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农产品范文

时间:2023-12-01 10:17:31

鲜活农产品

鲜活农产品篇1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 网络营销

近年来,我国鲜活农产品产业发展迅猛,但是,目前我国鲜活农产品市场大多数处于初级现货市场阶段,鲜活农产品营销渠道和时机不够畅通,给农户收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网络营销异军突起,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二者结合,将呈现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鲜活农产品如何通过网络促进销售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鲜活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现状

网络营销在鲜活农产品产业中的应用主要是以互联网及网络技术为支持,借助鲜活农产品行业网站、企业网站以及各级政府的农业信息网,实现双向的信息流。即鲜活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等企业和果农,通过网络及时、形象地和获取相关的商品供求及服务信息。在此基础上,以B2B(企业对企业)为主要形式,实现网上营销洽谈、网下成交支付。目前,在信用体系和网上支付手段不健全的环境下,这种形式的风险较小,比较适合鲜活农产品内在质量千差万别、必须感官加以确定的特点。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鲜活农产品产业专业网站大约有40多家。其中,中国果品信息网等5家网站位列农业100强网站之列。除行业性鲜活农产品专业网站外,还有荔枝、芒果、香蕉、梨、枣等各种单品鲜活农产品专业网站。同时,各地农业网站都不同程度的设有鲜活农产品频道和专栏。鲜活农产品企业是应用网络营销的主体,主要是大中城市的鲜活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大型批发、集贸市场。目前,在鲜活农产品产地县、镇的一些运销大户、专业合作社,也创建了网站,网络营销正在起步和发展。根据素有“中国苹果之都”美誉的山东栖霞调查,在大约200家果品商储公司中,近20%的企业有不同程度的网络营销应用。但从整体看,鲜活农产品的网络营销还远未开展起来,极具发展潜力。

二、开展鲜活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重要意义

当前一个突出问题是一部分鲜活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下跌,“谷贱伤农”现象时常发生,农民收入增长减缓。而开展网络营销,能让鲜活农产品的生产者以一种新的途径及时地了解生产信息,根据市场合理地组织生产,避免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带来的不稳定。因此,网络营销对鲜活农产品营销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突破鲜活农产品产业发展瓶颈

我国鲜活农产品产业总量的发展已有相当可观的规模,且生产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扩大。1978年全国鲜活农产品产量仅为657万吨,2004年已达到8394万吨,比1978年增长11.8倍,产值达到1500亿元。从1995年起,我国鲜活农产品产量一直稳居世界各国首位。但近年来,许多鲜活农产品品种出现卖难现象,阶段性买方市场明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信息不灵、渠道不宽、流通不畅是主要原因。鲜活农产品产业开展网络营销可以扩大市场时空范围,未来的发展可以加快加大鲜活农产品市场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一定程度上突破销售不畅造成的行业发展瓶颈。

(二)节约交易成本,扩大经营规模,促进企业增效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很多研究表明,基于网络信息和销售商品,并不需要投资大额的固定资产,而且,由于供求双方信息透明、实时和高度的互动性,使得农产品营销过程中信息搜寻、议价与监督交易实施等各方面成本显著降低。此外,一些企业通过开展网络营销也取得了显著效果。例如,四川惠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网络营销,建立自己的网页,树立公司形象,网上洽谈,改变以往盲目跑市场的情况,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定单,2005年的柑橘购销量是2004年的1.5倍。四川蒲江杂柑合作社开展网络营销以来,推广当地优良柑橘品种作用明显,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连年取得好成绩。

(三)加强农户与外界的联系,促进鲜活农产品销售

根据鲜活农产品有季节性和不易长期贮存的特点,农户必须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和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动向,沟通买卖双方的流通渠道,尽快将产品顺利地卖出去。互联网能够及时地将信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鲜活农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信息,如鲜活农产品的品种、价格等,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各地的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根据市场信息和客户的需求情况来制定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计划。例如,近几年来,上海郊区一些承包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外国人,其与当地的农户相比,除了资金技术上的优势外,最大的优势就是加入互联网,信息灵通,能按照市场需求信息安排生产,沟通各种流通渠道,使他们生产的鲜活农产品不仅供应上海市场,而且还能进入国际市场。

三、开展鲜活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策略

目前,开展鲜活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网络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化人才和营销人才缺乏、鲜活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以及物流配送不及时等困难。从开展鲜活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应对。

(一)加快制定鲜活农产品标准体系

加快制定鲜活农产品相关标准,推动绿色鲜活农产品认证、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促进标准化生产和实施品牌战略,主要品种逐步实现从鲜活农产品种植到包装的标准化,着力改善网络营销的环境。例如,农业合作组织、农村合作社等组织可以和农户结成稳固的联盟,实行统一种子、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统一品牌,实施利润平均化,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来合理安排各农户的开始种植时间,实现标准化生产和实施品牌战略。

(二)利用农业网上展厅,务实、稳步地开展鲜活农产品网络营销

鲜活农产品企业要开展网络营销,仍以网上营销洽谈、网下成交支付为主要形式,行业组织要推广相关经验和加强交流,务实、稳步地开展鲜活农产品网络营销,这包括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建设和升级、网站优化与推广、搜索引擎营销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尝试以网络营销促进鲜活农产品“订单农业”的实现。

鲜活农产品企业要特别注意与各级政府的农业信息网、行业网站联系,借助其比较发达、成熟的网络开展网络营销。例如,我国各地方政府都建立了本地的农业信息网,从农业部到各地方也都开通了网上展厅,用多种文字展示各地名优特新农产品,有很多地方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了网络营销的尝试,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管是对推介企业还是对扩大鲜活农产品市场来说,网上展厅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上交易是一种必然趋势。而且,网络营销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而我国到2004年底开展网络营销的企业仅有5%,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应加快建立健全我国鲜活农产品市场信息社会服务体系,为农民及时采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准确的鲜活农产品市场信息;要尽快开展网络营销,使企业通过网上展厅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或者商业广告,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三)建立有效的农业信息化培训制度

开展鲜活农产品网络营销,农村和广大果农不应被遗忘,应建立有效的农业信息化培训制度。把农产品营销主体,即农户、龙头企业和营销中介组织作为农业信息化培训的主要对象。在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民科技信息经纪人的作用,建立专业的农业信息“二传手”。这些经纪人,包括农民协会、村级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在小农户信息意识不强、技能不高的情况下,形成“进村入户”的农村信息服务中间载体,彻底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方面与农户联系,一方面通过网络、信函、报纸、电话等渠道面向国内外市场,将农民的需求信息在网上及其他渠道上,联系业务,同时为当地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四)利用第三方物流实现鲜活农产品的专业化配送

专业的配送中心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能投入大量的信息基础设备,及时地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前沿技术,以一种快速、更具成本优势的方式满足人们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农村的信息比较闭塞,造成了商家忙采购,农民愁销路的局面。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网络系统,信息搜集快,处理速度快,能够比较及时、全面地了解农业市场信息,实现鲜活农产品的专业化、快速配送。

[参考文献]

[1] 李蔷.关于网络营销运作模式的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2):77-80.

