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的翅膀飞得更远

时间:2022-10-19 10:02:13

让思维的翅膀飞得更远

学生是有生命的个性发展的主体,新课标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尊重并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我觉得释放学生数学学习空间就非常重要了。学生是教育活动的思维主体,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的思考力能够在磨炼中成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释放学生的数学学习空间。

一、把问题留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老师设计的问题要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出发,让学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用思维去解决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空,让其能够根据生活经历、运用才智、多角度地去探索、收集整理数据,并能够绘制新颖图、提出有见解的问题,发表见解,发挥创造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再思考的动力,让学生沉醉于思考的数学世界里,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奇妙乐趣。

二、把操作留给学生,给学生探索的空间

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必备的数学素养。释放数学学习空间,可以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绘制图表、处理信息的过程,让他们通过贴实物图片、画线段图、做实物模型(制作立体数学模型、题中演示的操作模型、公式得来的具体过程模型再现)等,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给予指导,以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拓宽学生操作的舞台。并让学生在不断纠错、完善的过程中,理解意义,建立概念,提高信息收集、分析、推理和应用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在参与、交流中,探究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三、把资源留给学生,给学生交流的空间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资源,特别是当今社会,报刊、影视、广播及网络等已普及,为学生开阔视野,开辟渠道,让学生领略到数、形及其变化规律,领会数学对我们美好生活的巨大作用。教师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了解世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收集信息,并记录、分析、交流,建立 “数学资源库”,以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从报纸杂志、影视、广播及网络等媒体中收集信息。《数学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学会从报刊、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信息很多,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分工收集信息,合作编出“数学信息报”,召开“数学信息会”等活动,可引导学生用网络与各地学生、老师、数学家进行交流,使学生快速获取数学信息,也思考数学信息的用处,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学生要学会深化认识数学信息,学会数学角度表达。整理过程是深化过程,是学习过程,可以用文字式、表格式、图形式。教师处理信息,学会用数学法解决。联系内容和实际整理信息,并在应用中解决,学生有理解,也发展了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释放空间收集处理信息也是学习、探索的过程。学生要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创造新见解。教师要加强合作和交流,以探索新问题的新方法。学生要学会思考,解决生活问题,搜集、整理信息是为提出和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将学生从书本引到书外,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释放学生数学空间,培养数学应用力,给学生探索、解决和表现机会,孩子们主动做学习主人,潜能发挥尽致,能对数学问题提出新的丰富创造性的见解。

四、把实践留给学生,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让学生学实用数学;在实践中丰富知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学生学会测量、记录、统计等活动,收集信息,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活动收集信息和新学问题,让其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发挥主体作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绝妙。进而通过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问题探索,培养学生对知识应用的创新思维,明确知识的创造价值,激发探索深一层知识的热情。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知识,选择生活化问题并加以改进,把数学与生活融合,让学生知识再创造。这样设计教学“活”而不乱,“活”中增智,“活”中求实,在释放空间中求发展,“释放了空间而有序,而学有所导,学而有获。”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大数学,在应用中发展大数学观,体现了数学活动课目的,落实释放学生数学学习空间的理念,培养学生创新力和实践力。

五、把生活留给学生,给学生应用的空间

数学素养并不是数学知识的难与深,也非技巧的高和低,更多表现为数学眼光,即运用知识分析生活、解决问题、审思数学的思维发展过程,使数学学习渗透生活,让数学学习像生活一样变得有趣、生动、丰富、饱满、立体、多样,让学生在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上不断拓展,在生活中巩固数学知识,在数学学习中理解生活,品味生活,服务生活,感悟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思想。

(一)运用生活,让学生享用成功

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从游戏、购物、郊游、玩耍中捕捉数学的影子,将其引入课堂,学生定会兴趣盎然,积极投入,感受学习的生活化、趣味性,以此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设疑、提出解决的方法,走进生活事例,用智慧攻破疑问,让学生在成功的空间享受成功的幸福,只有释放了学生成功的空间,学生才会真正快乐。

(二)提炼生活,挖掘学生的潜力

发挥学生的潜力是教育研究重点。教师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其创造力和智力潜能。学生把书本知识化为自我知识,并用到生活中。要达到目的,教师要结合生活素材并运用于课堂中,让学生思考,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根据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新看法,提高每个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水平。

(三)优化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

学生学习时说出方法,教师从不同回答中了解学生是如何思考的,哪些学生在较高的理解层面上,哪些学生理解得不够深入或准确,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能够养成善于思考、勇于提出想法的习惯,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很重要。教师注意给学生思考机会,激发动机,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也提高智力水平。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思考、发现、创造,掌握了方法,便会“处处无师胜有师”。

(四)开发自学,发展学生的思维

自学能力在学习中是最重要的,它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充分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无限的自学空间。教师要开发数学素材,更新观念,研究智慧,分析方法,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新知识。比如,教师可让学生将生活中事与学的内容结合,结合生活素材强化对书本例题剖析、推敲,引起共鸣,课堂内例题数量不多,但都有代表性。教师要研究例题中的生活原理,解剖例题关键所在,思考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提问,将条件和目标变化有什么结果,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已有知识,联系到事实,让学生建立的知识系统不孤立,与生活紧紧相连。不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改变教学思想、方法,用先进的思想意识,不断结构化教学内容,将结构化的知识充实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只有运用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结构,才会以一贯十,触类旁通。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能给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提供生活素材的空间,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数学学习空间,并努力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学习状况,引导学生自学,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那么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学习数学,热爱数学。

教师要充分释放学生数学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参与学习机会,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时空,我们要将财富用于教学中,为数学教学开拓新天地,让数学课更精彩,让学生在释放了的数学学习空间里,享受成长的快乐。

上一篇:美国小学生暑假作业是一面镜子 下一篇:“质疑问难”让数学课堂迸发创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