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漂”求职记

时间:2022-10-19 10:51:24

“英漂”求职记

“找工作难,找好工作难,找有钱的好工作难上加难。”虽然这个仿造句没啥新意,却成为当下就业环境的真实写照,对初涉职场的新人尤为如此。也许是抱着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想法,很多大学生甚至高中生都憋足了劲儿打算出国留学,仿佛这是一条通往罗马的独门蹊径。

事实上,西方职场的残酷程度不亚于东方职场,看似少了些许明晃晃的刀光剑影,实则风险重重挑战连连,就像一颗五分熟的煮鸡蛋,坚固的外壳内充满不稳定液体,随时可能改变重心。

金融危机引发的深度衰退加剧了欧美职场动荡,海外华人求职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以我所在的英伦岛国为例,排外情绪在中小城市普遍存在,为了保证本国公民的就业权利不受损害,通常只有本国人不能胜任的岗位才会优先考虑外国人,而工作经验、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相对欠缺的亚洲留学生谋得高枝的机会就更少了。

尽管留英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人还是抱着“尽力而为”的态度去积极寻觅,甘愿成为“英漂”一族。在我结识的留学生当中,毕业后花半年甚至一年时间找工作的大有人在,在多方投递简历等待面试的过程中,他们还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毕竟英国的待业成本比我们高多了,所以很多人选择打零工维持生计,但有时连一个餐馆侍应生的低级职位都要等两三个月才能竞聘成功。

正因为大的就业环境不够理想,“守株待兔”成为过去式,不少留学生选择主动出击――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找不到工作就去兼职、去实习、去做志愿者、甚至去创业,为将来求职成功提前铺路。我身边就有不少留学生主动参与志愿服务――虽然工作不好找,但义务劳动的机会还真不少。做义工在英国很受推崇,如果一个人从未服务过社区、学校或慈善机构,他有可能会被怀疑缺乏奉献和互助精神,从而被同等条件的竞争者PK掉。

华人主播的奋斗经历

我的传媒专业同学Linda(李丹)就在为诺维奇Future Radio义务制作一档名叫“中国下午茶”的华语广播节目,从策划选题、准备文案、邀约嘉宾、现场录音到后期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私人时间,但女主播Linda认为这很值得,因为这档节目不但能够丰富当地华人的生活,对她个人能力也有很大提升。高中毕业就赴英求学的Linda计划毕业后回北京发展,相信在英国本土媒体的实践经历将对她有所助益。

前不久,Linda作为传媒作业提交的一份商业节目策划书因出色创意被当地电视台选中,有望落实制作并公开播出――且不论节目最终成功与否,中国学生策划的节目能有机会出现在英国电视频道,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男主播Roger(郑继伟)的个人经历更富传奇色彩,2007-2008年他在英国读硕期间,发现当地手绘鞋市场仍有空缺,于是大胆找到当地人合伙注册公司,做起了手绘帆布鞋生意。他觉得留学生在英国要找份好工作相当难,还不如自己做做看,没想到还真赚到了钱,不但实现了自给自足,而且还有望将读博士的三年学费也赚出来。

话虽这么说,Roger起初决定做手绘鞋生意时也颇动了一番脑筋。他首先排除了英国市场上相对饱和的“中国制造”低端产品,将目标锁定追求个性、购买力较强的年轻消费群,然后亲自拿着调查问卷和手绘鞋样品在街头做调查,最终确定主打产品和营销战略,并通过与当地鞋店合作销售的方式降低风险,方才实现盈利。目前Roger的生意已步入正轨,通过寻找可靠的商,逐步打开了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市场。

关于创业的艰辛,Roger不想说太多。在兼顾学业的同时,他独力承担了联系货源、设计定稿、运输关税、质量监控、售后服务、参加国外展会等多个环节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与此同时,他每周还要在社区医院从事兼职清洁工作约20小时,同时继续攻读硕士课程――由于之前读的是文科类硕士(MA),而他一心要读的实验经济学博士学位要求理科类硕士研究生(MSC)背景,他毅然决定拿下第二个硕士学位。

“现在我最缺的就是时间。清洁工主要是体力活,我会边扫地边想问题,工作间隙也会躲进厕所偷偷看会儿书,没想到我还被评为今年的最佳员工呢,看来是潜伏工作做得好,哈哈!”Roger乐观地说。