[2] 黎东升,查金祥.当前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系统架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3):40-45.

鲜活农产品篇2

今年1月10日以来,我国自西向东连续出现两次大范围雨雪天气,部分地区出现大雾、冰冻天气,导致公路等交通运输大范围受阻,鲜活农产品运输和销售受到影响。据预报,近日全国仍将有一次大范围持续性雨雪天气过程,鲜活农产品运输和销售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为进一步加强鲜活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活畜活禽,下同)的运输和销售,保障春节市场供应,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经国务院同意,决定从2008年1月26日至2月5日,采取临时性应对措施。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畅通公路运输

交通部门要加强对干支线道路的维护,及时清除冰雪路障;公安部门要加强对交通的监管和组织,维护交通秩序,尤其要确保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畅通。对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各地交通、公安部门要切实做到:1、优先放行;2、一律免收路桥通行费;3、“不扣车、不罚款、不卸载”,公安、交通部门要加强警力调配,及时疏导车辆,确保道路畅通;4、所有成品油加油站要优先保证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的油料供应,不限量,更不得加价;5、高速公路沿线服务站、收费站要主动做好服务工作。

二、增加铁路运力

铁道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调度,全力保障铁路鲜活农产品的运输,特别是对重点大中城市等鲜活农产品主销区,要切实在运力上给予保障。各地农业、商务部门要及时提出运输需求,铁道部门负责安排。

三、减免流通环节费用

各地价格、财政、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要及时清理针对鲜活农产品批发销售环节的各种收费项目,能免除的要尽量免除。对进入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销售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入场费、工商管理费等各类费用一律减半征收。

四、促进产销衔接

对海南等鲜活农产品的重要产地,要抓紧调度车辆,及时组织运输。各地商务、农业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大型流通企业和运销大户加强与产地衔接,适当扩大鲜活农产品收购、运输和销售量。

五、加强信息服务

新闻媒体要客观、及时、准确地报道鲜活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农业、商务部门要及时提供有关信息。要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网、新农村商业网的作用,及时农产品供求信息。

鲜活农产品篇3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运营;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B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已经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从过去以生产环节为主,转而向全链条客户服务等方面延伸。作为产品的质量、服务、技术、知名度等各方面的信息载体,作为客户选择产品的重要依据,品牌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的关键。尤其是在食品行业,由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关注度的大幅提高和危机事件的持续发生,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原本分散独立的企业和产品品牌,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和稳定供给的需求,人们对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上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大企业品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中国食品消费市场空间巨大、食品行业规模较为分散、食品供应过程中环节协同度较低的实际情况大大制约了消费者这一需求的满足。因此,以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环节一体化战略联盟为基础的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势在必行。

本文以供应链管理、经济机制设计和品牌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分析和决策分析等方法,通过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经济学分析和关键因素解析,构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旨在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以及品牌体系化管理等方面研究奠定基础,为实现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管理和经营目标,进而支撑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支撑和案例借鉴。

一、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影响因素效用分析[HS)]

依据品牌体系的概念界定和机理分析,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围绕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三个核心目标——价值增益、风险减损、成本节约[1],归结影响核心目标的构成因子、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具体见表1-表3。

1.构成因素。根据品牌及品牌体系的概念界定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JP2]系创建与运营的系统框架分析,影响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构成因素包括品牌文化、品牌信用、品牌体系结构、子品牌价值和品牌契合度等五个因素。

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基于客户需求而形成的产品特征与特性的总和,产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品牌价值和品牌信用的大小,影响品牌体系对客户的吸引力,进而影响品牌体系增值能力;产品质量的改变主要与主体的技术工艺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高低有关,可以通过技术改进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来实现,易于改变。

二、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影响因素关联分析[HS)]

根据它们对其他因素或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关联关系的强弱不同,又可以将这些影响因素划分为强关联影响因素和弱关联影响因素。其中强关联影响因素是指那些对其他因素影响力较高的因素,弱关联影响因素是指那些对其他因素影响较低的因素。一般而言,强关联因素变化后对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影响效应较大,而弱关联因素变化后对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影响效应相对较小。结合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三类、十八个影响因素,根据因素的强弱关联程度来进行划分:

第一,强关联因素,包括品牌文化、品牌信用、子品牌价值、市场份额、消费者感知、主体关系协同度、品牌经营能力、信息对称完备性、组织模式、供求关系、质量信用环境、市场需求特性、企业实力等因素,改变这一类因素可能带来的关联效应较大,也就是说改变这一因素会带来其他多个因素的同时变化,从而放大这一因素对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所可能产生的效应。

第二,弱关联因素,包括品牌体系结构、品牌契合度、产品质量、稳定供给能力、品牌投入能力等因素,改变这一类因素可能带来的关联效应较小,也就是说这一因素对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影响,多体现为自身对体系的直接影响,而在关联影响效应放大方面的作用较少。从影响因素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敏感度角度出发,根据影响因素所受到关联影响的大小,可以将影响因素划分为相对稳定性因素和相对易变性因素。对于相对稳定因素而言,因素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变动性较小,因素状态一旦确定后不易于改变;而对于相对易变性因素,因素改变需要的成本和代价较低。

第三,相对稳定性因素,包括品牌文化、品牌体系结构、品牌契合度、产品质量、稳定供给能力、品牌投入能力、组织模式、供求关系、质量信用环境、市场需求特性、企业实力等因素,这一类因素由于一旦确定后不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改变,因此稳定性较好。

第四,相对易变性因素,包括品牌信用、子品牌价值、市场份额、消费者认知、主体关系协同度、品牌经营管理能力、信息对称完备性等因素,这一类因素易于受到其他因素变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动,稳定性较差,发生风险的概率相对较高,是管理和控制的重点

三、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影响因素成本效应评价[HS)]

鲜活农产品篇4

摘要:在整个鲜活农产品供销环节中,从菜地到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往往加价25%;而从批发市场到城内零售市场,鲜活农产品加价超过50%,其中少数菜品价格甚至翻倍。造成菜价上涨的因素很多,有市场的力量,也有非市场的力量。

