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优化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03 03:25:10

吉林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优化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就吉林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现状进行了系统考察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在综合物流系统发展趋势和发达国家的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吉林省经济发展实际的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组织与优化模式――市场外流通的产销一体化模式。

关键词:物流系统;优化模式;产销一体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 A

鲜活农产品的生物特性决定了其在物流过程中具有容易腐烂,不易保鲜,较难运输等特点,因此,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与工业品物流模式相比,对物流系统的时效性和技术性要求更高。吉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产品物流特别是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更为密切的鲜活农产品物流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需要对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深入进行研究。尽管发展迅速的工业品物流模式能为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建立与发展能提供较强的借鉴意义,但长期以来,理论界缺乏对区域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专门研究,在实践中又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安排,使得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如何针对吉林省的自身特点设计出高效的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优化模式,对于降低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降低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充分发挥鲜活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吉林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现状考察与问题剖析

从理论上讲,物流系统由物流主体系统、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三个分系统组成。其中,物流主体系统主要包括鲜活农产品生产主体(在我国主要指农户),鲜活农产品经营主体(包括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贩销户,农业合作组织,加工企业,零售终端比如连锁超市便利店等)。物流作业系统是指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中使用的种种技能和技术,保证生产据点、物流据点、配送路线的正常运作,以提高鲜活农产品物流活动的效率。物流信息系统是指在保证订货、进货、库存、出货、配送等信息通畅的基础上,使通讯据点、通讯线路、通讯手段网络化,提高鲜活农产品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

1.鲜活农产品经营主体规模日益扩大但功能不健全

近些年来,从事鲜活农产品经济经营的主体逐渐增多,主要体现在各类批发市场的建设上。截止到2004年3月,吉林省已建成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619个,年交易量达2350.3万吨,交易额达到1019.27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吉林中部大宗粮食畜产品市场、东部特产中药材产品市场和西部杂粮杂豆农副产品市场等三大市场板块为主要的具有吉林特色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1]。 其中,吉林省现代畜禽及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工程项目被列为2003年全国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项目,长春果品中心批发市场等6个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被列为2004年国家支持项目[2]。另外,吉林省农村商品市场的建设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2004年5月全省农村商品市场已有1869处,年销售额106亿元[3]。

批发市场作为承载吉林省主要鲜活农产品经营主体的核心形式,是鲜活农产品流通主渠道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但是批发市场的功能仍然局限于传统批发市场的功能,即它将众多生产者的产品通过多种供应渠道汇集到一起,然后通过各种销售渠道送达消费者。由于鲜活农产品易腐烂、不易保鲜的特点,对批发市场的仓储技术,保鲜技术以及管理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绝大部分批发市场忽视这方面的建设,直接导致了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繁琐、交易效率低下、流通时间过长、损失率较大等后果,这样就很难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2.物流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但应用程度仍然很低

在鲜活农产品物流技术的运用方面,应用于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技术主要有物流信息技术,冷藏运输技术,仓储保鲜技术等[4],物流信息技术主要指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应用[5]。目前,对于吉林省农民出售产品而言,农村信息服务点、电视、广播和电话是主要的信息渠道。据统计,吉林省内县级农村信息服务点21个,县以下信息服务点数135个,农村信息员数5178人[6]。截止到2005年,全省共有村民委员会9375个,通电话的有9178个,可见,电话作为一种便捷的通信手段在吉林省已经相当普及。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吉林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先进交易方式逐渐应用到物流领域。目前,已有吉林省现代畜禽及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工程项目等1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开始实施两个系统建设,2007年,农业部将与吉林省以“部省共建、全省推进”方式,全面推进“三电合一”省级信息平台建设。目前,吉林省已有吉林省农经信息网(网址:www.省略/)、吉林农网(网址:www.jlagri.省略/)等农业专业网站,也有吉林物流网(网址:jl.省略/)等专业物流网站。吉林省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产品信息网络,与全国农产品信息系统对接,逐步促进农产品市场结构调整和升级。

尽管近几年吉林省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相对于农业大省来说覆盖面有限,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表现在:(1)用于农村信息服务的硬件建设、网络运行、信息采集、分布的资金短缺,光纤线路未能通到大部分农村乡镇,电脑在农村的使用率很低,电脑网络只存在于农村乡镇企业中,几乎没有农民为出售产品而购置电脑上网。目前,吉林省内已有的农业物流专业服务网和各地市的农业信息网与县市一级、有关大中型企业联网的不多,农产品运输网、仓储网几乎处于空白,这些都对鲜活农产品的有效流通造成障碍。(2)电话虽是便捷的通信工具,但因其可获取的信息资源不丰富且成本较高,目前只有富裕户和农村专业户的经营中较常使用。(3)在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物流中间商中,目前仍处于口头信息,文字单据信息、条码信息等信息技术初级阶段,先进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很少得到应用,冷藏运输技术、保鲜技术的应用程度也很低。

二、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优化模式――市场外流通的产销一体化模式

综观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发展现状,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物流作业一体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资源社会化、物流体系综合化。依据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鲜活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物流系统发展的趋势,我们认为,吉林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优化模式必须考虑到鲜活农产品物流主体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生产主体分散、规模小,经营主体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很低的特点,尽可能地减少鲜活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减少损耗、缩短流通时间和降低成本。基于以上的考虑,并结合国外的经验,吉林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优化模式可采用市场外流通的产销一体化模式。所谓市场外流通是指不通过批发市场,实行产销一体化,以少环节获得低价格的交易方式。之所以考虑建立这种模式,主要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通过传统的批发市场再到零售商最终达到消费者的物流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物流发展的需求,从而通过产销一体化的鲜活农产品直销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该模式的运作路径是,鲜活农产品通过市场外流通,实行直接运销,由农民或农民团体,将生产的农产品包装处理后,直接运送供应消费地零售业者(超级市场)或连锁零售业包装配送中心及消费大户,以此可以减少所有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从而减少流通损失。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市场外流通的产销一体化模式的建立,需要政府成立专门的农村服务组织为广大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并成立专门的集货场所,在产地与消费团体之间架起直接流通的方式,通过专业运输公司将鲜活农产品直接从产地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军需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农业大省吉林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初步形成特色,中国农业网.

[2]简讯.吉林省一批农产品批发项目被列为2004年国家支持项目[J].经济视角,2005,1:19-21.

[3]郭枫.吉林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策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56-58.

[4]符福恒.信息社会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372-375.

[5]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176-182.

[6]中国农业信息网.

上一篇: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物流研究中的应用 下一篇: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产品定制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