Roger和Linda或许只是英国留学生中少数的佼佼者,但从他们身上我不仅看到了勤奋的汗水,更有闪闪发光的创意和勇于挑战的精神――这才是当代年轻人最难能可贵的品质,相信他们毕业后无论选择留英还是回国打拼,都会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江湖险恶不分东西,对国内大学生来说,这些海外学子应对恶劣求职环境的经验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无论外界有多少不利因素,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

印度男孩Jay

印度男孩Jay从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UEA)商学院MBA毕业已经三个月了,目前还没找到工作。我和他走进学校咖啡厅,他警惕地伸着脖子四处张望以免撞到熟人:“我都快被问烦了,每次和别人打招呼都要被问到工作的事,答案还在风中飘荡。”

Jay的目标是成为一名管理咨询顾问。他本科毕业于印度有名的安娜大学,先在IT行业干了两年,然后转行做了私企业务发展代表,一年后决定出国继续深造。去年他在MBA咨询课程的项目中连续拿到三个“优”,在英国上过学的外国人都知道这有多难――没想到更难的是,过去三个月他一共只投出七份简历,全部石沉大海。

“我是班上最年轻的学生,之前只工作过三年。其他同学大多拥有五到八年的工作经验,但不是所有的英国公司都认可这些异国工作经验,而且他们只认名校。” Jay抿着嘴说。作为一名成绩不错的亚洲学生,他的求职经历在母语非英语的商科留学生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起初他将目标锁定英国排名前20的管理咨询公司,并向其中有招聘计划的公司投递简历,但没有收到一个面试通知。“后来我坐不住了,打电话也没什么用,我就坐火车去伦敦登门拜访其中一家公司,跟前台软磨硬泡半天总算见到人力资源经理,对方问了我几个问题:‘你是哪所商学院的毕业生?你本科和硕士的CGPA分别是多少?你考过GMAT吗?你以前在跨国公司从事过管理工作吗?’我老实告诉他们我非牛剑,没考过GMAT,也没在跨国公司做过管理。他们的态度立刻就冷淡下来,让我留下简历回去等消息――这就说明没戏了。”

“我的父母经常打电话催我,找不到工作就早点回国,年纪不小也该结婚了。他们还埋怨我为什么不降低要求,在英国找一份IT技术类工作应该不难,可是我不甘心!”Jay说着有点激动起来:“我大学毕业后花了三年时间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喜欢并擅长商业咨询,它能激发我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我就想做这行!如果我为了糊口去做和原来差不多的技术工种,那我何必花那么多钱跑到英国读MBA呢?”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屡次碰壁之后Jay调整求职战略,将关注范围扩大到英国所有中型以上咨询公司,并开始考虑他之前不屑一顾的初级分析师岗位。“先入行,再谋发展,不要妄想一步到位。”Jay总结他的求职经验,并提出了独到的个人见解:“很多人都觉得求职的第一步是投简历,其实不是!求职的第一步是结识人!”

根据Jay的实际经验,外国留学生在英国找工作至少需要以下几步:1、 成绩和技能。如果你本科和硕士都是玩下来的,求职时必定四处碰壁。2、 建立人际网络。因为你人生地不熟,很多内部推荐职位和招聘信息你连边都沾不上!只有在求学阶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交活动,大胆去结识本地朋友,才能获得更多机会和帮助――国内是啃父母的人际网络,国外要立自己的人际网络。3、挖掘差异化优势。金融危机后就业机会减少,你一个外国人要和本地人抢饭碗,没有独门武功怎么可以?在寻找和申请职位之前,你一定要想好自己比别人强在哪里?明确自身优势才能有的放矢,否则很可能事倍功半。4、投递简历。英国很多岗位都要求申请者填写厚厚的表格,阐述你对所申职位的理解,以及对公司形象、行业前景的看法和建议。如果你只是在网上复制一些现成答案并稍作修改,就很难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这时候如果你能接触到内部人士,了解公司流程和业务前景,填出比别人更有针对性的内容,以期获得HR的关注和嘉许。5、面试――深呼吸,好好表现吧!