关键词 :鲜活农产品城市流通直营店

1 鲜活农产品发展现状

鲜活农产品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数量大等特点,由于其产品一般含水量高、保鲜期限短、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对它的常温保存、流通和初加工等环节要求有更高的技术,也需承受较大风险。鲜活农产品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新鲜的蔬菜、禽类和奶制品等。鲜活农产品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关系着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蔬菜产业是属于鲜活农产品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努力开拓市场,积极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使蔬菜产业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尤其是对鲜活农产品新鲜、卫生、安全、营养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如下表1 所示。

从表1 可以看到,城镇居民对于鲜活农产品的需求量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鲜活农产品基本能够满足当地城 镇居民的购买量。以蔬菜为例,2009 年城镇居民数为1135.22 万人,蔬菜供应量为1071.81 万吨,人均消费量为98.69 公斤。由此说明,鲜活农产品能够自给自足,满足人们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

2 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

商贩在收集鲜活农产品信息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这些费用势必会分摊到鲜活农产品的最终价格上。农贸市场存在以下问题:

2.1 马路农贸市场大量存在马路农贸市场是历史上自发形成的,具有市场体量大,占道里数长,涉及人口多,影响面积广的特点。其在存在过程中暴露出了大量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占道经营、秩序混乱、影响市容、管理无序、卫生极差、交通堵塞隐患等等。由于马路市场是由小商贩自发形成的,所以,他们无需缴纳市场管理费用。也就是说,与正规的农贸市场相比较,马路市场上的小商贩可以减少市场管理费用的支出。但是,经调查发现,马路市场的鲜活农产品价格与正规鲜活农产品零售市场相比较,其价格相对较高。产生该种现象的原因,调查后归结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其管理无序造成的。由于缺乏管理,价格也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所以,商贩可以随意定价。消费者之所以会在马路市场中购买鲜活农产品,就是因为其便利性。商贩们利用消费者这一心理,随意定价,这就是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

2.2 零售市场缺乏价格规范大部分的零售市场缺乏

管理,没有制定相关的价格管理机制,对零售价格的规范性较低。在零售市场中,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容易形成价格欺诈,出现霸市的现象。调查发现,在零售市场中我们很难发现价格公示标志,这就为零售价格的规范和制定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由于缺乏价格信息的支持,商贩就可以随意制定鲜活农产品的价格,这就出现了前文中提到的价格欺诈和霸市的现象。零售市场鲜活农产品的价格较批发市场的价格较高,在部分市场中的原因就是由于市场上出现了霸市的现象。

2.3 政府对市场的约束力较低由于大部分的农贸市场是自发形成的,所以政府想要对其进行规范性整改的难度较大。其主要表现为,不规范的小商贩整顿后没有几天就又出现了。这就为市场的整顿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3 鲜活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3.1 批零价格差距大上文中提到,我们对某市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及超市等地进行了调查,并对鲜活农产品的价格进行了对比。结论如表2 所示:

从上表中很容易的看出,批发市场中鲜活农产品的价格和零售市场的价格是有很大差距的。以芹菜为例,我们看到二级市场中芹菜的价格为一级市场的价格的4 倍;再以白萝卜为例,我们看到二级市场中白萝的价格是一级市场的2.6 倍。

3.2 流通成本高批发市场的商贩业主要以城市周边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商为主,鲜活农产品产地多以周边城市为主,批发商经营的种类单一,大部分批发商只经营一种鲜活农产品。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不得不绕远或铤而走险的运输。在这一过程中,鲜活农产品的运输费用又会升高。而且,如果鲜活农产品的运输车辆绕远,会造成鲜活农产品的损耗加大,这样就又间接地增加了鲜活农产品零售时的价格。管制的路线较多,使得运输车辆可以选择的线路较少,这样还造成了鲜活农产品零售价格的不统一,使得各个地区之间的鲜活农产品价格差异增大。

3.3 鲜活农产品保鲜效果差大部分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商是采用向鲜活农产品加注水的方式对鲜活农产品进行保鲜,这样虽然能使得鲜活农产品在短时间内进行保鲜,但是如果鲜活农产品滞销,就会造成大量鲜活农产品的腐烂。还有些批发商为了使得其鲜活农产品看起来十分的新鲜,对鲜活农产品上喷上大量的水。这样不仅会加快鲜活农产品的腐烂速度,当零售商批发鲜活农产品时,还会增加鲜活农产品的重量,造成鲜活农产品的缺斤短两,这样就会使得鲜活农产品的平均成本升高。少部分的商家对鲜活农产品使用硫酸水。硫酸水可以减少鲜活农产品的氧化,减缓鲜活农产品腐烂的速度。但是,与使用雪水和普通使用水相比,其成本较高,而且使用硫酸水保持鲜活农产品的新鲜度对消费者的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极少数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商会对其鲜活农产品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可以使鲜活农产品保持较长时间的新鲜度,而且真空包装的鲜活农产品安全系数高,比较干净,不会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产生。但是,与前三种鲜活农产品保鲜方式相比,真空包装的成本最高。所以,鲜活农产品批发商对自己的鲜活农产品一般是不会采用该种保鲜的方式的。在批发市场中,仅有极少数的比较少见的鲜活农产品采用该种保鲜方式,所以这几种鲜活农产品的价格也相对较高。

鲜活农产品的保鲜一般是采用的加水保鲜的方式。前文中提到,加水可以使鲜活农产品看起来十分的新鲜,但是这也会加快鲜活农产品的腐烂的速度。所以,在零售市场中,我们可以看到,鲜活农产品的损耗十分大。部分易腐烂的鲜活农产品甚至会达到50%的损耗率。零售商必然要将鲜活农产品损耗部分所造成的损失加诸到已卖出的鲜活农产品中,这也就使得鲜活农产品的价格有了很大的升高。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所有的超市都会采用真空保鲜鲜活农产品的方法,但是,由该种保存方式所保险的鲜活农产品价位相对较高。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真空包装的费用太高,使得这部分费用不得不转嫁到鲜活农产品的零售价格中。

4 小结

综上所述,现今鲜活农产品批发到零售过程中情况是十分复杂的。零售市场鲜活农产品的价格与批发市场的鲜活农产品价格相比较价格差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差距甚至可以达到六倍或以上。由此可以看出,鲜活农产品在最后一公里过程中,价格的增速是十分惊人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市场管理混乱。很多的市场并没有采用价格公示制度,这就使得市场中容易出现霸市等的现象,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而且部分市场中的管理费用的收取也十分的混乱,管理费用的胡乱收取使得零售商不得不将这一部分支出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这也是造成鲜活农产品零售价格飙高的原因之一。由于道路的管制等的原因使得鲜活农产品在流通中成本彪高。这是鲜活农产品零售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要想使得鲜活农产品的零售价格降低,就要设法减少鲜活农产品的流通环节。

参考文献:

[1]张巧云.鲜活农产品流通效率研究———以北京市为例[M].

