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种植抗污染植物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19 09:37:53

道路绿化种植抗污染植物模式研究

【摘要】道路粉尘污染多,对绿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道路绿化中要注重抗污防尘的植物种植。本文将对抗污防尘植物的种植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绿化;抗污防尘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城市道路是人们出行的重要载体。对道路绿化能够起到美化市容,改善气候,净化空气等作用。但是,道路上车辆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较多,对植物种植也有一定的要求。

二、道路绿化存在问题

1、道路绿化的配置方式简单,缺乏系统规划设计

在所调查的道路绿化中,单行乔木和乔―草结构的配置方式占54.3%,乔―灌―草的空间复合型景观配置较少。

2、乔木与灌木、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比例不当

在调查的35块样地中,共有绿化树种38种,其中乔木树种28种,灌木10种,乔灌比为2.8:1;常绿树7种,落叶乔木21种,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比例1:3。可以得出,灌木树种偏少,常绿树种偏少。如十一号街、的部分路段也只有行道树银中杨,而无其他常绿乔灌木搭配种植,就会影响冬季道路的景观效果。

3、道路绿化布置形式单一,缺少大面积绿带

在所调查的道路中,只有开发大路是两板三带式,其余34条道路都是一板两带式,绿化形式单一,绿带面积较小。

4、养护管理水平不高

部分街路已经不见刚建成时的绿化景象,如乔木、灌木未经过精心修剪,草坪见杂草,有的树木病虫害严重等。典型的,如开发大路两侧的京桃、中央大街栽植的水蜡等都有病虫害。北方冬季道路撒除雪剂,对植物也产生有害影响,会造成草坪死亡等等。

5、道路景观和庭院景观互补性差

因为道路景观设计是由政府负责,而庭院绿化是由各企业单位自己负责,所以造成两者的景观协调性差。

6、道路绿化与地下管线的矛盾突显

很多地下管线、线缆不断地挖掘铺设、维修,使行道树和绿地遭到破坏。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栽植大型乔木、灌木,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尤其是热力管网,其周围的土壤温度过高,对植物的根系产生危害,致使植物无法成活。

三、道路防尘抗污染树种选择

1、防尘抗污染植物的防尘特性

防尘抗污染植物能正常或较正常吸滞尘土,长期生长在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环境中,植株体基本不受伤害或受害较微,慢性伤害症状不明显,在高浓度有害气体侵袭后,植物的生理机能没有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或植株在受害后生长恢复较快,并能迅速萌发新枝叶形成新的树冠。

2、防尘抗污染树种选择原则

(1)根据树种特性进行选择

选择叶面粗糙密生绒毛、有褶皱、分泌黏性油脂或汁浆的植物,具有较强的吸尘滞尘能力。植物滞尘能力与叶片的大小、枝叶的疏密、叶表面的粗糙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滞尘能力强的不同树种有不同的称号,如泡桐水杉被称为“天然吸尘器”,榆树被称为“天然空气过滤器”,夹竹桃被称为“绿色吸尘器”,木槿被称为“天然解毒器”等。

(2)粉尘含有各种有机物、无机物和病原体,吸入人体易形成尘肺病。对该污染物有针对性的选择防尘抗污染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要选择同时对多种有毒有害气体有抗性的植物,根据生物多样性原则,选择多种防尘抗污染树种。

四、道路绿化树木选择原则

1、满足功能性原则

通常情况下,工业区内道路情况会比较复杂,有快速路、高压线、铁路等,因此,植物配置应针对这些道路特点来进行。如高压线附近不能种植大乔木,防止树木触碰到高压线,发生危险。高压线下可以种植低矮灌木、草坪等。

2、生态性原则

坚持植物的多样性。园林植物在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同时,通过吸收同化、吸附阻滞等多种不同的形式消纳大量污染物质,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针对开发区来说,以工业为主,车流很大,尾气较重,而且有些企业还会排放出有害气体,所以在树种选择上,应注重树种的抗污染特性。另一方面,利用植物的敏感性,还可以监测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

3、美学原则

完美的植物景观是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植物的季相变化,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形式美,它把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有机地排列组合,增强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与美学价值。

五、绿化规划设计

1、防护林带绿化设计

防护林带常绿与落叶树种配置比例为1∶1,做到乔灌结合,实用与观赏相结合。为节约土地,在公路四周建设50m宽的防护林带,落叶树种选择银杏、国槐、臭椿等,常绿树种选择广玉兰、女贞、木槿、夹竹桃等,株行距5m×5m,共10行,乔灌结合,不同树种分段栽植,形成不同景观同样防尘抗污染的绿化林带。

2、道路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注意空间的连续性和流畅性,同时要避免景致的单一性。选择生长健壮、分枝点高、树冠整齐、遮荫好、抗性强的落叶乔木为行道树,注意处理好与交通的关系,路边和转弯处避免枝叶阻挡视线,株行距6m×6m,中间点缀木槿紫薇等花灌木,下部建女贞黄杨

十大功劳等绿篱,地表视具体情况种植结缕草、羊胡子草等草本植物。

3、生产区绿化设计。充分利用生产区空地,栽植高大的落叶乔木和灌木,选择生长健壮、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进行密植,形成多层次混交,地表铺栽草坪,适当点缀花灌木,用来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减少尘土飞扬。绿化可选用的主要抗污染树种有银杏、国槐广玉兰、臭椿、榆树、女贞、夹竹桃、紫薇、木槿、泡桐、构树等。

4、建筑物周围绿化。在产生粉尘建筑物的周围种植各种乔木、灌木和绿篱,组成浓密的树丛,发挥其阻挡和过滤作用,粉尘污染源与其他建筑物间种植高大乔木,3~5行树木形成小林带加以隔离,在非生产建筑物四周种植藤本爬行植物,顺着建筑物爬行生长,形成一定的空间绿化。

5、道路两边抗污染植物的应用

在道路两旁栽种树木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避免因强烈的阳光对路面的照射而导致路面出现损坏;栽种植物能够起到隔离的效果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而又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且还起到美化的作用。

六、建议与措施

1、注重引种工作,增加植物多样性

植物引种一直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合理引进国内外观赏性较高的树种,可以增加植物的多样性,丰富城市的道路景观。引进的树种应该是在本地已经驯化了的,完全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是以科学和技术为前提的。

2、科学配置,丰富道路绿化的景观层次

建立健全生态道路绿化结构,加强垂直绿化,科学合理地增加常绿树和灌木的数量、种类;增加观花观果类的乔木、灌木;在配置上能突出季相变化,做到四季都有绿,三季都有花,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

3、加强植物的养护和管理工作

很多街道每年都有枯死树木,有“年年种、年年补”的现象出现。应该从肥水、树形、病虫害等各个方面,注重植物的养护管理工作,也要注意保护大树。杜绝频繁更换行道树,保证树木的冠幅,增加道路绿化覆盖率。

4、加强城市绿地管理,做好城市绿地规划

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对城市绿地进行综合治理,严格控制绿线,严格审批,禁止在道路绿地上随挖随建,尤其是减少城市配套设施施工对绿地造成的损坏。

七、结束语

总之,抗污植物在道路中种植,有利于净化空气,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因此,这种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抗污植物也将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

参考文献

[1]韩春艳.道路绿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J].山西林业,2009(6):33-34.

[2]滕桂林.城市抗污染树种的选择[J].湖南林业,2007(6):20.

[3]叶东钦.工厂的绿化设计与规划[J].科技风,2011(1):75.

[4]严俊.抗污染树种的功能与应用[J].江苏林业科技,2007,34(5):49-51.

上一篇:大空间公共建筑消防设计点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