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述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20 03:26:28

再述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武汉音乐学院)

在我们的教育方针里,美育是涵括在德育之中,因为美育同德育一样,功在影响人的思想,培养目标高尚的品格,塑造美好的心灵。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培养和提高人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人们去追求高尚的审美理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完美的人格,它以生动的形式,丰富的内容,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强有力的影响人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把美育涵括在德育之中的表述,决不意味着美育的可有可无,也不意味着美育工作可忽视。

美和美育非常广泛的存在各个领域,其影响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有。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美育思想,他以“乐”为核心的美育,是使学生的道德臻于完美的、最后的也是最高的手段,他的“尽善尽美”的审美思想,奠定了儒家为代表的侧重于强调美和善的统一,主张美育为政治教化服务,为我国古典美学理论的基础、荀子也专门写了《乐记》更特别指出“乐也者……可以善民心,感人深,其移风易俗”《乐记》继承与发展了孔子关于审美教育的“为人”与“为邦”的思想,从审美心理学与社会的确度,阐述了“乐”控制心理与社会发展的功能,将审美教育与改造人,变革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并赋予它广泛的、现实的社会意义。我国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积极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确实,人格的完善和劳动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对美的追求。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给美育以足够的重视,就充分发挥它与其他方面教育彼此渗透、相辅想成、增效、增值的巨大作用。譬如:培养“四有”新人,其中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是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这当然要靠政治课教育,靠德育和大量思想政治工作。而要真正做到“树立”、“确立”》、这需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学习相关的知识;要把学得的科学的知识深化为自己的认识;还要变为乐意于此的自觉行为;进而长期的这样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养成为一种习惯,积淀为一种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这里不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意愿、志向,还要把内在的需求引导外化为规范的行为,并把两方面融合在一起,形成为一种素质。在这复杂的过程中,无疑需要有大量的、多方面的教育、因素投入期间。情感、情感教育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培养的青少年不仅知道什么是对的、错的、好的、坏的、美的、丑的,更在有对前者热爱、对后者憎恶,对前者追求、对后者摒弃的鲜明、执热的感情――政治道德教育。正确的观念、认识、与正确、火热的政治道德感情融合一道,能产生积极、进步的强大力量。反过来,有的时候人不是对的事情就一定会去做;也不是不对的事情都不去做,在一定条件下,感情甚至会起决定性的作用。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不可能只通过概念、知识的讲解、传授而完成,它还需要大量、丰富而鲜活的实在内容、情趣活动的参与;需求细致深入,反反复复的滋养和累积。所以列宁曾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感情。他还说: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可能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在我们的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要晓知以理,还需动之以情;不仅在讲道理的过程和活动中要同时动之以情,而且要有一些着重进行感情陶冶的过程和活动,一个侧重实施情感教育的部份。美育就是情感教育的利器。

我们树有重视美育得优良传统。战争年代部队解放到哪里,歌声、墙报就出现在哪里,与宣传革命道理相伴,一曲《白毛女》一场诉苦会,台上台下群情激奋,几天时间里,闹、除恶霸、报名参军、开赴前线……群众觉悟迅速提高,当然与阶级地位、本质相关联,但也应当看到,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把文艺活动、美育同政治教育、政治活动结合在一起的巨大功效。

十几年来,蔓延盛行的“流行歌曲”流行音乐,优劣混杂芜菁参半,对其中一些低级庸俗的作品表演、不良倾向,虽几经治理,问题确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其负面影响也没有得到清除。相反,在一段时间里一些传播媒体竞相参与“捧星”、“炒星”,造成舆论的混乱和不负责的误导。加之某些社会思潮、风气的推波助澜,致使一些缺乏阅历的青少年在五光十色、眼花缭乱之中“跟着感觉走”,堕入了迷茫的“梦”境。“追星热”,便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酿成的。一些青少年在艺术商业活动制造的种种假象蒙骗下,把某些歌星当作迷恋、崇拜的偶像,追逐不舍,甘愿为之献出一切。甚至出现为看高价演出,不惜卖血买票的现象。而当批评、扭转这种“追星”现象的时候,不少青少年不以为然。甚至提出反问:“不追星追啥”?能叫人不吃惊么?!“追星”的是少数人,追到不管不顾执迷不悟的更要极少数,但它反映出来的问题却不带普通性。除了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冲击,对青少年的严重影响之外,还有一个方面的问题,即青少年在较长的时间,在他们迫切需要得到审美教育的时候,却没有得到或所得甚少。他们眼前的艺术世界非常狭小,心灵缺少操练,性情缺少陶冶。对情感交流、精神生活的要求多而且高,但接受和鉴别的能力却少而且差,从一定意义上讲,“追星”现象,还是忽视美育的一种滞后反映。因此,也应当充分认识采取措施,加大力度迅速解决青少年缺乏美育问题的紧迫性。

美育不仅对培养人的思想、品格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还能渗透于其它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目前青少年的薄弱环节,即他们的文化教养,心理素质和美好修养,我们应当把这些方面的教育贯穿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已故的北京航空大学教授赵元修认为:“美育的中心是培养人们具有高尚纯洁的心灵和美好的情感,美育是从整体上塑造人,是作用于人全身心的。”特别是“美育涉及人的深层品质,带有一种自发力,具有美好的心灵和情感的人,处处迸发一种光彩,给予社会和谐与友爱”。(研究方向: 舞蹈教育)

上一篇:用真心呵护 用爱心感动 下一篇:学生养成教育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