[2]李忠旭.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制度变迁———关于农产品市场改建成超市的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

鲜活农产品篇5

[关键词]智能物流;鲜活农产品;配送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0-0057-03

1 引 言

鲜活农产品是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重要产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也随着进一步升级,消费者在鲜活农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对其质量、新鲜度以及时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对鲜活农产品物流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国务院于2012年1月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该文件提出探索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推动扩大网上交易规模,完善信息采集平台,建设12316信息平台等措施。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有助于推动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及智能物流在鲜活农产品配送过程中的应用。

2 鲜活农产品及智能物流概述

2.1鲜活农产品的定义及其物流配送要求

2005年2月,国家在《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中,界定了鲜活农产品的范围,即“新鲜蔬菜、新鲜水果、新鲜水产品、活的禽畜和新鲜的蛋奶”5类农产品。具体包括新鲜蔬菜(含未加工的蘑菇、生姜、鲜活茉莉花、鲜活菜用玉米,新鲜的花生、淮山、粉葛、马铃薯、马蹄、莲藕)、时鲜瓜果(含果蔗、保鲜瓜果、新鲜板栗)、鲜活水产品(含未加工的冰鲜鱼、虾、蟹)、活的禽畜、鲜活蛋和奶。

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需要满足以下要求:首先,鲜活农产品配送要满足时效性要求,一般情况下,鲜活农产品保质期较短,需要在规定期限内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所以,对物流配送效率的要求非常高;其次,要对鲜活农产品进行保鲜,由于鲜活农产品一般都是易腐烂变质产品,而且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鲜活农产品的新鲜度要求也随之提高,多数情况下,鲜活农产品采取冷链物流配送方式,对于比较特殊的鲜活农产品还需采取特殊保鲜措施;最后,鲜活农产品配送要求损耗率低,大多数鲜活农产品在配送前就已投入了很高的加工、储存成本,而且部分产品不易分割,一旦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将无法出售,经销商会蒙受很大损失,因此,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要考虑仓储设施、运输设备、配送通道等对产品的损坏程度,尽量选择损耗率较低的配送方式。

2.2 智能物流的定义及特征

智能物流,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深化应用,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信息管理、智能分析技术,智能化地完成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环节,并能实时反馈流动状态,强化流动监控,使货物能够快速高效地从供应者送达需求者,从而为供应方提供最大化利润,为需求方提供最快捷服务,大大降低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智能物流的特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可以实现监控的智能化,对车辆与货物进行监控,并主动获取和分析信息,实现物流过程的全监控;其次,通过EDI等技术可以实现企业内外部数据传递的智能化,有助于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和柔性化;再次,通过实时的数据监控和分析,可实现企业物流决策的智能化,及时对物流过程与调度进行优化,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最后,通过大量基础数据和智能分析,可实现物流战略规划的建模、仿真和预测,确保未来物流战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3 智能物流是优化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有效途径

首先,智能物流能够集中鲜活农产品配送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发挥信息优势。智能物流是采用了先进的信息采集技术,并对鲜活农产品的仓储、加工、运输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反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配送方案进行修正,使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更高。

其次,智能物流强调智能监控,有利于保障物流配送过程中鲜活农产品的质量。在智能物流条件下,鲜活农产品从生产、加工、仓储到运输配送,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电子标签,所有产品的信息都能够及时准确的被记录在信息系统内,相关部门可以借助信息管理平台对鲜活农产品的质量进行跟踪和监督,保证鲜活农产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生产、加工和运输。当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鲜活农产品信息系统轻松地追溯到问题的根源,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此外,智能物流侧重于信息的自动化传输,有利于鲜活农产品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协作,降低交易成本,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企业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在智能物流条件下,企业之间应用EDI技术进行数据共享和传输,这样既降低了“牛鞭效应”的影响,又可以促进企业之间进行合作。鲜活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能够更快捷的从供应链末端传递到上游各个企业,这样将大大降低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成本。由于信息是实时共享的,企业之间的谈判成本将大幅度降低,企业对市场变化做出决策的时间也将缩短,最终使供应链各个企业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3 建立鲜活农产品智能化物流配送体系

3.1 建立科学的市场需求预测模型

我国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种养户经常面对复杂的市场状况,尤其是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市场需求会大幅波动。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建立科学的市场需求预测体系。物流相关部门可利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GNSS(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市场上鲜活农产品的销售和运输等信息,探究鲜活农产品需求波动的原因及规律,构建鲜活农产品需求因素关系图。并进一步对关键因素进行研究,把握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结合鲜活农产品价格等关键信息,构建需求预测模型,不断提高短期、中期和长期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帮助鲜活农产品生产者安排生产。构建鲜活农产品需求预测模型是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市场信息才能提高预测模型的科技含量,因此,对于生产、采购和销售的相关信息,有关部门要及时准确的进行收集和整理。

3.2 建立科学的物流节点布局优化模型

企业对物流节点布局的优化可以大大降低仓储和运输费用,还可以提高运输效率。目前,由于经济体制以及物流信息技术的影响,我国的鲜活农产品物流仍广泛存在物流节点布局不合理的现象。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建立物流节点布局优化模型,促进种养基地、鲜活农产品物流企业和批发市场的合理化布局。科学的物流节点布局优化模型要在遵循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战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物流信息系统采集的数据为基础,客观分析企业、仓库以及客户的具体情况和周边市场需求,从提高物流效率和节省整体物流成本的角度出发,模拟和优化节点布局决策,实现物流节点和设施系统布局的合理化。此外,应制定运行效率的考评指标体系,对物流系统的运行进行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科学调整物流节点的网络布局,提高物流节点运行效率,为物流运输优化奠定基础。

3.3 建立科学的物流配送通道优化模型

鲜活农产品配送分为两个操作层面:配送通道的设置和物流运输的执行。合理的配送通道是合理物流运输执行的前提。以鲜活农产品二次物流为例,配送通道设置解决的是从哪个点运到哪个点的问题,物流执行解决的是该运输通道下,运多少、何时运的问题。鲜活农产品配送通道的设置受制于运输费用、道路状况以及运输工具等条件。相关部门可根据智能交通系统(ITS)采集的相关数据,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前提下对物流节点进行优化布局,建立物流运输通道优化模型。此外,还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NSS)持续跟踪区域道路的变化及资源流向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更新和优化,根据模型的智能测算结果,及时优化后的运输通道,指导和调整运输,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4 构建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信息系统

