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时间:2022-10-19 10:19:07

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王冕放牛听讲

王冕,字元章,元末浙江诸暨人。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让他去给财主家放牛,赚几文钱来补助家庭生活。

王冕幼年好学。他每次牧牛从乡学门前经过,听到里面琅琅的读书声,便停下来了,把牛拴在树上,在门外聚精会神地听个不止。有一次,他在乡学门外听课,一直听到天黑,竟把牛给跑掉了。父亲听说丢了财主家的牛,又怕又气,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但是他并不“悔改”,以后出外放牛,路过学堂时,依然像以前一样专心地听老师讲课。

有一天,王冕的母亲对他父亲说:“王冕这个孩子既然如此痴呆,索性任他去吧!”父亲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从此,王冕便到一座寺庙中,白天替庙里做些杂事,赖以糊口;到了夜晚,就一个人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借着佛像前面的长明灯光读书。由于王冕专心一意地刻苦学习,学问长进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个出色的诗人。

宋濂踏雪求师

宋濂字景濂,浙江金华人,是我国明代一位著名学者。他生平著述极多,除了主修《元史》外,还著有《浦阳人物记》、《宋学士全集》等。

当时印刷术虽已发明,但是书的价钱很贵,一般人买不起,更买不起很多的书。宋濂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因为家里穷,弄不到书,只好到有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写,约定日子归还。大冷天,砚水结了冰,手指冻得弯不过来,他还是赶着抄写,抄完了立刻送还,不敢超过约定的日子。因为这样,人家才肯借书给他,使他在自己没有书的情况下,也能读到很多书。

我国古代学校很少,而且也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当时虽然有私人讲学的,但是一般小的村镇没有好老师。宋濂成年以后,为了求得更多知识,解决自己存在的疑难问题,特意跑到百里以外去访名师求教。他背着行李,走过深山巨谷,冬天大风雪,雪深到好几尺,脚皮都裂开了,也不以为苦。到了客栈,四肢都冻僵了,人家给喝了热水,盖了被子,半天才暖和过来。当时和他住在一起的人,都穿戴得很讲究,吃得很好,只有宋濂一天吃两顿粗饭,穿件破棉袍,但他一点也不羡慕那些富贵子弟的生活享受;因为在宋濂看来,只有求得知识,才是最高兴的事,别的便都不去理会了。

正是由于这样刻苦勤奋,虚心向老师学习,而且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宋濂才获得学问上的成就,成为一代有名的大学者。

董遇“三余”读书

董遇,字季直,陕西弘农人。为人性情质朴,不善言谈,从小喜欢读书,好学不倦。汉末经董卓之乱,关中残破,董遇和哥哥季中离开故乡,到外地去避乱,依靠打柴和做小生意维持生活。每次外出,董遇总是随身携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读。他的哥哥在一旁讥笑他说:“你一个打柴的还想读书做大官吗?”但是董遇并不因此而气馁,还是坚持学习下去,从不浪费时间。

董遇对于先秦诸子中的《老子》一书,很有研究,他曾为《老子》这部书作过训注;又善治《春秋左氏传》,著 有《朱墨别异》。 当时魏国的许多读书人,都闻名前来向他求教。但是董遇却从来不肯轻易做人家的老师,也不立刻回答人家提出的问题。他常常向来学的人说:“请你先把原书读一百遍,然后再揣摩揣摩看!”人们有些莫明其妙,董遇便向他们解释说:“一个好学的人如果真能把原书读上一百遍,那就一定会明白书中的奥妙了。”来学的人说:“您的话虽然有道理,可是我们哪里有这么多的时间呢!”董遇说:“学习的时间多得很,只要自己肯抓紧,还发愁没有功夫吗?一年中有‘三余’,利用‘三余’学习,不是很好吗?”大家问他什么叫“三余”?他回答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大家听了,认为很对,都高兴地辞去了。

董遇由于能够从年轻时就刻苦自学,又善于利用时间进行钻研和独立思考,路于成为三国时期著名的学者。

范仲淹断JI划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北宋时代的著名学者、政治家范仲淹的两句名言。范仲淹在当时所以能有较高成就,为社会作出贡献,是与他青年时期的勤奋学习分不开的。

范仲淹年轻时,由于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就一个人跑到吴县城郊长白山的僧舍中去读书。他每天晚上,用米煮一盆稀粥,等第二天早晨,粥凝成了冻,就用刀划成四块,每日早晚各取两块作为主食;没有菜,就切上几根野菜茎,加些盐巴佐食。后世所说的“断JI划粥”的故事,就是从这里来的。

有一年,范仲淹辞别母亲到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县)的一个乡学里去学习。他在学舍中,昼夜刻苦攻读,“未尝解衣就枕”。在冬天的夜里,他读书读得疲倦的时候,就用冷水洗一洗脸,让头脑清醒过来,然后再继续读下去,一直到深夜。他常常对人说:“一个人如果不能读书,即使能吃饱喝足,生活舒适,也没有多大意义。”

在范仲淹的同学中,有一个是北宋南京(应天府)留守的儿子。他看见范仲淹每天吃两顿稀粥充饥,很是感动;一天,回家去告诉了父亲。这位南京留守就命令儿子取些肴馔送给范仲淹。但是他并没有吃,放了几天,这些食物都放坏了。留守的儿子很不高兴,就去问他。他慌忙答谢说:“我并非不感令尊厚意,只是因为我平日吃稀饭已经成为习惯,并不觉得苦,现在如果贪图这些佳食,将来怎么再能吃得苦呢?”范仲淹就是这样坚持克勤克俭,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才成为北宋一代著名学者的。他的苦学精神,是值得人们取法的。

上一篇:给青年的几封信 下一篇:滴水篇 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