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行模式与机制构建

时间:2022-10-19 07:49:53

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行模式与机制构建

摘要:鲜活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作为一种新型战略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学术界各方面重视。文章探讨了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运行目标、运作模式与运作机制等内容。以期为该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行模式;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备受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关注。大力发展从“田间”到“餐桌”无缝化的,即质量安全、反应及时、效率高的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就成为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行目标界定、运行模式选择和运行机制构建的探讨就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关于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与之相近的是绿色物流、农产品供应链、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等词汇。国外对于绿色物流纯理论研究较少,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农产品物流、绿色物流、绿色供应链及绿色消费等方面。对于绿色供应链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吴建豪(H.J.WU)和史蒂芬(Steven C Dun)提出了绿色物流概念及范围,吉姆·库珀和迈克尔·布朗(Jim Cooper、Michael Browne)等提出了绿色物流的法规框架,韦伯(Webb)(1994)提出了绿色采购的概念,汉德·菲尔德(2006)提出了绿色供应链概念,保罗·费尔南多(1998)认为,组织与技术革新能加强食品产品供应链参与企业纵向战略合作关系。尼古拉斯(Nicholas)(1998)认为涉农供应链包括食品供应链、生鲜供应链、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系统等。伊恩·罗宾逊(Ian Robinson)(2001)等则从生产者和食品监管者之间,分析了英国食品产品采购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国内学者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供应链食品安全监督、农产品流通网络构建等方面研究。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王海萍(2009)对食品供应链的安全监督体系提出了研究框架,杨静(2011)以奶业为例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王小平(2011)则以信息追踪为突破口,对果蔬类的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研究,杨敏等(2011)则以物联网作为技术突破,对农产品流通问题进行研究。在供应链网络构建方面:费建(2011)、王云(2011)和吴汪友(2009)分别对大宗农产品的流通体系、超市中央采购和农产品流通网络优化方面进行了研究,许红莲(2012)对国外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我国发展策略。而有的学者则从封闭供应链构建角度进行研究(王多宏、严余松、张蓉2008;周荣征、严余松、张炎、何迪2009;刘伟华、刘彦平、刘秉镰2010)。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绿色物流与绿色供应链相关理论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研究提供了思路,而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理论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发展提供了动力。国内外学者已经逐渐明确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范畴,对该问题研究是从内涵到范围界定,再到运行模式、机制与实施的趋势进行的,但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内涵与目标模型还不明确,本文根据绿色供应链理论对鲜活农产品的运行模式与机制进行构建。

2 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界定

鲜活农产品是指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鲜蔬菜、水果、水产品、禽畜及其肉类产品,能够及时到达餐桌上的农副产品,新鲜、绿色食品。根据国家鲜活农产品目录(2009),鲜活农产品包含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牲畜家禽、新鲜肉、蛋、奶等产品。这类产品具有时效性高、容易变质、流通信息不对称等特点。

1996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进行的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研究中,该项目组最初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国内的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绿色供应链的内涵进行界定,形成共识的是“绿色供应链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了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标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绿色供应链是对整个产品从最初供应,到生产加工,再到配送、销售与消费这个过程的管理,而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贯穿整个管理过程。

鲜活农产品与传统生产制造产品有较大区别,因此,鲜活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与传统产品绿色供应链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鲜活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是从农产品养殖、种植,到生产加工、运输储存、流通配送与消费整个过程,其绿色的要求不仅与原材料、产成品有关,和产品种植、养殖、加工的环境和资源也有关系。其次,驱动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因素除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还有更重要一个因素,就是绿色消费。这是鲜活农产品的特有属性决定的,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

根据以上分析,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是指以绿色生产加工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遵循环境保护、资源效率、绿色消费等理念,对鲜活农产品的原料采购、生产、流通加工、销售到消费整个过程的管理。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包含了鲜活农产品的种子或幼苗的选用、种植或养殖、储运、包装、流通加工与配送各个环节。

3 运行目标的选取

对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的选取是供应链运行模式和机制研究的基础。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是由其理论基础和实践中存在问题共同决定的。

3.1 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理论驱动力。可持续发展理论、绿色生产与营销理论为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就是不仅考虑当代人需求,还考虑下代人的长远需求。而工业化进程加剧了环境的破坏,化肥农业的方式也使土壤受到污染,为了实现土地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们开始考虑如何实现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现代农业形态,实现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环境破坏减少等目标。这为鲜活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绿色生产与营销理论要求生产加工过程中考虑环境友好、消费者健康。当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者的饮食追求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对食品的安全、农产品的新鲜健康、食品链信息的透明化等需求日趋强烈。对绿色、无公害、有机、品牌等农产品的关注越来越高。这也成为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外在驱动力。