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可分为几个层次,包括数据层、业务层、应用层和计划层。数据层主要对物流信息以数据库形式进行存储;业务层是对物流合同、票据进行处理;应用层主要对仓库作业计划、路径选择、控制评价给予支持;计划层主要是帮助管理人员制订物流配送战略规划。

要完成以上各层次的工作首先需要一个电子数据交换(EDI)平台,它是数据进行标准化传输的基础;其次需要一个运行管理平台,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入库及出库处理、作业控制、仓储计费等;还需要信息平台,该平台可将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相关信息及时发送给供应链企业;此外,还需要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数据共享平台可将物流配送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管理者通过此平台获取所需的信息,从而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必要情况下,还可建立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可为买卖双方提供网上交易的功能,进一步促进鲜活农产品的销售。

3.5 建立物流配送服务商考评体系

智能化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通常要使用第三方物流,对于专业化的物流配送商,需要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这有利于促进物流配送商之间的良性竞争,引导运力配置,降低运输价格,保障鲜活农产品的配送效率。

构建物流配送服务商考评体系需要物流主管部门牵头,区域物流部门组织物流配送商参与。根据《意见》要求,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建立信息采集平台,相关部门可通过信息采集平台准确收集信息,选取合理的指标对物流配送商进行量化评价,比如区域物流队伍一二次物流运输到位率、运价水平、配送产品损耗率以及客户的评价等。运用先进的设备和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替代人工记录考评的方式,定期考核物流配送商绩效,发现作业过程的薄弱环节,强化优势,弱化劣势,从而提高配送效率。

4 结 论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物流业的变革,传统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也因此受到了挑战。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的变化,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和相关部门必须应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正在蓬勃发展的智能物流将为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智能标签、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使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真正进入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敏捷化的时代,鲜活农产品配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从而推动整个鲜活农产品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芳我国农产品与现代流通体系接轨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2007(1):12-19

[2]司银霞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的对比分析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7):69-71

[3]朱文和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J].物流技术,2010(7):172-173

鲜活农产品篇6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鲜活农产品配送在国外发展时间较长,发展模式较为完善。农产品在离开其原产地之后,容易损坏和腐败,这对于其运输和配送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会使其配送成本增加。面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困难,国外的学者对此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并得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说要减少农产品的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服务的质量,尽可能地保证鲜活农产品的品质,以使客户满意,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鲜活农产品相关产业的发展。 

2鲜活农产品配送运输方面的弊端 

2.1保质期较短,信息化程度低 

鲜活农产品包括新鲜蔬菜、新鲜水果、活的家禽在内,这些农产品具有保鲜期短、容易变质损坏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配送过程中容易被损坏或腐烂死亡,这不仅给物流公司带来工作上的困难,也给顾客造成不便和损失。除此之外,鲜活农产品还具有季节性明显的特点,很多农产品只在当季供应,由于信息的延迟,有的时候会有客户下单而物流公司没有货源发货的现象。 

鲜活农产品的这些特点给其配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再者,鲜活农产品在供应时存在着地域性的问题,即在其原产地鲜活农产品的需求量往往较小,在产地内的农产品供大于求,有时会导致滞销现象,利用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配送过程中要注意其时效性和保质期较短的特点,确保配送时物流速度较快,以保持其新鲜性。如何利用电子商务环境保持农产品的新鲜性是其物流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2.2整体效率低,物流链过长 

目前鲜活农产品的配送环节过多,途中经历时间多,导致配送效率不高。当农产品从生产地到达顾客手中这一过程中,会经历许多经销商和承运商,以及各个大小商贩。但是这一过程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市场管理规范不高,信息流通性也不强,各个部门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在途中浪费的大量时间,大大降低了产品质量。每年运输途中浪费的农产品价值达到上百亿元,且物流链中监管控制力不强,很难落实责任。 

3电子商务环境下鲜活农产品配送路径优化分析 

3.1路径优化分析目的 

(1)使鲜活农产品能及时到达顾客手中,满足时间限制。 

(2)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确保新鲜度。 

(3)限制运输车辆的装载量,规划好配送路线,使得里程变短且减少运送成本。 

(4)每个客户的商品由一辆车配送,一次性服务到位。 

3.2鲜活农产品的配送模式 

(1)共同经营模式。共同经营模式下我们农场主不再把鲜活农产品以个体的方式发出,而是将我们的货物装在同一辆车上,发往同一个地区,在此地区拥有数家小型物流公司的合作,在大家共同经营模式下从而把我们的鲜活农产品以最快,高效率的配送到顾客的手中。在共同经营的过程中,使得产品与车辆状态能够有效地探测和追踪,保证信息的畅通性。同时,加强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速度,使得低温保鲜技术和预冷技术能够普及化,提高产品质量。 

(2)车辆路径优化配送模式。车辆路径问题简称VRP问题,车辆路径问题一直是电子商务网络模式配送下的问题之一,具体操作我们可以设一个配送中心,配备M辆车,每辆车子的最大承重量是Qmax,拥有N个客户,每个客户的需求量为Q,要求配送车辆从配送中心出发到结束,我们设计出合理的配送车辆路径使得以运输成本等目标函数的最小化。 

xijk=1表示车辆k经过路线(i, j) 

0表示车辆k不经过路线(i, j) 

yik=1表示车辆k为顾客i服务 

0表示车辆k不为顾客i服务 

运输成本:Z1=ni=0nj=0mk=1dijc)xijk 

惩罚成本:Z2=M1×ni=1max(ETi-ti, 0)+M2×ni=1max(ti-LTi, 0) 

驾驶员成本:Z3=mk=1(ωtk×s+eωtk×es) 

目标函数是指使得总配送费用最小,约束条件分别是指顾客的最高满意度和最少等待时间。 

目标函数:MinZ=Z1+Z2+Z3 

约束条件:1nni=1fi(ti)≥80% 

Min1nni=1wi(ti) 

ni=1Qiyik≤Qmax 

ETi≤ti≤LTi 

ni=1xijk=yik(j=1, 2, …, n;k) 

nj=1xijk=yik(i=1, 2, …, n;k) 

nj=0x0jk=1 

ni=1xihk-nj=1xhjk=0(i, j=1, 2, …, n;h, k) 

ni=1xilk=1 

后面的几个公式分别表示车辆的装在约束能力、时间窗约束、顾客运送车辆的唯一性以及车辆出发始末地点为同一地点。 

3.3完善鲜活农产品配送路径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处于其中的鲜活农产品配送也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鲜活农产品配送路径的要素包括配送设施、物流中心、客户信息、客户资源、电子商务网络等,这些要素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鲜活农产品的配送质量。就我国目前鲜活农产品的配送要素分析,存在着运输方式单一、电子商务网络构建不够完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鲜活农产品的配送质量。 

