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别分析在判断企业是否逃税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9 11:53:01

判别分析在判断企业是否逃税中的应用

[摘要] 偷逃税款是一种侵害国家利益、损公肥私的违法行为。如何在税务检查中有效的发现企业的偷税行为,是惩罚这一违法行为的先决条件。本文试图应用SPSS软件中的判别分析方法对企业是否合法纳税进行判断,进而找到有效的辨别企业是否合法纳税的方法。

[关键词] 偷税 税务检查 判别分析

一、概述

偷逃税款是一种侵害国家利益、损公肥私的违法行为。同时,偷税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现象。80年代初,瑞典的逃税规模约为GDP的5%,相当于每个瑞典公民一年逃税约810美元。美国同期每年因逃税损失的税收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其增长趋势至90年代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发展中国家的逃税情况更为严重。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偷逃税款的行为不断在经济领域中发生。偷税主体不仅有个体工商业户,还包括一些企业和负有纳税义务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自80年代初以来,逃税规模一直呈上升之势。据估算,每年因逃税而损失的财政收入不少于1000亿元。亟待引起有关部门关注和防范。

那么,究竟都有哪些行为属于偷税呢?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偷税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逃税问题已经对我国的财政收支平衡、企业平等竞争、社会分配公平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构成了直接或潜在的威胁,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整治。偷税现象的存在,对社会、对国民经济、对纳税人等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它直接或潜在地威胁了我国财政的收支平衡、社会的分配公平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它在冲击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的同时,造成了纳税人的不公平竞争,损害了税法的严肃性。通过税务检查,可以发现企业的偷逃税行为,但这其中也要求有一定的技巧。

本文根据对已知逃税和未逃税企业的财务数据的分析,应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试图应用判别分析的方法对企业是否合法纳税进行判断,进而找到有效的辨别企业是否合法纳税的方法。

二、调查数据分析

本文根据144家企业的5类共19项财务指标的数据,建立起企业是否合法纳税的模型。其中,已知逃税企业65家,合法纳税企业50家,29家企业待判。其中,5类财务指标包括:

盈利能力指标,例如,销售费用率、销售利税率、总资产报酬率等;

运营能力指标,例如,存货周转率、应收款比率等;

偿债能力指标,例如,资产负债率、速冻比率等;

静态比例指标,例如,进销比率等;

动态比例指标,例如,进销比率变动率等。

通过SPSS软件的运算得出如下的一些表格。

1.输出的结果文件中第1个主要部分如下

本表格说明有144个个案,其中115个已分类,29个待判。

2.输出的结果文件中第2个主要部分为组内19个变量的相关性何方差矩阵,像关系的的数量级最大的为10-2,可以得出9个指标间的独立性很强。

3.输出的结果文件中第3个主要部分如下:它们说明的是分类统计的过程和结果。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s

Classification Processing Summary表格说明一共有144个个案参加判别。其中没有缺失值,144个个案均参加了分类。

Prior Probabilities for Groups列出了每种情况的事前概率,可以看出它们是均匀分布。

该表格是应用Fisher判别得到的结果,每一列分别为每组的Fisher判别线性函数的相应系数。我们再将观测之分组的时候就是将每组的观测值分别带入上述两个函数式中,哪一个值较大,观测值就属于哪一组。

4.输出的结果文件中第4个主要部分如下:

该表格是分类结果矩阵。从该表中可以看出SPSS系统对115家已知类别(逃税与否)的企业的判别结果,表中数据显示,对不逃税的企业的判断的正确率为76.0%,对逃税企业判断的正确率为86.2%,整体判断准确率为81.7%。对于待判定的企业类型,可以从表中看出29家企业中有10家企业为逃税,19家企业逃税。

三、结论与说明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有超过50%以上的企业在逃税,虽然这只是一部分企业的数据分析,但由于抽样调查的随机性还是可以说明我国企业逃税的普遍性,因此加强税务检查势在必行。

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模型判别的准确率只有81.7%,这说明在税务检查的过程中仍需要经验的作用。另外,解决逃税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快企业制度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逐步弱化和消除地方、部门领导干预税收执法的体制基础和利益基础。

2.从纳税意识上着手,深入地、大规模地进行公民纳税义务的宣传教育,强化企业、单位、个人自觉申报纳税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责任。

3.推行规范收费,搞好费改税,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4.强化税务执法,依法治税,加大惩罚力度,增强执法刚性。

5.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抓好税收监管和重点税务稽查。

参考文献:

[1]钱晟主编:税收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马庆国著:管理统计:数据获取、统计原理SPSS工具与应用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集团公司财务控制问题研究 下一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房地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