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症舌象变化与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意义探讨

时间:2022-10-19 09:34:17

血瘀症舌象变化与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意义探讨

血瘀多由气滞或气虚导致血行不畅而继发,如瘀阻心脏,则可见胸闷,心前区隐痛、绞痛或剌痛,口唇发绀等心血瘀阻的症候群。现就笔者近几年在临床实践中观察中医血瘀症与西医急性心肌梗75例在舌象上的变化总结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5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例,男52例,女23例,年龄40岁~75岁,其中40岁~≤50岁36例,占48.0%〈36/75〉;>50岁~≤60岁 27例,占36.0%〈27/75〉;>60岁~≤70岁 7例,占9.3%〈7/75〉;>70岁5例,占6.7%〈5/75〉。发病24小时内入院53例,占70.7%,超过24小时入院22例,占29.3%。心肌梗塞部位;下壁梗塞27例,下壁、前壁二处梗塞24例,前壁梗塞18例,再次梗塞6例。

2 舌象观察结果

2.1 发病早期舌质颜色及特点:舌质暗或偏紫者,淡红、紫红色69例,占92.0%;其中有瘀斑、瘀点者25例,占33.3%,同时伴舌体胖大者36例,占48.0%,体现了急性心肌梗塞有气虚血瘀的特征。

2.2 舌质颜色及特点与中医辩证的关系对病情的影响:舌质偏淡红,舌体胖大者多为气虚血瘀型,而舌质偏红紫、舌体瘦多为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较气滞血瘀型病情相对轻,并发症少,而气滞血瘀型病情相对重,并发症多。

2.3 舌质颜色变化与病情的关系:随病情的演变78.7%的病例舌质颜色、舌象也有相应的改变,病情好转,舌质、舌象转向基本正常。舌质、舌象改善病例中,病情好转51例,占68.0%;不平稳10例,占13.3%。而舌质、舌象恶化的(如舌质由暗红变为黑、由紫色变为暗紫,淡红变为红 )有14例,占18.7%,其中病情反复胸闷、心悸、发绀9例,死亡5例。说明舌质、舌象的变化可以反映病情转归及预后。

3 对舌苔的观察结果

3.1 舌苔:发病后厚腻苔为主,本组75例,厚腻苔占62.7%〈47/75〉,薄苔占37.3%〈28/75〉,说明心肌梗塞可以是厚腻苔为主,薄苔次之。

3.2 腻苔出现、消失与病情的关系:腻苔转薄苔,有并发症者较无并发症者少,另外有4例腻苔始终未变薄苔者均有并发症二种以上。中医认为:凡舌苔由白而黄,由黄而退,由退复生新薄白苔为顺象;苔由白而黄,由黄而褐黑不退者为逆象;骤退骤无,不由渐退使舌光而燥为陷象,表示胃气渐绝病多凶险。本组死亡5例,舌质呈暗紫色,舌苔呈褐黑色,因此,预后极凶险。

4 体会:

4.1 本组西医诊断的75例急性心肌梗塞,中医从舌象的观察中,发现均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表现,而血瘀症是它们的共性。心肌梗塞面积大,血瘀症状也相应严重与之呈正相关。而中医对舌质的变化、舌苔的演变观察相当重要,具有预测病情凶险或好转的重要作用。

4.2 舌苔舌象变化的顺逆是机体气血盛衰的反映。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冠心病、心肌梗塞与舌质微循环的一些改变,可能是机体微循环的一个较敏感的指征。实践也证明舌象的变化已显示出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有参考价值。

4.3 舌苔变化的病机及意义:祖国医学认为,舌苔为胃气所生,而胃气由心脾发生。舌本通心脾之血,若发生气虚、气滞、血瘀或食积皆可导致脾气受损,出现薄白苔,进一步受损则脾不健运,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胃中腐化的浊气上犯而生厚腻之苔。薄白苔、厚腻苔的演变迅速,对多数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似以上述病机变化衍生。结合现代医学观点,急性心肌梗塞使心脏受到阻碍,心排出量下降,导致全身各脏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包括胃肠与舌体的血液循环也同样受到阻碍,从而表现出中医一系列脾不健运,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一系列症候群。因此,舌象与舌苔的演变可预测出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是有根据的。

上一篇:22例胫骨交锁钉腓骨钢板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体会 下一篇:应用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