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大力发展运输方式,增加运输交通工具,解决运输时间长的问题。其具体可行的方法有:增加货车数量、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运输工具等,除此之外还要构建完整的电子商务网络,使配送方掌握更多的客户资源,实现统一化和高效化配送。在优化鲜活农产品配送路径之前,要充分了解客户所希望的送货时间,要在客户期望值之内将产品送达,给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总之,就是要了解客户需求,通过增加运输工具并结合多种交通工具、设计科学合理省时的配送路径等方式完善鲜活农产品配送路径,从而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这需要利用Matlab语言,Matlab适用于多方面的领域,用来进行算法开发、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等。用它来进行矩阵运算、工程设计、图像处理等,可以快速清晰的分析数据、求解问题。通过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配送处理,通过数据分析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能帮助我们制定最有效率的配送路径。 

4结论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带动了鲜活农产品的电商发展,这对其配送方式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由于它是一种新兴行业,国内对其配送方式的理论研究还不是很多,对其存在的问题也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为此提供了一种较为合理的配送路径优化方案,以期解决电子商务环境下鲜活农产品的配送问题,促进其又好又快发展。当今社会是互联网的社会,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配送方式更为快捷有效。未来的时代是电商的时代,也是鲜活农产品发展的契机。要利用这一环境大力发展鲜活农产品行业,就必须对其配送方式进行优化,达到使客户满意的效果,从而出现两者共赢的局面。综上所述,对现在商务环境下鲜活农产品的配送路径进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鲜活农产品篇7

[摘要]为了发挥现代物流更好服务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作用,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及农业产业的发展,完善我市鲜活农产品(蔬菜、水果)流通体系,我们对我市现有鲜活农产品(蔬菜、水果)物流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广泛调研。

[关键字]鲜活农产品;物流体系

一、遂宁市农业基本特点

(一)自然生态条件较好,适宜多种作物生长。遂宁市地处川中丘陵腹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较好且雨热同季,年均温度17.0℃-17.4℃,无霜期280-302天,≥10℃积温5500℃-5627℃,日照1300-1470小时,是四川省粮、棉、油、果、蔬等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射洪县和安居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大英县是全国优质杂交棉基地,蓬溪县是全国优质油菜生产基地,船山区是全国重要的白芷生产基地,全国白芷之乡。

(二)生产基础条件较好,但人均资源拥有量较少。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8.4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38%,水利设施建设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耕地灌溉率达60%左右。农业生产环境较好,是全省第一个农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化市。但我市人均耕地仅0.6亩,为全省人均耕地的89.9%、全国人均耕地的43.8%: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74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量的1/10、全国人均量的1/7,居四川省倒数第一。

(三)农产品加工能力有所提高,但精深加工能力弱。全市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家,其中部级4家,省级17家,市级65家,有从事农产品生产及加工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近800个。除少数企业比较重视科技开发外,相当部分加工企业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加工水平较低。

(四)农产品生产总量较大,但商品率低。我市常年粮食总产量160万吨左右,油料约10万吨,水果13万吨,棉花1万吨,蔬菜120万吨,其中蔬菜、水果商品率约50%,粮食商品率仅30%左右。

(五)特色产业发展较快,但优势不突出。全市虽已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柑桔、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但规模不大,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明显。

(六)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但品牌效应不强。全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55个、绿色食品27个、有机食品3个,有4个农产品获中国驰名商标、18个农产品获省级驰名商标,2个农产品获中国著名品牌、17个农产品获省级著名品牌,“遂宁白芷”获国家地理标识认证。农产品品牌的个性化培育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很多农产品只有商品名称,没有品牌商标。

二、主要鲜活农产品(蔬菜、水果)产销市场状况

(一)我市蔬菜产销基本情况

1、生产情况

我市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沿涪江、妻江、琼江冲积坝地和公路沿线,常年蔬菜播种面积在60万亩左右,蔬菜总产量120万吨,商品率达50%左右,蔬菜年总产值约16亿元。蔬菜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一大支柱产业,我市已成为成渝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

2、调出调入情况

调出情况:在我市120万吨蔬菜中有40余万吨外调(包括加工类蔬菜),主要销往成渝,部分销往川东及陕西、北京、天津、广东等地,外销主要品种有加工类的榨菜、二金条辣椒,鲜食类的菜椒、萝卜、胡萝卜、莲花白等。

调入情况:全市全年有约10万吨蔬菜调入我市。每年12月至次年4月初,广西、云南及四川攀西地区、彭州的茄果类、瓜类、豆类、土豆、生姜、大蒜、洋葱、莴笋等调入我市:4月中旬起,本地蔬菜逐步上市,5-7月是本地蔬菜上市旺季:8-11月四川汶川、茂县的大白菜、莴笋、秋辣椒、番茄、茄子等调入我市:10月至次年2月又是本地蔬菜上市旺季。

3、加工蔬菜情况

我市主要蔬菜加工企业有射洪县榨菜厂、四川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年加工鲜菜10万吨,产值上亿元,税金224万元。加工蔬菜主要以订单生产为主,榨菜约50%用于本地加工或鲜销、50%鲜销成渝等地:二金条辣椒约有20%用于本地加工或鲜销、80%鲜销成渝等地。

(二)我市水果产销基本情况

1、生产情况

2009年,我市共有水果面积52.8万亩,总产量13.6万吨,总产值2.9亿元,其中,柑桔29.3万亩,产量6.5万吨;梨11.3万亩,3.4万吨;李1.3万亩,0.5万吨;桃7.5万亩,1.6万吨;枇杷2.3万亩,1.2万吨:其他1.1万亩,0.5万吨。

2、调出调入情况

我市水果外销量较少,每年在3万吨左右,主要外销品种有沙田柚、黄金梨、柠檬、桃(大英油桃、蓬溪仙桃)、杂柑、矮晚柚等,其中,外销柚类约1万吨,桃约0.8万吨,黄金梨约1万吨,杂柑0.2万吨。年调入外地水果4万吨,其中,柑桔1.4万吨,苹果1.2万吨,梨0.7万吨,香蕉0.4万吨,甘蔗0.2万吨,其他0.1万吨。

3、加工情况

2009年引进重庆客商张兴菊在遂宁市注册成立四川可士可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工业园区征地243亩,投资3亿元建设目前国际流行和热销的NFC橙汁以及国内领先的多源混合汁系列高端产品,目前已完成征地手续,正进行前期规划、筹备等工作,下一步计划到美国考察加工设备,设计年加工生产果蔬30万吨,均衡生产6个月,年产果蔬汁15万吨。