3.2 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现实驱动力。鲜活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驱动力,长期以来,我国在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供需不匹配问题。由于鲜活农产品的供应链网络及信息化问题,导致鲜活农产品供需不匹配,出现供应方“菜价过低伤农”和需求方感觉价格偏高并存问题。

(2)质量安全问题。由于鲜活农产品的供应链运行主体不明确,缺乏相关监督机制,出现了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对食品越来越缺乏安全感、信任感;同时,由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法区别鲜活农产品的质量优劣、品种好坏,出于自身保护往往会选择低价值、低成本的商品,消费者进行“逆向选择”一些质量好、无公害、品牌化的农产品反而得不到自身应有的价值回报,产生市场的“柠檬效应”。

(3)效率低下问题。由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运行模式和环节问题,再加上供应链的仓储配送技术落后,使得鲜活农产品的供应链效率低下,表现为流通中成本高、破损率高等问题,如何提高其运行效率,实现集约发展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3 鲜活绿色农产品运行目标选取。在对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理论与实践驱动力分析基础上,可以选取其运行的目标。

(1)快速反应目标。供应链的快速反应是指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应变,及时满足消费者需求。鲜活农产品由于其储存期短、易腐烂等特点,要求鲜活农产品在进行供应链的网络设计、制造加工、分销模式方面能够及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可变化的需求,尽可能减少浪费。该目标一方面要求供应与销售的沟通,实现产销对接,根据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另一方面还需要销售配送与消费需求的对接,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有的追求低成本、有的追求新鲜、有的追求无污染和无添加的有机产品。通过不同网络的构建满足消费者成本、时间、质量方面要求。

(2)高效运作目标。效率型供应链目标就是减少采购、生产的盲目性,降低物流运作的多样性。尽可能以大批量、单一化的生产供应、运输配送和较低的库存满足消费者需求。高效率目标首先要求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一方面实现各个环节尽可能少的库存积压,减少产品积压带来资源浪费。其次要求通过合理化的包装、运输、仓储技术,尽可能减少鲜活农产品的腐烂、损伤,降低有形损耗。

(3)信息共享目标。信息共享目标就是能够建立一个鲜活农产品的信息追求系统和可查询系统,达到消费者或第三方能够准确获知鲜活农产品的来源地、产品品种、种植和养殖过程,食品加工过程、是否有农药残料、添加剂使用多少,甚至产品的流通时间等信息。减少农产品供需信息的不对称情况,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可视化运作。该目标就要求必须有一个供应链的运作主体和相关信息技术、系统的支撑。

4 运行模式选择

由于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目标具有多重性,因此,供应链的运行模式也有多种,运作模式应当与其目标相匹配。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模式是指鲜活农产品从供应到消费整个供应链的资源配置方式及运作方式。因此,运作模式主要考虑供应链网络结构设计、资源如何配置、运行流程如何设计的问题。

4.1 运行模式核心问题。国外学者从设施、库存、运输、信息、采购和定价六个因素方面提出了影响供应链的驱动因素。这为供应链的模式研究提供了一个框架。根据前面分析,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式的核心问题是网络结构设计。网络结构包含鲜活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不同环节的交付方式、整个供应链是否有核心企业这些问题。

(1)鲜活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就是从其生产供应到最终消费所经过的渠道,从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到流通,再到销售,由哪些组织机构参与。流通环节关系到供应链的网络结构、资源配置等根本问题。将鲜活农产品的供应链简化为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在流通环节上,就可以抽象出“供应商—消费者”、“供应商—销售商—消费者”、“供应商—生产商—消费者”、“供应商—生厂商—销售商—消费者”几种模式。

(2)核心企业是指某一种鲜活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运作的组织领导者,该企业负责供应链的网络设计、运作流程制定、合作伙伴选择等工作。核心企业的战略制定关系到整个鲜活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往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研究往往忽略核心企业的确定,这样就使得供应链的运营管理无法找到具体的决策者,另一方面使得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找不到一个统一的责任主体。有的鲜活农产品养殖后不需要加工,可直接消费。如苏州阳澄湖大闸蟹、无锡阳山水蜜桃,这些鲜活农产品消费者对产地最为关注,最担心产品鱼目混珠,其核心企业可能是农产品供应企业或农户合作社或生产商。有些鲜活农产品则是先交给销售商,销售商再进行加工或者直接销售,销售或加工商在供应链运行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如大型连锁超市、品牌化鲜活农副产品的食品公司等,这些销售商就成为核心企业。因此,鲜活农产品的供应链有基于核心生产商和基于核心销售商两种运行模式。

