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默知识视角下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人才专业化培养探索

时间:2022-10-19 07:33:36

缄默知识视角下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人才专业化培养探索

摘 要: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共同趋势。本文从缄默知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人才专业化培养的重要性,以及优化专业化成长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缄默知识理论 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 专业化成长 培养途径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共同趋势。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其将来面对的职业劳动对象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专业成长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特别是在职业技能方面,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培养专业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增强职业吸引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缄默知识是指人类知识总体中那些无法言传和不清楚的知识,它需要个体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才能感知与掌握。而当前的高师学前教育大多依赖于明确知识的获得,但这一传统的培养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幼儿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从缄默知识的视角出发,对高师学前教育人才的专业化成长与培养途径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一、缄默知识理论对本研究的意义

缄默知识是指人类知识总体中那些无法言传和不清楚的知识。英籍匈牙利著名物理化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波兰尼明确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类。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地图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这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则是另一种形式的知识。第一种知识称作明确知识,第二种知识称作缄默知识。”明确知识是我们熟知的,而缄默知识却容易被人们忽略。缄默知识,亦可称为意会知识,也有人称为默会知识、隐性知识。顾名思义,与明确知识相比,缄默知识是不能言传的,也不能由明确的推理过程获得,它是人们通过身体感官或理性直觉获得的一种行动知识。除了界定明确知识与缄默知识的区别外,波兰尼的缄默知识论还强调了人类认知中的默会根源性与优先性,即“各种符号形式的意义都是由认知者的默会认识所赋予的”。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认识论命题:“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如果说一切知识总体是一座冰山的话,那么,显性知识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而缄默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

缄默知识理论认为,缄默知识作为一种不能言说的知识,它需要个体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在特定的实践领域中积极地感知、辨别和澄清,才能不断完成,其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是一种领会、把握、重组的经验,以期达到对经验进行理智控制的能力。反观当前的高师学前教育,知识的传授与获得,大多是通过明确知识这一类型。然而,面对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幼教这一对专业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学科,传统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而缄默知识论打破了一直以来教育领域明确知识观的强权统治地位,它强调教师实践知识的缄默性,认为其包括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教学技能、技巧与经验,以及个人的直觉、灵感、洞察力、价值观和心智模式,等等。因此,缄默知识理念的沁入对探索高师学前教育人才专业化培养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人才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学前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目前,这种改革从宏观事业发展层面上来看,是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当前,很多地方正积极构建以民办幼儿园为主体,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的幼教发展格局,学前教育市场化的趋势已不可抵挡。加之突然来袭的全球金融风暴,在这种复杂的事业发展背景下,学前专业的学生不得不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与生存压力。同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前人才教育培养机构也要高度重视这种危机,积极思考,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工作能力摆在第一位,深化人才的专业化发展,从而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幼儿教师必须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具有专业的理论素养、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超成熟的技能技巧,不仅是知识的启蒙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社会化的水平,拓展幼儿认知的新领域。因此,尽快促进学前教育人才的专业化成长,是关系到幼儿园、幼园教师个人,乃至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新世纪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界的强烈呼唤。然而,首先,目前学前教育人才专业化发展还不够积极,许多老师和学生在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上还处于一种较低的水平,专业成长的过程还过于依赖于原有的学科性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其次,研究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薄弱,日常教学大多是经验性的重复,缺乏理性思考和深入分析,这就形成了诸多专业成长中的困难。缄默知识论的提出,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拓宽了我们的思路。相对于明确知识,只能意会的缄默知识往往无法形成像书本一样的格式化知识,不能用语言、文字等形式传播,它们隐含于社会、生活实践之中,需要通过个体亲身实践,在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分析感受中习得。这正是原有的教育理论所缺乏的部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理念契合了人才专业化成长的发展要求,是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力补充。

三、缄默知识视角下优化学前教育人才专业化成长的途径

1.改变学习模式,加强“内隐”学习。

《人的研究》一书中将人类获得知识的认识活动区分为“内隐”和“外显”两种形式。外显学习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运用言语、文字或符号的方式加以表达与认知的学习形式,即明确知识的学习,这也是我们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模式。而与之相对应的内隐学习通常的产物――缄默知识的特点则揭示了另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方面,即学习的自动性,一种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学习。内隐学习会自动地产生,无需有意识地去发现任务操作中的外显规则。科学研究表明,通过内隐策略习得的技能能够保持相对较长的时间,而通过外显策略获得的技能只能保持相对较短的时间。我们常说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是这个道理。内隐学习不仅能使技能保持时间更长,而且有利于复杂技能的掌握,以及对各种应激条件的适应。因此,学前人才培养机构应当转变原有的学习模式,改变以往被动的机械的学习方式,通过大量的实践、实训活动,以及案例分析,为学生创设探究、发现学习的机会,提高人才真正领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以后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显现出来,并传递给幼儿,就会影响到幼儿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能力,这些反过来又会成为促进教师进一步加快自身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动力,真正实现教学、学习与发展的统一,使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

2.体验式教学的运用。

缄默知识的首要特征是这种知识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的说明。也正因为缄默知识具有不可言传的特点,它通常要通过实践获得,这些都是在个体无意识、自动化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联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以学骑自行车为例,清晰的言语指导未必能够让一个初学者明白究竟该如何根据前轮的运动把握车头的方向,反倒是通过自身的实践,个体通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骑自行车。因此,缄默知识是通过体验性学习习得的,主要有情景中体验、互动中体验、想象中体验、实践中体验等四种方式。在专业化成长学习的过程中,人才培养机构应该在教学中重视运用体验式教学,使学习者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让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知识。很难想象,一个主要依靠照本宣科、机械记忆、死记硬背来学习知识的人会在将来的工作中具有探索和创造的精神。因此,鼓励采用体验式教学,通过活动、体验,引导学习者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才能实现人才专业化的自我提高。

3.针对职业对象的特点培养专业气质与能力。

学前教育人才的职业对象是幼儿,他们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幼教工作的不确定性、情境性、复杂性与创造性。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任何相对固定的技能技巧的作用都是非常有限的。幼儿教师不可能像工程师那样依照设计蓝图按部就班地建造一座大楼,不可能像医生那样有条不紊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手术,也不可能像律师那样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地进行辩护或控诉,教师只能根据自己对教育的领悟,对以往教育经验的反思,以及对教育情景的理智性判断来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的手段。基于以上的职业特点,高师学前教育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就要兼顾明确知识与缄默知识的结构层次,在明确知识的框架中凸显缄默知识的重要地位,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专业化综合能力,这其中除了作为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外,还包括建设原园本课程的能力,观察分析、评价幼儿的能力,组织教学与使用教学策略的能力,管理班级的能力,反思与提高教学的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等等。这些专业化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在普通的教学与见、实习中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通过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与情境体验才能逐步提高。这些在书本上很难学习到的知识大部分是来源于感受性习得的缄默知识。

综上所述,高师学前教育人才的专业化成长是幼儿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技能,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幼教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从“普通人”变成“幼儿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缄默知识理论的引入为我们研究如何提高高等学前人才的专业化能力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专业化成长的目标将激励和引导着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积累,在研究中提升。

参考文献:

[1]Michael Polanylo.The Study of Ma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

[2]胡金姣.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9,(8).

[3]李永连.日本学前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陈瑾.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J].北京学前教育网,2009.

上一篇:为幼苗茁壮松土 下一篇:品尝端午鸭蛋,品味盎然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