三、主要鲜活农产品物流体系情况

我市现有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2个,主要集中在市城区,川中蔬菜批发市场是我市唯一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市场内常年从事蔬菜批发的业主约50余户,年交易量约20万吨,占遂宁境内蔬菜交易总量80万吨的25%,市城区农贸市场的蔬菜主要来自该市场,外地调入蔬菜60%通过该市场中转到市城区和其他区县,乡镇农贸市场或街市蔬菜60%一80%是通过该市场流通。南津桥水果批发市场是唯一的水果专业批发市场,现有水果批发经营户共50余户,外来水果90%以上是通过该市场中转到区县及乡镇。县级以上的农贸市场25个,船山区19个,射洪县2个,蓬溪县2个,大英县1个,安居区1个。

我市农产品物流主体既有实力相对较强的美宁、高金等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种类型的批发商、零售商、农民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贩销大户、各类物流企业,也有力量单薄而分散的农户、个体运输户及个体摊贩。从事农产品物流的群体数量虽然很大,但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实力弱。绝大多数还从事着初级的、小规模的、孤立的物流活动,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水平、物流效率极其低下,物流成本高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数量相对较少,规模不大,规范性发展不足,应有的组织物流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四、鲜活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情况

鲜活农产品(特别是蔬菜、水果)水分多、容易腐烂,在物流作业过程中存在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等问题,尽管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产品物流,积极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以金家沟现代流通港建设来带动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但我市农产品物流技术创 新程度较低,鲜活农产品流通仍存在加工企业少,加工技术落后,储藏保鲜条件差,物流成本高,运输手段简单落后,农产品包装简陋、档次低,流通中的冷链物流技术、保鲜技术等尚未得到广泛应用。鲜活农产品(蔬菜、水果)流通设施整体较落后,缺乏产地预冷、仓贮冷藏、冷链物流等先进设施设备。我市鲜活农产品(蔬菜、水果)流通市场主要是川中蔬菜批发市场、南津桥水果批发市场、城区农贸市场、产地市场、乡镇农贸市场或街市。我市蔬菜约60万吨通过田间地头、路边、街边进行交易,造成交易秩序混乱,检测检疫难于实施,农产品质量难以控制。我市现有的蔬菜、水果批发市场规模小、设施简陋且不配套,交易方式原始,冷藏实施简陋,没有专业的气调库,蔬菜市场根本没有冷库。

五、物流信息技术发展情况

目前我市农产品还停留在现货现金当场交易阶段,在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期货交易、电子结算、仓储运输等现代物流业务方面还是空白。农户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市场主体分散,信息传递手段落后,加之政府尚未建立农产品信息平台,农户获取外界信息主要依靠电视、电台和报纸等大众化新闻传媒,获取的信息不完整或较滞后,盲目跟从生产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大型企业虽然构建了电子商务平台,但信息平台覆盖面窄,对农户带动力不强。六、我市农产品(蔬菜、水果)物流体系发展建议

一是要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可通过专项资金、财政扶持、税收倾斜等形式,加强农产品物流基地、保鲜冷藏、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科技研发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

二是要依托现有农产品批发零售交易市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全市范围内新建或改造升级10个农产品专业批发交易市场,特别是要在物流港内建设川中鲜活农产品(蔬菜、水果)物流园,园区包括交易区、仓储区、冷库、结算中心、种子农资供应区、质量检测中心等区域,实现交易、仓储、保鲜、配送、结算一条龙,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遂宁农产品交易中心。

三是要做到生产、加工、营销同步发展,在现有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基础上,采取给任务、给政策等定向扶持办法,新建或提升改造包括粮食、油料、蔬菜(食用菌)、水果、肉类、蚕丝、茶叶、豆类、花椒、中药材等十类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以期填补我市农产品加工领域的一些空白,完善农业经济结构,营造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的新优势,加速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鲜活农产品篇8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过剩;农业信息;农业保险

2004年之后,我国农业步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2006年之后,农民从事农业免收农业税,加之最近一年多的农产品物价上涨过快,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也吸引了大量的志士投资农业,投入较多的资金和技术,从事农产品生产。因此,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十分丰富,但在多个地方出现了多次多个品种的农产品季节性、区域性严重过剩,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甚至导致有些农民巨额的亏损,出现了因此返贫的现象。农产品中的鲜活农产品一旦销售不畅,就容易发生坏变,致使彻底没有价值,给农民带来灾难性的损失。鲜活农产品的区域性过剩现象必须有比较完善的救援机制,来保护农户的利益不受损害。

一、鲜活农产品区域性过剩的现状特点

根据媒体的报道及笔者的调查,我国鲜活农产品区域性过剩的现状存在的比较普遍。据估计重庆市2007年因鲜活农产品的过剩给农民造成的损失在1亿元左右,而全国的损失估计不下百亿。

(一)鲜活农产品过剩具有很强的周期性

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和生产规模变动都有周期性特点:上季价格较高下季扩大规模过剩卖难减收,这种恶性循环已成规律。很多蔬菜、瓜果品种频频出现上年价格高,第二年就出现卖难的周期性问题。2007年夏季,重庆西红柿的价格在1.0元/公斤,而南坪西红柿种植户的番茄基本维持在0.2元/公斤,甚至根本卖不出去。

(二)技术门槛低的品种易出现季节性过剩

目前,我国市场出现区域性过剩的季节农产品多为西瓜、芹菜、大白菜、西红柿、大蒜、青椒等普通的农产品,这些农场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品种同质化严重、生产中很容易被其他农户复制,从而上市时间集中,导致短时间内在本区域内供给无限增大,本区域严重饱和,必然引起价格大福下跌,甚至是销售不出去,当农户的收益不能弥补采摘费用时,农民将“虐待”这些过剩品,导致农产品烂在田里。

(三)农产品卖难多在地理位置较差的中西部

从全国范围来看,农产品卖难问题主要出现在中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东部地区较为少见。这些地区的销售市场饱和,但是苦于地理位置较差、运输成本和损坏成本过高,致使产品虽好,但依然滞销。

(四)夏秋季是鲜活农产品过剩最明显的时期

近几年鲜活农产品卖难的时间多集中在每年的6~9月。这是由于夏季气候适宜蔬菜瓜果的生长,集中上市期间市场供应量突然增加,导致价格大幅度下降。比如重庆的西红柿、山西的西瓜等过剩情况均是发生在夏秋季节。