“如果进了面试,通常就有70-80%的成功可能,所以我一定要拿到面试机会。”Jay的语气充满自信,为了填写某知名咨询公司的求职申请表,他刚花了一周时间深入调研,并通过导师辗转联系到该公司员工了解内部情况,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Jay现在和一位同专业的印裔同学合租一间公寓。不同的是,该同学将求职目标锁定印度本土,拥有8年工作经验的他目前已拿到国内三家公司的Offer,而他经过权衡决定放弃惠普印度分公司的技术类职位,选择美国运通银行印度分行――很快就要回国上任的他心情很好,虽然对离开英国仍有些恋恋不舍。

但Jay似乎并不羡慕他的同学:“人活着要有信念,我的信念就是从事喜欢并适合自己的工作,为此我可以耐心等待――三个月、六个月都不是问题,暂时的焦虑和迷茫肯定有过,但我已调整好心态。只要我目标明确、定位合理,我不会让自己偏离航向。”生于1984年的Jay还是个年轻人,但他眼神中已经有了三十岁的沉稳。

巴克莱分行经理

多年前,他是土生土长的广东小男孩,曾为港剧《大时代》描述的70年代香港股票交易所里的神秘氛围着迷。30岁这一年,他成为英国巴克莱银行的分行经理。

他叫James,初中二年级时随父母移居英国,2003年毕业于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商务管理专业。当时英国就业环境总体向好,留学生打工限制及就业政策均有放宽,和现在比应该算一个黄金时期,而James的理想是进入金融行业。

即便如此,找工作对刚出校门的华人留学生来说仍非易事――当年和James一起毕业的20多名中国同学,几乎全部回国发展,留英工作的只有一两人。那他是如何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呢?

“刚开始对自己很有信心,毕竟在英国生活学习了十多年,有双语优势,大学成绩也不错。”James自信满满地向多家银行及企业投出简历,大多数石沉大海,偶尔也有面试机会。“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推销员,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家庭供气服务,无底薪。”James对这份短期工作至今记忆犹新:“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身穿西装革履,手拿公司资料,说得口干舌燥,走得脚上起泡。庆幸的是在我上班两周之后,突然接到了巴克莱银行的录用通知,那一刻我站在太阳底下,心中有种难以置信的感觉。”

如果说进入巴克莱银行是一种幸运,James取得今天的成就凭借的是“坚持”。他从最初级的柜台出纳员做起,数钱一年半后晋级为顾客服务协调员,一年多后升职为个人银行业务主任,咨询小方桌前一坐又是三年多。每日周而复始处理同样的业务,难免产生厌倦情绪,他曾有过下班通宵打网游上班无精打采业绩下滑的荒唐时光,也曾动过换东家的念头,但“坚持”二字让他赢得了机会。

“我意识到自己不能这样颓废下去,于是决定报考CFA(注册金融分析师),这个考试很难,准备时间也很长,忙起来就没心思玩了。”在积极备考的过程中,James找回了工作激情,他所在分行规模不大,综合业绩却在整个诺福克甚至东安格利亚地区都名列前茅,他的个人业绩也经常遥遥领先。前分行经理曾拍着他的肩膀赞道:“James, you are the best personal banker I have ever seen!”

没过多久,前分行经理升职高飞,近十位个人银行业务主任对这个空缺职位虎视眈眈,而James是其中唯一的华人。应该说巴克莱银行的人才招聘选拔流程是透明公正的,凭借六年从业经验和过硬的个人业绩,James从众多竞聘者脱颖而出,成为新任分行经理。

谈到这次至关重要的面试经历,James也有经验传授:“第一轮面试时,我被要求以新上任分行经理的身份做一个15到20分钟的陈述,向下属通报数据、制定目标并分配任务。我当时感到很紧张,完成得不功不过吧。第二轮面试是个情景假设题,他们找了两位‘临时演员’模拟柜台经理斥责下属的场景,而应聘者需以新任分行经理的身份处理这一事件,通过妥善沟通解决问题。”看起来,巴克莱银行的面试题可不简单,不但要考察应聘者的口头表达和数据分析能力,更侧重危机处理经验和人际沟通能力。顺利通过两轮考察后,James终于坐在大区经理ideas面前接受第三轮面试――他赢了。

周一早晨搬进独立的办公室,James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参加巴克莱银行各分行经理以上级别的每周电话会议。每天早上9点钟银行开门前,他需要和下属一起开5分钟晨会,中午只有不到30分钟的午餐时间,下午4点半银行关门后,他还要处理当天未尽事宜,或者移师总行开会。日渐忙碌的工作让他的学习时间越来越少,但他仍在分秒必争备考6月份的CFA考试。

James的下一个职业目标是拿到CFA证书,然后寻机携女友回国发展――在外漂泊多年的他常常思乡恋旧,而国内蓬勃发展的金融行业潜伏着无数机会,无论是外资银行、国有银行、风投机构还是对冲基金,都有可能成为他的职业生涯的新起点。(摘自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上一篇:世界最年轻国王――欧尤 下一篇:德国人的社交:协会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