(3)不同环节的交付方式是指鲜活农产品在相邻的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交付方式,是直接交付给下游客户,还是由预定的一方来提取。交付方式决定了供应链的节点设置,也决定了鲜活农产品到底是集中存货还是分散存货,是统一配送还是及时、个性化配送。由于鲜活农产品的时效性强、消费者需求又有不确定性。这样,先由客户定制再送给客户;还是批量生产储存,营销网点销售,客户前往提取;还是先备货,等客户下达订单后再送货上门。运作模式选择既关系到供应链运作效率、运行成本,还关系到消费者对质量、时间等方面的满意度。

在流通环节有中4个变量(长、短、宽、窄渠道),核心企业2个变量,交付方式上有2个变量。理论上,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就可以出现16种模式。实践中,这16种模式可以整合,有制造商存货加直送,制造商存货加直送和配送相结合,分销商存货加由零售商交付,分销商存货加送货上门,制造商或分销商存货加顾客自提,零售商存货加顾客自提。现实中,鲜活农产品制造商一般是分散农户、农业合作社或者农产品龙头企业,分销商一般是连锁超市、物流中心或销售企业等,零售商一般为连锁超市、菜市场、专卖店、便利店、食品零售店等与消费者直接打交道的组织机构。

4.2 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式选择的评价因素。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构建中,衡量其运作模式的绩效指标分为成本因素和服务因素。

(1)成本因素,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不同运作模式对于成本影响是不同的,这些成本主要表现为,库存成本、运输配送成本、网络节点设施成本和信息成本。库存成本是指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库存管理的成本,根据供应链理论,网络环节少、储存集中、信息通畅情况下,库存成本低,短而窄、分散交付货物的运作模式与之相对应。运输配送成本是指供应链各个环节运输,直送模式、送货上门模式要比顾客自提、存货点销售模式的成本高。网络节点设施成本是农产品供应链各个节点设施建设或租赁的成本,整合化的供应链运作模式的设施成本相对比较高。信息成本是将农产品供应链成员间信息反馈、沟通、追溯的成本,反应型供应链的信息成本要比效率型供应链的成本高。

(2)服务因素。服务因素包含相应时间、产品多样性、产品可获得性、顾客体验、订单可视性、可退货性。相应时间,是指消费者下达需求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时间。由于鲜活农产品的自身性能,消费者对供应链的相应时间非常敏感,供应链环节减少、采用直送的模式相应时间相对短,顾客满意度相对高,但其成本也比较高。产品多样性是指提供鲜活农产品的品种数目,现有一些绿色、有机农产品店经营的品种只有几种,储存期又比较长,与自身的高档定位无法匹配,绩效也很差。产品可获得性则是指消费者订货的满足率,与供应链的储存模式相关。顾客体验是指顾客在消费鲜活农产品中的感官体验,消费者与供应链的参与者互动程度高,则顾客体验就比较好,许多鲜活农产品的供应商采用欢乐农庄、快乐农家,让消费直接体验的运作模式使得顾客体验大大提高。订单的可视性和供应链的信息构建有一定关系。可退货性则是与供应链的网络结构有关,网络中设施数越多,可退货性也越好实施。

通过上面分析,不难看出,影响鲜活农产品运作模式选择的成本与服务因素中,成本与服务绩效有时不可兼得,必须根据供应链的运作目标进行权衡选择。

5 运作机制的构建

运行机制是指在人类社会有规律的运动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机制是指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功能定位及运行的方式。它包含了信息反馈机制,供应链成员准入、监督与激励机制,决策协调机制。

5.1 信息沟通机制。信息沟通机制构建目的:一方面要解决鲜活农产品的供需匹配问题,尽可能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减少农产品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解决鲜活农产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立一个信息监控与查询平台,在为消费者提供完备质量信息基础上实现鲜活农产品应有的市场价值。信息沟通具有双向性,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反馈机制要建立一个农产品种植所用品种、土壤,养殖所用幼苗、饲料,产品所有包装材料与技术、农产品流通渠道、鲜活农产品加工工艺与食品添加在内的可视化信息查询、追溯体系;同时还要构建一个反应消费需求动向的信息反馈渠道,为供应链成员的管理决策提供帮助。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信息沟通机制构建如图3。