二、农产品区域性过剩的原因分析

农产品的区域性过剩的原因有很多,有农户自身的预测不准的原因,有市场需求的变化原因,也有政府引导不足的原因;既有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及突发性市场波动等方面的原因,也有生产、流通、管理等方面的深层次体制原因。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农户缺乏理性预期,市场意识较差

我国农户小规模经营中普遍存在盲目性。农民种养植决策信息落后,往往根据上年价格情况,如果上年价格较高,今年则多种、多养。农民缺乏在市场经济中的理性预期,从而导致了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张。近距离的模仿导致了农产品同质化,使得产品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大量上市,产生了区域性的过剩。

(二)农业信息混杂,获取农业信息手段落后

我国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获取信息的手段非常落后,多数是邻居的传闻和地方电视信息,信息的区域性局限很大,不能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真实准确的信息成本很高,而滞后性、失真性信息大量充塞农民仅有的信息渠道,致使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经常和市场真实需求不一致,误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行为,这些现象也是不绝于耳。

(三)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农产品加工能力和储藏技术

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民缺乏自己的组织机构,由于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缺乏必要市场销售能力和技巧,同质生产大量被复制,销售时也是大量农产品直接上市,没有市场缓冲,引起价格大幅下降,导致本地区市场供应饱和,引起过剩。

另外我国初级鲜活农产品缺乏必要的加工和包装;冷藏保鲜手段落后,使得鲜活农产品保鲜时间很短,无法延伸产业链,也是导致大量农产品集中上市并引起过剩重要原因。据统计,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之比为1∶3到1∶4,而我国则为1∶1左右。我国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为1%,保鲜储藏比例不足20%,加工比例不到10%。

(四)农产品物流等配套服务缺乏

由于缺乏先进农产品的物流及技术服务,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我国每年仅在运输途中腐烂变质的水果、蔬菜和乳制品等就数量惊人,总损失达到750亿元。

但是由于农产品物流的具有强季节性,淡季旺季物流需求差异大,方向性突出,车辆返空现象严重,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物流需求分散,物流运作组织难度大,农村物流发展速度缓慢,更是制约鲜活农产品在大范围内有效流通。

(五)农产品的供应跟不上消费者需求

农产品的供给跟不上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蔬菜、水果等生鲜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已由数量增长转变为对质量、口味、营养、安全的追求。但目前农村的小规模、粗放型生产方式无法提供满足城市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造成了严重的供需矛盾。另外国外的技术贸易壁垒严重制约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也导致农产品的区域性过剩。

(六)政府引导能力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需要

据据张鹏(2008)实证分析,农产品的供给和农产品价格之间存在较强的价格粘性,因而政府在农业生产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引导作用。但是在有些地方,地方政府主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缺乏全局性视野,盲目调整种植业结构,忽视市场供求规律。造成了农业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导致部分地区的鲜活农产品过剩,但又没有配套的救援措施,从而伤害了农民的利益。

三、建立和完善鲜活农产品季节性过剩的救援对策体系

农业具有弱质性、产业基础性等特征,农业的发展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不断发挥产业基础性及保障粮食安全等战略作用。因此应对农产品过剩的问题有比较健全的处理机制,在发生区域性过剩的时候应采取必要的救援措施,保护农户的利益不受损害。

(一)以储备的方式,调节市场供求

针对有些品种的鲜活农产品,可以成立政策性的农业信贷公司。当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时,农产品信贷公司在市场上收购和储藏鲜活农产品,以提高价格保护农户的利益。当市场上求过于供,价格上涨到一定水平时,该公司则抛售自己的储备,以稳定价格,不使消费者受害。国外经验表明,这个措施有效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网络,保证信息真实有效

鲜活农产品的过剩,往往是本地区的暂时性饱和,在其他区域很可能是不饱和,甚至是缺乏的,关键是农业信息的有效使用。建立直接面对农民的统一网络办公平台,提供便捷式的市场信息服务,让农民能够了解各地区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状况,引导农业生产和流通。积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面向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推动农业信息服务的社会化。通过立法及行政手段确保农产品市场信息的真实性。

(三)完善农产品物流等配套服务

建立完善农村、农产品物流体系,鼓励发展农村物流产业,提高物流效率。在政府的扶持下,建立本地域大型的农产品物流企业,通过细化,联动农村和农业的物流,减少物流的成本。扩大农村经纪人的作用,使之充分利用短期化的信息和其他资源,减少本地域农产品的剩余,尽量减少农户的利益损失。

(四)利用“社区支农”模式,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

发达国家为解决鲜活农产品的过剩问题,也有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其中“社区支农”模式对于我国来说,比较有可操作性。在此模式中,实行双向会员制,既在城市社区发展消费会员,又在农村社区发展生产会员。市民和农民自愿申请入会,加入计划的市民向协会交纳一定的食品预付订金,同时申报家庭下个星期的食品需求。在集中了市民预付的订金后,按照入会农户的生产能力和经营产品,把资金分配给入会的农户,作为他们的生产资金、产品预售收入以及劳动报酬。目前美国有些地方采用这种销售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完善农业的保险救援机制

保险是农业的守护神。由于我国现阶段的鲜活农产品供应和市场之间存在不一致,导致农户经营的风险。因而保险公司可以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开发一些新的品种,对鲜活农产品进行市场风险保险,尽量消除农产品因过剩带来的利益损失。

(六)鼓励农户采纳新品种和新技术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是消除鲜活农产品区域性过剩的有效渠道。改变原来的粗放式生产方式,确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含量、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品质、扩展农产品功能的观念,逐渐消除供需结构之间矛盾。

(七)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延长鲜活农产品的产业链

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措施和资金补贴形式引导大型龙头企业到农村投资,积极发展蔬菜水果的储藏、深加工能力,延长鲜活农产品的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和收益率,发展现代农业。这样可以保证农产品不会受到销路不畅影响而引起农民的损失。

(八)成立各种农产品运销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从日韩的经验来看,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可以有效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提高农户的谈判力,有利于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根据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法律规定,应当建立公益性的鲜活农产品运销合作组织,用于指导鲜活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税费优惠等措施。通过扶植大型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化组织,实现生产的规模化、基地的标准化、产品的品牌化、利益共享化,大力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辐射力,从而产生更大的流通效益,这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高杰,李正波.我国农产品“卖难”的特点、原因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7(2).

2、查贵庭,卜卫兵. 我国“农产品过剩”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2005(1).

3、仝新顺,赵赋. 加快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刻不容缓[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

4、钱晓燕,余敏.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障碍和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6).

5、王洪凤,白英秋.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J].辽宁经济,2008(3).

6、张鹏.我国农产品供求均衡分析:1982~2006――一个数理分析框架及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8(3).

上一篇:农产品信息范文 下一篇:农产品现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