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引导策略

时间:2022-10-19 09:15:29

浅析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引导策略

【摘 要】当前高中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忽视课外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灾区”。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高中生因为浮躁的社会风气、功利的应试教育、沉重的课业负担、语文教师指导的缺失等因素影响而导致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不高,本文将针对这一现象展开讨论,研究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引导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竞争激烈的世纪。教育要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必然要走素质教育这一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学科必然要站在素质教育的前沿,担负起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而语文学科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其中读是根本、是前提。而阅读需要一定量的积累,仅靠教材有限的课文是不够的。无论是在教育教学理论中,还是在现实中,阅读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与意义是公认的,没有人怀疑,也没有人反对。下面本文将从现阶段高中生课外阅读所存主要问题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高中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阅读品位不高

从国内大部分高中生课外阅读情况来看,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已阅读了不少书籍,但教师们每一次收缴到的大体是些卡通漫画书、武打言情书、网络电脑游戏介绍、影视体坛明星的时尚杂志等,几乎不见严肃读物的身影,带有浓厚的消遣休闲娱乐成分。即使阅读的是经典名著,但不少学生会选择看简缩版、影视版或连环画,极少有学生会抱着大部头的原著仔细研读。[1]另一方面,不少高中生倾向于选择一些带有丰富彩色图像的图书,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由“文”转向“图”的倾向,而这种重图轻文的阅读倾向,会影响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发展,文字阅读的缺失容易造成理解力、思考力的下降。

(二)学生阅读习惯不佳

做什么事都应该有一个目的,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同样,在阅读时也要遵循“学有宗旨”原则。高中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升华自身的人文修养、提高写作能力。如果学生有了这一认识,就会在读书的时间和数量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尤为重要的是在内容的选择上会持较为慎重的态度。然而许多学生只凭兴趣阅读,而不知控制自己,有兴趣的,便通宵达旦地看,没兴趣的,则不闻不问。

二、提高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效率的策略研究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否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学生在书海中任意遨游呢?课外阅读固然更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精神,但如果读什么、怎么读、接受什么观点,都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那就难免会多一些盲目性和随意性,少一些规范性和系统性,因为他们毕竟阅历不深,容易随波逐流,往往是流行什么读什么。因此,语文教师的指导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端正阅读方向也好,激发阅读兴趣也好,传授读书方法也好,开展阅读活动也好,都得靠教师。搞好课外阅读的关键在于教师。

(一)语文教师应注重阅读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它包括多种心理过程,如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而且还有动机、兴趣、意志、注意、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非智力因素又是推动智力发展和保证阅读成功的根本动力。目前,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更偏重于对智力因素的培养,对非智力因素却重视不够,在课外阅读方面,就更谈不上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和培养了。课外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搞好课外阅读,必须做摸透材料情况的能工巧匠,就像工程师了解自己机器的性能,木匠清楚木材的厚薄一样,教师应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把握学生的阅读心理,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更科学地激发阅读动机、培养阅读兴趣、磨练阅读意志,使课外阅读指导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2]

(二)语文教师应评价学生的阅读活动

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阅读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时的肯定、适度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和可能的范围内实现最大程度的进步,是促进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评价应建立在导向性和激励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量,对其阅读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考量,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鼓励学生自己记录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人脑有效的外存储器,是人的记忆能力的延伸,做好读书笔记是课外阅读的重要保障。革命老人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说读书无论如何要记点什么、写点什么,用以强化阅读的效果。语文老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本文向学生介绍了以下三种常用的读书笔记形式,要求他们在平时的阅读中慢慢掌握其要领并学会按照读物的特点和阅读的需要来灵活选用。

1.摘抄式笔记:有目的、有选择地将书中有关内容,如名言、警句、范例、结论、新颖的材料等照原文摘抄下来。选择要精辟,要注明出处(作者、标题、书名等)以便以后可以再次阅读全文或做深入的研究。

2.提纲式笔记:可以深入剖析文章内容,抓住书中的重要事件、主要人物、中心观点等,简明扼要地列出提纲。也可以列出人物性格提纲、情节结构提纲、故事线索提纲等专门性提纲。这样的笔记能够为学习、研究、评论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准备好整体理解的条件,能够训练分析概括能力和简洁的书面表达能力。

3.读书心得:把阅读时引发的思考、读后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可以旁征博引证明书中的观点,可以自由联想、借题发挥,对书中观点进行阐发。或褒或贬、或抑或扬、或发表见解、或质疑问难,使阅读时的思维状态始终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

参考文献:

[1]彭晓红.高中生语文阅读兴趣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于漪.语文教改必须扎根于现实的土壤[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

上一篇:浅析留学生教学文化特点和语言知识 下一篇:阅读乃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