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的三生教育

时间:2022-10-19 11:55:54

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的三生教育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三生教育”的契合点

(一)教育目标高度一致

在教育目标方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三生教育高度一致,二者都是为了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具有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是从社会的视角出发来培养学生爱国、理想、道德等方面的品质,而“三生教育”则是从学生个体的角度出发来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尊重热爱生命,掌握生存技巧,热爱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与“三生教育”虽然教育视角不同,但是内在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让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贯彻“三生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教育方法基本趋同

在教育方法层面,由于二者在学科属性方面基本一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三生教育方法有很大的趋同性,这也有助于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一个平台来进行“三生教育”的开展。从二者的教育方法来看,行为教育、文化教育、实践教育是比较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在二者之间可以通用,这就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平台层面开展“三生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贯彻“三生教育”的必要性

(一)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必然举措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贯彻“三生教育”是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必然举措,从目前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很多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处于一个亚健康状态,不良的思想道德观念在一些高职学生身上随处可见,对高职学生这一群体进行“三生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其心理健康程度。

(二)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开展三生教育对于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生源的逐步减少,高职院校上面面对普通高校的竞争,下面面对中职学校的竞争,处于这样一个夹缝中,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三生教育”来不断的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从而更加适应社会对于高职学生能力要求的提升。由此高职院校的发展就会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即学生素质提升,就业率提升,招生更加容易,学校的发展更具潜力。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要求

“三生教育”的开展可以进一步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思想政治的内涵以及外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必须要进行拓展,这样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而“三生教育”的开展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贯彻“三生教育”的路径

(一)重视“三生教育”开展

观念的重视是“三生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基础,如何让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认同“三生教育”的重要性是目前高职院校“三生教育”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三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来进行“三生教育”重要性的宣传,通过宣传让高职院校管理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高职学生、社会以及家庭等三生教育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在观念层面对“三生教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三生教育创造更好的观念层面的条件。毕竟只有观念层面对“三生教育”有一个重要的认识,反映到具体的行动中才能够给予“三生教育”更多的资源支持。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有效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三生教育”效果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三生教育”只有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获得对“三生教育”的更深刻的认知。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分为课堂实践活动以及课堂外的实践活动,这两种社会实践活动应有效的加以配合,从而形成一个立体化实践氛围以及环境。在社会实践活动相对于纯粹的理论教学来讲,更能够影响高职学生德尔思想以及行为。鉴于此,高职院校应充分的开展与“三生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为“三生教育”的开展提供实践平台,这样就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升“三生教育”的效果。

(三)注重网络平台的运用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高职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最主要工具,然而网络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平台,加上高职学生上不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在各种不良网络信息的冲击下,难免会导致各种负面心理素质的滋生。鉴于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运用好网络平台这一工具,通过在网络平台建立“三生教育”的阵地,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来制作有关“三生教育”的视频、游侠、图片等,这种教育模式与课堂教授等传统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减少高职学生内心的抵触心理,有利于高职学生接纳“三生教育”的具体内容,从而有效的提升“三生教育”的效果。

(四)完善考核评价方法

完善的考核评价方法也是加强高职院校“三生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如果说社会实践以及网络平台的运用是从单纯的从正面来拉动高职学生三生教育效果的提升,那么考核评价方面则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促进“三生教育”效果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中应将三生教育纳入其中,通过增加“三生教育”比重来引导学生重视“三生教育”,高职学生要想获得较好的考核成绩,就必须要在“三生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此同时,在具体的考核评价中应改变以往的知识考核,分数分级的做法,而是应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行为以及表现来进行考核评价,毕竟“三生教育”知识的传递仅仅是手段,改变行为以及思想才是“三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完善的考核评价应以学生行为与思想为导向进行方法的设计。

作者:张志娟 单位: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探究三生教育中爱的价值观 下一篇:小议共犯与正犯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