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9-09 05:39:04

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摘要] 北京申奥成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科技等事业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整体体现。从古到今,奥运已经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程,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去看,它都会对社会各个方面带来一场大变革、大推进。就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产业发展趋势的影响进行研究,力图给社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2008奥运会 体育产业 发展 影响

现代体育产业勃兴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历经半个多世纪变迁,其经济社会效应不断增强。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产业凭借成本低、污染少、关联性强、辐射范围广的优势,开始在许多国家或地区获得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上升,以至成为国家的主要产业或支柱产业。这些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特点与经验,对于人均国民收入及消费水平大幅增加、需求和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升级的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如何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缩小我国体育产业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差距,发展壮大我国体育产业,值得我们认真探索、思考。

一、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概况

美国是世界上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其体育产业产值占全球体育产业产值的53%左右。在美国一些州的产业排位上,体育产业的产值甚至跻身前3位。2000年,美国GDP为98170亿美元,体育产业产值达到2555亿美元,约占GDP的2.6%。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形成体育产业的国家,政府每年用于体育方面的财政支出约为1260万英镑。体育产业是英国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2001年,居民的体育消费达到149.8亿元,占居民总消费的2.4%。

加拿大的多类体育项目有着相当大的发展规模,统计资料表明,1994年~1995年度该国体育消费总值为89亿美元,占GDP的1.1%。2003年~2004年度体育消费支出增加到158亿美元,占当年GDP的1.22%。

德国的体育产业是二战后经济重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体育用品业在德国体育产业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2003年和2004年的体育用品贸易额分别为83.10亿美元和82.50亿美元,其中约63亿美元均为德国本土生产。

2.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体育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新形式,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阳光产业”。与国外相当成熟的体育产业相比,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幼稚期,体育产业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现阶段,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是体育主体市场之一,我国的体育用品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和体育市场发展已经相对成熟。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长,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培训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已具雏形。对于体育中介市场、体育旅游业和体育保险业而言,发展仍然比较落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真正从事体育中介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并不多,尚待进一步培育和发展;体育旅游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开始出现市场需求;体育保险业尚属于概念市场阶段,有待在今后工作中逐步地加以开发。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严重缺乏

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撑。在发达国家一家体育企业在全球一年的销售额就可以接近我国全国体育企业的年销售额,甚至还超过我国年销售额的总和。我们国内像“红双喜”这样拥有我国自主知识权具有较强新产品开发能力的体育企业是少之又少。虽然我国体育用品的出口额呈上升势头但大多数企业还是处于来料加工状态。国内的企业根本没有能力来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走向与发展进程。

2.体育消费尚未全面实行市场化

体育产品的核心是它能满足人们的某些需要。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体育设施,体育队伍,竞技比赛都是在大统一的管理模式下运作的,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对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仍然很大。社会资本也由于投资者的产权、经营权归属的不明确而不愿意介入。同时体育产品的生产也由于过去长期实施的市场垄断和行政命令,使得很多新兴生产企业对相关体育用品的生产标准缺乏了解进而很难打开国际市场,从而成为阻碍我国体育消费市场化的一个顽症。

3.与体育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相关法规建设明显滞后

北京申奥成功都将使我国的体育产业面临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如何及时地制定出适合并能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将是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无论是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先例还是从产业市场化运作的基本要求来看,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在其发展的同时,甚至是在发展之前,就必须具备能够有效地规范市场参与各方面的市场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在法律上保证市场参与各方利益的平衡。这实际上已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产业发展秘诀。反观我国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中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却存在明显的滞后与不完善,有些方面甚至出现真空现象。

三、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1.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1)促进健身娱乐业的发展

随着奥运会即将在我国召开,人们对体育的关注热情极大地升温,各种体育宣传和报道也把各种体育信息带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这些都会促进人们对体育增进健康的认识从而提高人们参加健身活动的热情。

(2)给体育建筑业、体育用品业带来发展的机遇

奥运会带来的另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体育建筑业和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奥运会体育场馆的建设不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在建筑设计水平、建筑质量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可以极大地促进我国体育建筑业的发展。同样,随着奥运会的召开、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随着人们健身活动热情的提高、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类型、各种档次的体育用品的需求也会极大地增加促进我国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3)体育广告与传媒业、体育出版业必须有大的发展

体育广告与传媒业、体育出版业在奥运会的宣传和报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着全世界和全中国的观众和读者没有大的发展是不能满足需要的.这种形势迫使和促进体育广告业、体育传媒业、体育出版业不但要扩大规模和涉足的领域,同时要提高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加大技术装备的改进、提高产品的质量,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4)对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北京奥运提出了“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并把科技、人文、绿色作为世界体育发展的动力。如今对于北京这样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都来说,不仅要体现我国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要反映出新时期文化的新形式,新内容。绿色奥运的提出使北京顺利的获得申办权。北京获得申办权后,必须首先对城市建设作出新的规划,体育场馆、道路、交通、通讯、旅游观光、卫生、绿化等等各方面都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增建、翻新和改进,必然会把北京的城市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高潮。北京的模式也必将在许多方面推动我国其他各大城市的建设,而这又必将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

(5)奥运经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体育产业国际化,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的整合,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竞争力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育本体产业发展滞后、发展模式不合理以及项目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承办奥运会对改善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将起到推动作用。首先,承办奥运会能极大地带动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体育中介业、体育业这4大本体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带动体育旅游、体育保险、体育媒体等行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体育服务业在整个体育产业产值中的比例,解决本体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其次,随着奥运会的承办使我国体育产业逐步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将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让体育产业进入资本市场,从而提高体育产业的融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优化其运行模式。其三,承办奥运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运动项目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奥运会的主办使健身运动以大城市向中等城市辐射,中等城市向小城镇,边远城镇辐射,使人们普遍关注体育事业,可以缓解体育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6)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国际化管理经验

