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后勤管理中的育人功能

时间:2022-10-19 10:22:39

学校后勤管理中的育人功能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学校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工作中的服务育人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性。我们应树立先进的后勤管理理念,优化学校人文环境,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中长大成人,促使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得到的内化。近年来,我校坚持寓育人于服务过程中,使学生在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得到了教育。

一、美化校园环境,突出环境育人

我国古代书院大都是依山傍水而建,目的是“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使学生获得超越世外之感,在万罅空寂之中悟通皈真”。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里一草一木,楼宇建筑,餐厅卫生,寝室设施,这些实实在在的环境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环境美,创造环境的人更美。在实践中,我们十分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通过努力现已营造了一个优美的,融教学、生活、运动于一体的校园环境。

我们的目标是努力营造“一草一木都能说话,一砖一瓦皆可育人”的充满艺术氛围和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调节情绪,振奋精神,减少德育中的逆反心理,而且有助于培养、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提高员工素质,注重示范育人

我国古代的教育者就很重视示范,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格言。后勤人员是服务者也是教育者,他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不上讲台亦为师”作为后勤育人文化重要理念。这种理念对后勤人员思想境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后勤工作中,单纯的服务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后勤人员具备较高文化素质和良好的品德修养,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

我们针对后勤职工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等多种形式,以此来提高他们政治思想素质和品德修养。我校制定了《后勤人员外出考察学习若干规定》,定期组织后勤职工外出参观学习,回来后每人须写心得体会,每组还要有一份考察报告等。这种做法既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质,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同时建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事业的发展告诉我们不仅要看到学校后勤的服务性,还要看到后勤工作的教育性,因此我们应当高度认识后勤工作在整个学校工作中“育人”的重要作用,应在后勤职工特别是“窗口”职工中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做到“三个必须”:(1)必须正确认识育人的重要性。后勤职工不能单纯地将自己看作是普通的服务人员,要学会通过优质服务和科学管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等育人要求渗透到服务工作中去。(2)必须具备良好服务技能。单凭一股工作热情而缺乏一定的服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后勤人员也面临一个“继续教育”的问题,我们应支持后勤人员参加业务进修,选送后勤人员外出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从而打造出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硬的后勤工作队伍。(3)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用真挚的感情去关心、体贴服务对象,缩短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做到热情、耐心、周到,使学生对后勤人员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

三、彰显人文关怀,讲究情感育人

在校学习的学生最关心的除了学习,就是吃、住的问题,吃得好不好,住得是否舒心,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和生活状态。后勤部门应该注重细节管理,以人为本,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例如教室桌椅、寝室门锁等坏了,如屡报不修,一拖再拖,学生就会感到失望,就会感到没有人关心他们,从而对教育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从教育角度而言,我们也缺乏说服力。为此,学校设立了“总务公开栏”、“后勤服务通报栏”,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及时维修损坏的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给学生营造家一样温暖的感觉,从而让他们产生归宿感,形成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后勤部门细致的服务和管理虽说替代不了思想政治教育,但为营造和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后勤职工与学生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也是相互情感交流的对象。增进了解,加强沟通,建立感情,既有利于后勤部门及时了解信息,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也有利于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学校后勤部门要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尽可能提供让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机会。如我校组织了“走进食堂”系列活动,让学生深入厨房,实地考察、采访,通过刊出板报进行宣传,让全校学生了解食堂,最后总务部门联合食堂召开学生代表听证会。这种做法一方面提高了食堂服务质量,同时通过沟通,增进了解,加强了学生与食堂之间情感的交流,消除了长期以来认为食堂是“杀猪”、“黑店”等片面观点。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体现后勤服务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们体会到后勤工作的艰辛与不易,看到后勤人员的朴实和才干,更可以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对后勤工作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实践证明,学校后勤管理的真谛是育人,是潜移默化过程中蕴含着的无声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学生在课堂上、教科书中无法找到或看到的,而这些,对学生的成长、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价值取向又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变管理为教育、变被动服务为主动育人是现代人文环境中后勤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突出育人功能应贯穿整个后勤管理的始终。

上一篇:论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 下一篇:活动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