扮演偏旁,一些同学来扮演学过的生字,让他们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来记忆生字。在识字过程中,引进游戏,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所学的生字就能记得牢。

二、比、画、演识字法。

我国的文字源远流长,由于长期的积累与变迁,汉字中有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像,字义却相差很远,怎样来识记区别这些字呢?可以用比较法学习,就是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比较。如学生老是把“休息”写成“体息”, 为了便于区分认记,课堂上我出示“体”、“休”,把它们放在一起,让学生讨论、对比、分析,比较后把“体”最后一笔横用红粉笔描一下,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启发学生:“‘体’是由‘人’和‘本’组成的,人本来就要‘身体’好才有力气。‘身体’差了,就该‘休息’”。同学们听了,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用这种方法学习汉字,学生就不容易把它们弄错了,又达到引导学生找识字规律的目的。

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演一演就是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画面,再让学生用动作演一演的方法来学习生字。如结合生字的特点,为了让学生了解“采”的字形跟字义的联系,先多媒体出示一幅采摘图,让学生理解“采”字是伸出一只手,到一棵树上去摘果子。再让学生演一演采摘的动作。这样进行教学,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效果比较好。

三、猜、编、讲识字法。

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独木桥――生”。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此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都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读儿歌、读顺口溜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儿歌或者顺口溜,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儿歌:“火字旁,一方框,一个大字里面藏――烟”,“撇刀头一个口,一撇竖弯钩,尾巴不要丢――兔”。如顺口溜:“月在树下撇变竖――青”,“虫子很孤单――蝉”。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鲜”时,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高举着手说:“老师,我给这个字编了一个故事。”这个孩子绘声绘色地说到:“有一天,小猫送了一条鱼给小羊,小羊用这条鱼做汤喝,鱼汤做好后,小羊发现鱼汤的味道很鲜!”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让学生较好地记住字形。

小小汉字,蕴藏着无穷的奥妙。教学生字有很多种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以后,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放手让学生自学或分小组学习生字。不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还让学习生字成为一种乐趣,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上一篇:浅析新课标下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谈高考形势下光合作用总复习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