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辅导员管理与育人工作

时间:2022-10-20 01:30:36

浅析高校辅导员管理与育人工作

摘 要: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其功能在日常工作中不仅仅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还肩负着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指导工作。作为高校辅导员,正确把握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认识到育人的重要性,做到“管”“育”的有机结合,是做好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前提。

关键词:学生管理;育人为本;师德

科学处理管理与育人的关系,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由此可见,人自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但又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生活在这矛盾的大环境中,其主观愿望都受构成“一切社会关系”的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河南省内大部分高校尚是辅导员职责包含班主任职责。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功能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已不仅仅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在学生的眼睛里,辅导员就是新闻发言人、勤务员、办事员、消防安全员、心理咨询员等等。作为高校的基层管理者,辅导员肩负着管理人与育人的双重责任。处理好管理人与育人的关系,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正确把握“管”在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作用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高校辅导员的身份在学生那里就是校方的代表人,学生的领导者,同时也是学生和校方及家长的联络者,其在行使自己权力的时候,需首先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方能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各项工作。比如,作为学生的领导者,辅导员需动员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建设,培养学生骨干,建立学生党支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信息角色是指管理者的监督人、传播者及发言人身份。在下面所提到的“导员体”里,该辅导员便是因未处理好自己作为学生监督人和校方发言人的身份,以致自己陷入纷争中。

此时就需要辅导员妥善处理各种冲突,并很好的解决问题。作为一名辅导员,大多都是尽职尽责,全身心投入工作,为学生排忧解难,渴望听到学生发自心底的问题,期望能帮助他们解决困扰他们的问题。曾经,我在班上发起了让每一位学生就班级建设这块儿,写一句自己心里想说的或者内心深处的问题给我,条件是匿名的,以期能收到一个结果:学生们在想什么,他们想要的是什么。可是,结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大多学生的问题都不一样,全班260人,相同问题的最高询问率仅5.86%。当一个问题摆在面前急需解决的时候,大多数人最先考虑的是自己,怎样做对自己最好,什么是自己最喜欢的。每个作为主体的人都有自己的价值选择,大学生在入校前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判断模式,改变学生价值判断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冲突,就是考验辅导员作为谈判者角色的时候了。资源分配者主要是指在班级评先评优时,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资源的有效分配就是激励班级和学生的有效方式。

2.辅导员自身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在未来的某个节点上突然获得的。[3]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不是短时间内或通过某一件事情就可以达到的,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辅导员,其自身素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在网上引起热议的“导员体”就是一则实例,国内某高校辅导员对学校内——DotA比赛在人人网上发表状态:“最近有人在举办“XXX第二届DotA”比赛,我管不了别人,但是我在这儿说清楚,只要我的学生有人敢参加,第二天背着书包给我滚回家!不信的人可以跟我试试看。”该辅导员的初衷是为学生好,但语气和口气未免太过霸气,引起大家的争议,网友们更是纷纷发挥聪明才智,模仿跟帖,雷人造句比比皆是,这种句式也被网友们戏称为“导员体”。对于这则状态,很多网友表示愤慨,只有少数人表示理解。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太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身为辅导员,肩负着引导学生的使命,做好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也是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之一,只是该辅导员的说法和做法有些许欠妥。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是指道之内得于已,外施与人。[4]教师的言谈举止、知识水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被学生视为榜样,其求知精神和品德表现,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导员体”的窜红说明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密切关注,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当中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因此,不断提升个人道德行为和自身魅力,增强道德责任意识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迫切任务,长期任务。“关于道德责任这个问题所传下来的那些教诲似乎具有最广泛的实际用途。因为任何一种生活,无论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事业的还是家庭的,所作所为只关系到个人的还是牵涉他人的,都不可能没有其道德责任,因为生活中一切有德之事均由履行这种责任而出,而一切无德之事皆因这种责所致。”[5]因此,高校辅导员的道德责任意识的提高,有利于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开展,避免“导员体”的再现。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要具备用较高的管理水平、管理艺术去塑造学生,用较好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去影响学生,在具体工作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做到“管”与“育”有机结合。用高尚的师德、丰富的管理学常识,恰当处理管理人与育人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6

[2]周三多.《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5

[3]李仁武.《制度伦理研究》[M] . 人民出版社,2009. 135

[4]伦理学知识手册:[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7): 284

[5]西塞罗: 《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 M ].徐弈春,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8: 91.

上一篇:论纤维艺术的材料肌质及其情感表现 下一篇:浅谈主体工程质量技术管理的措施及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