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理论对艺术真实的探索

时间:2022-10-19 10:07:15

明清小说理论对艺术真实的探索

[摘 要] 众所周知,明清小说在中国古文学中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明清小说理论对艺术的真实性进过了以下三个阶段:实录的基本观念使准确的记录视为真实;“贵幻”的说法对试论观念作出了否定,更深一步的加深了对小说文学性的相对理解。之后具有写实思想的写作观念呈偏“实录”式,其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重复的否定之中完善了艺术的真实性。明清小说的这种探索历程与当代小说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 明清小说理论;艺术;真实性;相关探索

对一项审美作品进行判定其优秀与否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具有真实性,从古至今的每一位作家都在为创造艺术的真实性而默默奋斗着。但是艺术的真实性和生活真实性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考究。明清小说中的理论内容相对较丰富,但是大多数关于艺术真实的认识历程还没有人对其作出系统的总结。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希望对明清小说理论研究和全面认识艺术真实性的方面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艺术真实论在实录观念中的意义

实录观念是史学批评的一种写作手法,主要也是以写实为主,实录的写作形式多被用在小说批评当中。到明清小说的这一阶段,实录观念的写作手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大部分的小说论者都深知自己批评的对象不是正史而是对前代的拟史进行一定的批评写作,其同时还没有相应的理论手段。这种写作方式是因为中国史学中的权威和古代小说没有其生存空间而造成的,这便使其依附于史部和子部。但是这种写作方式还是和正史有一定区别的,其中一些小说还是被禁锢在“史余”和“史补”的框架中无法挣脱。

随着当时演义小说的盛行,《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并引起了小说评论者的广泛关注。此类演义小说多数都是以客观历史事实为基准的情况下进行小说创作的。大多说小说评论家都对这类演义类小说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小说的真实性是和符合历史的准确度相关的。《列国志传》和 《全汉志传》等小说都是再现了历史甚至比历史记载的还详细。实录观念里并没有把历史分的太过清晰,也没有把历史当做历史真实来写。在提高小说地位的同时大大的降低了小说文学性和真实性。从生活到生活真实再到艺术真实这是一个艰难的创作过程,此过程不是单一的靠实录来完成的。

二、“贵幻”和“虚实结合”对艺术真实探索的推动

实录观念对小说的影响深远,明中后期出现的小说大多数都是在符合实录的基础上进行历史记实的,但是往往这种创作形式是缺少美感的。小说的创作是按照自身的艺术进行发展和体现的,同时应该突破那些陈旧写作观念的影响。郭勋的《皇明英烈传》和袁于令的《隋史遗文》就有人对其进行过相关的辩解:虚虚实实,不必深论。只要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把艺术的完整性体现出来,那么这就是一部好小说。还有人对此类小说中的“虚”予以肯定,并强调了“虚”在艺术中的重要性。

“幻中见真”是明清小说中的一大特点,在非现实的“贵幻”小说世界中应该拜托实录关键的束缚,明确“虚幻”在小说创作中的重要性及地位。在从生活到生活真实再到艺术真实的过程中,明清小说忽略了对艺术真实性的具体揭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略了明清小说的作用和意义。

三、写实思想对艺术真实性的论述

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写实思想对艺术真实的作用:

(1)用写实思想来凸显生活是小说创作的基础

(2)用写实思想来重视对生活的深入解析并发现生活的真实

(3)用写实思想来揭示艺术真实的审美特征

明清小说中的写实思想主要是从对“幻”的正确把握上开始的。《西游记》、《封神演义》和《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等神魔作品都把“幻”掺入到小说作品中。但是在一些作品中往往会出现一味的谈论鬼神和传道觅仙,在依赖幻想的同时使故事情节的发展缺少依据,同时人物形象也没能得到很好的诠释。但是《西游记》中就对“幻”进行了很好的把握,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小说中的人物是被虚构出来的,人物也是和情节也是作者想象出来的,这些都是在感悟现实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合理的对“幻”进行把握,是这种“幻”的美感从现实生活中渗透出来并能体现艺术和生活相结合的魅力,这才是真正的由艺术真实所带来的美感价值。

四、结束语:

艺术的真实性和生活与生活真实性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考究。大部分的小说论者都深知自己批评的对象不是正史而是对前代的拟史进行一定的批评写作,其同时还没有相应的理论手段。这种写作方式是因为中国史学中的权威和古代小说没有其生存空间而造成的,这便使其依附于史部和子部。明清小说中的理论内容相对较丰富,但是大多数关于艺术真实的认识历程还没有人对其作出系统的总结。写实思想对艺术真实的探讨是分为多方面的,内容相对的丰富使明清小说理论更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对艺术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参考文献:

[1]陈敏;明清小说词语札记三则[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莫其康;陈麟德;明清小说与江苏兴化[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张晓冬;明清小说中的私塾教师[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作者简介:王海萍(1973―),女,汉,籍贯:内蒙古赤峰市,职称:副教授,学历:本科,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小说,单位:内蒙古赤峰学院文学院。

上一篇:浅谈蔺草教育环境的创设 下一篇:再读沈从文的《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