2008年奥运会后,国内的体育市场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变成国际市场,阻碍体育产业发展的条条框框将进一步打破,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健全,并按照国际惯例融入世界体育产业的竞争之中。在外国体育企业参与奥运大市场的开发的过程中,国内企业将与国外企业同台竞争,尽管这种竞争可能会使部分国内体育企业淘汰出市场,但是有利于中国体育产业在新世纪的持续发展。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国内体育企业可以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行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学习国外的技术、经验,还可以培养我国体育产业的强势企业,使中国企业包括体育企业借奥运会快步走向国际。

(7)为体育产业走向国际化,打造国际知名名牌提供平台

承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打造“国家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奥运会历来都是国内外体育用品企业的大比拼,一个体育用品企业只有使自己的公司形象和产品形象与奥运会相连接,它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知名企业。面对奥运会庞大的市场份额和众多跨国企业集团的竞争压力,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必须推出自己的民族品牌,力争较大的市场份额。而奥运会能给国内一批有实力的用品企业提供一个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营销舞台,借助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大力进行品牌营销,开发品牌深层次的文化、个性特征,并把这些品牌推向世界,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才能在不远的将来使中国的体育用品业由生产大国转变为综合实力雄厚、竞争力突出的强国。

2.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根据国外举办城市经验,随着奥运会火炬的熄灭,主办方将产生“后奥运效应”,体育产业将进入萧条阶段,对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和严峻的挑战。

(1)大量奥运场馆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在一段时间内造成效益无法实现的局面。由于大量的场馆主要是为举办奥运会的而设计修建的,其技术先进,造价昂贵。然而奥运会过后,人们投入体育事业的热情相对减少,这就为奥运会后大量场馆有效使用带来较大困难。虽然政府场馆修建这些场馆主要追求社会效益,但经营主体则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而仅场馆的日常维护就需要一笔巨额资金,由此也会引发一些利益冲突,这些矛盾有可能会制约体育产业的发展。

(2)加剧体育资源分配不均。由于举办奥运会需要大量的人财物和科技投入,而这些投入普遍比较集中,可能把群众体育中的有限资源分配到竞技体育上,从而加剧了体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影响到体育产业的均衡分布和发展,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将是群众体育。而群众体育对体育的需求是体育产业的基础,群众体育的严重滞后势必导致体育产业的不景气。

(3)国际知名体育品牌充斥国内市场,挤压国内品牌的生存空间。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体育用品生产、销售企业最终将获得国民待遇,国外体育品牌以其品牌优势将借机抢占国内市场,加上国外知名企业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的支撑下,在北京2008奥运会上对其品牌进行大力推广,使人们对国际知名品牌更加深入人心,从而挤压国内品牌的生存空间。

四、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1.加快体育消费的市场化进程

体育消费市场化是发展体育产业的必由之路,大力培育体育产业的主体市场积极引导体育消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一个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体育市场体系是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的需要也是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从结构上分析体育市场是以健身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体育人才市场和体育咨询市场作为主体带动一些相关体育市场,如体育用品市场、体育市场、广告市场和旅游市场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加快引导健身娱乐市场的扩张把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两类市场作为龙头在广大群众中提倡科学和健康的健身娱乐观念,引导其消费结构的调整。同时要促进体育人才市场和体育咨询市场的形成.因为人才和技术都是市场流通环节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加强体育产业发展的法制化建设

体育市场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加快高层次的立法。当前我国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制建设十分薄弱,高层次的立法一项也没有。所以应该及早出台全国性的体育市场管理条例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能、管理范围、管理权限.界定进入市场的专业技术条件、资格及审批程序,规定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规范体育市场的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对体育市场的管理、监督和调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单项体育市场的管理规定。体育经营活动项目涉及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保证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很高的技术要求为此应当依法设立服务标准这是体育市场依法管理的前提。行业服务标准是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规范尺度,为消费者提供消费选择的依据,建立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市场经营秩序可使市场主体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展开竞争。

3.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发展全民健身运动

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给体育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居民家庭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文化和体育消费大幅度增长加上双休日、长假和各种俐段制度的实施,人们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去参加各种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居民人均文化、体育娱乐服务的支出在不断地增加各级各类体育休闲场所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和消费者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全民健身和体育休闲娱乐的热潮推动了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

4.加强体育产业名牌产品的开发

影响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缺乏体育文化正如企业的长足发展需要有企业文化的积累和沉淀一样体育文化也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体育品牌意识是否形成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全球体育用品销售中85%的产品属于品牌产品而我国大多数体育用品企业却主要依靠来料加工,或是贴牌生产以大量廉价劳动力赚取为数不多的加工费。目前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体育产品的加工基地产品也主要集中在科技含量较低的运动服装上。同时,商业化运作水平也不高品牌产品更是无从谈起。没有了品牌的生命力企业的后续发展力和竞争力就不得不令人担忧了。

5.扩大体育产业的国际间合作和交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只有抓住中国入世和申奥成功的大好时机打破地域间和行业性的界限,放宽市场准入寻求和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吸引外资,加大体育产业的开放力度,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2

[2]芮明杰:产业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8

[3]刘淇主编:北京奥运经济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3,1

[4]谭建湘:我国体育中介市场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5)

[5]罗建萍:以“数字奥运”为契机的体育信息环境建设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0(1)

[6]舒为平: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

[7]胡立君:体育产业经济学[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8]张发强:体育经济漫谈[M].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公司,2005

[9]李晓帆唐红梅:我国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比较[J].中国科技投资,2007, 2 (2):68-70

上一篇:浅析南昌产权式酒店的发展 下一篇:基于不同视角对会计政策选择动因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