为了达到绿色供应链的信息追溯与沟通机制的构建,鲜活农产品的核心企业需要选择特定的合作伙伴,选择特定的产品制造商、原料供应商,特定的物流运营者和特定的销售加工企业。合作伙伴企业通过产品条码、无线射频、电子数据交换、物联网等技术将产品、原料和资源信息给供应链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实现全程的可视化运作;同时,流通企业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冷链物流实现流通环节的全程跟踪和高效运输;同时,由供应链的下游企业将销售信息及时反馈给核心企业,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调整供应链的生产与库存,减少浪费,实现集约化供应链的运作管理。

5.2 准入激励机制。为了实现鲜活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必须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建立严格的合作伙伴准入机制。核心企业在设计供应链的目标、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在对自身能力评估基础上,选择企业之外的配套资源和合作者。根据不同的目标建立合作伙伴的评价标准,如是否允许有农药残留、是无公害农产品还是有机农产品,物流运营商是否具备信息跟踪能力等等。通过评价标准,构建准入的门槛,从而实现每个环节的特定合作伙伴的构建,达到封闭供应链的运作要求。

质量是鲜活农产品的生命,环境的保护也是供应链团队是否获得政府支持的重要因素。因此,绿色供应链需要从场地选择、环境监测、劳动者素质、生产计划和工艺技术各方面建立严格的标准,并通过信息技术监督合作伙伴,一旦有企业违反技术、工艺与流程标准,给予信息公告、罚款,乃至驱除供应链的惩罚;而对于表现良好企业给予物质、信誉评级等方面奖励,通过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得成员的运作目标与整体目标一致。

5.3 决策协调机制。供应链的决策协调机制是指在鲜活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运作中,决策的制定者是谁,不同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绿色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应当是决策制定与规划实施者,如果没有一个统一规划的核心企业,就无法确定供应链的实施主体与责任主体,也无法明确供应链的实施目标。根据前面分析,鲜活农产品的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可以是农业合作社、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代表的生产商,也可以是以连锁超市、连锁食品加工企业为代表的销售商。

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有助于合作关系的强化,同时防止合作伙伴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核心企业在供应链整体目标与局部目标冲突时,当牺牲某合作伙伴利益时,如何进行合理的利益补偿,只有合作伙伴利益得到有效补偿才能更好激励,加强合作关系。同样,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利于保证各参与方获得合理的报酬。其重点在于理顺核心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分配。一是要明确企业与农户利益分配原则。二是完善农户和企业间的利益分配模式,可以尝试返利型和合作型的分配模式。三是建立以农户和企业间的风险保障基金制度。同时,为了减少农户分散经营的弊端,提高供应链效率与质量,可以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由核心企业对其统一、规范化管理,并由农业合作社代表农民与核心企业谈判,使农民利益得到保障。

6 结束语

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必须在明确其运营目标的基础上,综合权衡供应链的成本与质量因素,选择合适的供应链运作模式。核心企业在资源整合基础上,通过信息沟通机制、成员的准入激励机制和决策协调分配机制的构建,实现鲜活农产品的高效率、高反应的运作目标,满足消费者和环境保护的双重要求。

参考文献:

[1] Hand Field R.B.. Green Supply Chain: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Furniture Industry[J]. Proceeding-Annual Meeting of the Decision Science Institute USA, 1996(3):1295-1297.

[2] Nicholas Kalaitzandonkes. Biotechnology 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J]. Agbioforum, 1998(2):40-42.

[3] 许莲红. 国外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问题讨论综述[J]. 中国流通经济问题,2012(1):27-32.

[4] 苏尼尔·乔普拉,彼得·迈因德尔. 供应链管理[M]. 陈荣秋,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 但斌,刘飞. 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2000(11):1233-1236.

[6] 刘伟华,刘彦平,刘秉镰. 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封闭化改造方法及其实践研究[J]. 软科学,2010(4):48-52.

[7] 周荣征,严余松,张炎,等. 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构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2):28-29.

[8] 张涛,季建华. 绿色供应链初探[J]. 生产力研究,2006(12):17-18.

[9] 王能民,杨彤,乔建明. 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J]. 工业工程,2007(1):11-16.

[10] 朱庆华,赵清华.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述评[J]. 科研管理,2005(7):93-98.

上一篇:中小学学生学业奖励方式的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