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励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信心

时间:2022-08-27 08:49:53

如何激励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信心

摘要: 由于学习成绩差和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欠缺,导致当前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信心不足,提高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于高职高专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职高专 教学 学习信心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了巨大的进步,已经从精英教育迈进了大众化教育的行列,对我国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入学学生的成绩普遍偏低。在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有相同的感慨,职业学校的学生难教,具体表现为大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也差,导致社会上一些人对职业学校产生偏见[1],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有歧视,学生受此影响,也往往看不起自己,对学习失去信心。而学习信心又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内在因素,因此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信心成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高职高专学生信心丧失的原因

(一)频繁的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

现在的高中教学,应试教育还很普遍,高考也是理论考试,进入高职高专的学生大多成绩偏低,或者也有人认为他们就是高考的落榜生。由于高考前的“大练兵”,学生饱尝了考试失败的苦头,屡考屡败的结果,严重挫伤了学习信心,打击了积极性。时间久了,学生自己也会认为自己是差等生,干脆破罐子破摔。这样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如果不及时对其正确引导,势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比较晚,教师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还以教本科生的方法授课,不能照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讲授知识太难,超过了当前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如听天书,就会认为是自己的智力水平差,跟不上学习,往往会失去信心,放弃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人们都有偏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由于和教师互动比较多,往往受到重视,而成绩差的学生会被冷落,造成学生有不被重视的感觉,进而出现兴趣低落,或者个别教师对学生尤其对落后生的冷嘲热讽,更容易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导致学生失去信心。

(三)对职业教育的片面的认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人们对读书的传统认识,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考上本科,对于以技术为主的职业教育往往轻视,而当前的高考录取形势也恰恰是高职高专录取的学生分数要低得多,于是人们就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高职高专教育是二流教育或者说成是“落榜生”的教育,那么高职高专的学生也是二流学生,以后工作也是二流工作,因此学生也往往看不起自己所学专业,对自己所学专业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下降,失去学习的信心。

二、学习信心丧失的影响

(一)对学生的影响

自信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相信自己的价值与能力。自信心是指人们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在学习与工作中有所成就。所以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职业学校的学生在高中时因为各种原因,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一次次不尽如人意的考试成绩早已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很多人认为自己就是老师、家长、同学心目中的差等生,甚至于破罐子破摔,干脆就当差生了,这样学习成绩就可想而知。自信心的缺失,往往造成意志消沉,必然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那么走上工作岗位也很难出成绩。

(二)对学校的影响

学生由于对学习丧失信心,更谈不上学习兴趣,其精力就会转移到其他方面,逃课现象十分严重,上网打架夜不归宿也时有发生,给学校的安定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这种情绪还会互相传染,如果学生的精力都不放在学习上,就会影响整个学校的校风,如果渗透到社会上甚至会影响学校的招生,阻碍学校的发展。

(三)对社会的影响

高职高专培养的应该是技能型应用人才,对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学生在学校中就失去了学习信心,其工作也就很难出成绩,势必影响社会的进步。如果学生在学校期间身心得不到好的发展,进入社会就可能成为不安定因素。

二、提高学生信心地策略

由于学生信心对整个教育至关重要,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尤其是对落后生,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一)利用入学教育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学生刚进入学校,师生相互之间还不了解,这是一个学习的新开端,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明白进入新的学校后,所有学生都在同一个起跑线,尤其是对专业课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样的,机会都是相等的,只要努力学习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

同时还要使学生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和进入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在智力水平上没有差距,只是智能结构和类型的不同。本科生可能属于抽象思维的类型,他们通过学习、教育与培养,主要智能倾向为抽象思维,可以成为研究型、学术型、设计型的专家;进入高职高专的学生多数倾向于形象思维的类型,他们可成为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专家[1]。通过思想教育,帮助学生从自卑中解脱出来,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调整教师心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

要想使学生在上课时有一个好的心态,首先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应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自身良好的情绪状态去影响学生。当一位教师愁眉苦脸地进入课堂,学生的反应可想而知,原先高涨的情绪像潮水一样退去,更不要说去调动起积极性了;相反,如果一位教师以高昂饱满的情绪进入课堂,学生的情绪也会受到感染,将会感到轻松和愉快,学生的注意力将会集中到教师的言行中,其思维活动也将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从而在学习中树立信心。

(三)平等交流,把学生当作真正的朋友。

一脸严肃,可以有一个安静的课堂,但是学生却不会进入主体地位。要让学生进入角色,教师应以平等的朋友关系与学生交流,把学生当作真正的朋友,从心理上取信于学生。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也是师生间进行心灵交流的过程,学生能否与教师合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心态。把课堂教学当作朋友间的交流,放下教师的威严,对学生和颜悦色,这样会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感觉你既是老师又是知心朋友,乐意听你的教诲,这样教师就可以听到学生的心声,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以顺利地实施教学。

(三)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期望。

学生暂时的学习成绩差,并不能影响学生一辈子的发展,只要学习就可以成才。教师要提高认识,明白当前学生的理论课成绩不理想是智能结构和类型不同造成的,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正好可以发挥其思维特长,对学生要满怀期望,真心地认为学生可以成才。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就会感受到你对他的期望,自己就会约束自己,努力去学习。

(四)运用鼓励性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鼓励性评价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设和谐课堂气氛的积极性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注意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任何回答,教师都应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要积极肯定;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答案,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也要积极肯定;即使是一时答不出来,也应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切忌冷嘲热讽。高职高专的学生由于入学成绩差,往往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往往不愿意上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要多鼓励,少批评。在讲课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很简单的问题,让学习成绩略差的学生来回答,不管回答得是否完全正确都要找出其合理的部分,给予表扬。表扬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其兴趣,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五)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地去努力求知,勤奋钻研,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对所学专业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起求知的强烈愿望,才会树立学习信心。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验等内容,增强其学习兴趣,锻炼其动手能力,发挥其特长,使其学习信心在实践中增强。

(六)关心后进生,爱生如子。

与优秀生相比,“后进生”无论是学习还是行为习惯,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般来说,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周围环境都不太理想,甚至有的还比较恶劣,他们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护。但是,“后进生”也有自尊心,也有被同学和老师爱护的愿望,他们希望得到社会、家庭、学校老师的一视同仁,得到别人的尊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用博大的胸怀和全面的学生观容纳每个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尤其是面对所谓“后进生”,更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冷漠,用“爱”照亮他们灰暗的世界,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用关爱唤起学生的信心[3]。

高职高专学生的信心无论是对现在学习还是对将来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只有树立起学生的信心,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霞.职业学校学生更需要信心、关心和耐心[J].科技咨询导报,2007,15:222.

[2]姜大源.信心、决心、恒心――与职校生谈成长观[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16):19-26.

[3]尹恺力.打开心灵之门激励学生信心[J].当代教育论坛,2005,(8):57-58.

上一篇:“有效教学法”在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 下一篇: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