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家庭有助于孩子成长

时间:2022-10-19 07:21:21

学习型家庭有助于孩子成长

家庭教育科学研究者发现,学习型的家庭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很有帮助。父母热衷于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且对孩子有直接作用。即是说:学习型的家庭有助于孩子成长。

请看几个个案:

个案一:陈先生,个体经营者。

我在旅游点开了一家小店,时有外国客人光顾,平时主要用手势与他们交流。孩子参加英语班学习后,逼着我和他一起学英语。没办法,做父亲的得给孩子做个榜样。两年来,还真有长进。孩子在班上的英语成绩很好,我也能与外国顾客简单交谈了。我感到自己年轻了,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孩子学习兴趣也很浓,一起学习后,我们之间的话多了,交流也更透了。

父母是孩子的长者,但并非一直是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是在自己带头学习新知识的动态过程中完成的。父母不学习,也就失去了教育孩子的资格。老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处在童年时代,也许对父母还有一点崇拜,认为父母很了不起。一旦他进入少年时代,他们对父母的知识文化要求随之提高,如果我们不继续学习,也许他们会说:“老爸老妈怎么这也不懂?”

学习有三态:第一种是个人书本式学习,主要表现形式如个人独自看书阅读;第二种是团体式学习,主要表现形式如班级学习和集会研讨读书会;第三种是生活学习,主要表现形式如社会生活中人际间的互动和自然环境中的旅游观赏等。不管何种学习方式,家长都应该带头学习,成为学习型家庭的主体。

个案二:钱洁,单亲母亲,保险公司职员。

学习是软件,也是硬件。在我们家,学习弥补了家庭成员上的缺憾。我和女儿相依为命,我努力使她快乐幸福。我们的家,到处可以看见我俩的作品。阳台上,种满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卧室里,自己动手插了鲜艳的花艺;过道上,贴满了我们的摄影和绘画作品。在我们的家里,学习的涵义很广泛,我对女儿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勉互补。晚上,我们一起上“晚自习”,她看书、做功课,我看报、看杂志;周末,我学摄影,上保险管理课,女儿学画、弹琴;假日里,我们一起逛街、旅游。我通过了办公自动化电脑考试,这个成绩激励了女儿,她的学习也很自觉。学习成了我们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伴侣。

父母和孩子,一个是教育者,一个是受教育者,但两者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孩子身上不仅具有原生命形式中尚未污染的美好品质,还有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性,这是父母不及孩子的。

我们正处在互联网时代,在高科技面前,许多父母几乎与孩子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营造良好的学习型家庭氛围,首先得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念,尊重孩子,向孩子学习,构建亲子间交互联动的学习模式也是十分重要的。

个案三:曹女士,就职于某食品公司。

两年前,我在工作之余参加了夜校的电脑班学习。困难太多了,26个字母都搞不清,还学什么电脑?二年级的儿子拼音学习得很好,我是不是可以找他当老师呢?可我是妈妈,这样一来不就威信扫地了吗?转念一想,让孩子给我当老师,也许可以更好地培养他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呢。开始,儿子以为我和他闹着玩,后来见我真心请教,还真的摆起了小老师的样子。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他教我学拼音,那份耐心让我汗颜,前鼻音和后鼻音我总是分不清,连自己都打算放弃了,儿子却不急不恼地教了我两个晚上。家里没有电脑,为了学打字,我用了一个笨办法,把文章翻成拼音写下来,再由儿子替我校对。当我终于拿到电脑初级证书时,我十分欣慰,因为我知道在孩子的心中妈妈是个积极进取的人,这个形象对他的未来一定会有帮助的。

想营造良好的学习型家庭气氛,父母必须合理配置学习时间,改善文化投入,并与孩子共同享受学习成果。

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和家庭物质生活的改善,大批家庭主妇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加上普遍实行的双休日制度,家庭剩余时间大大增加,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开始表现为从物质生活享受转向精神生活的享受。在这样的年代,提高家庭生活中的文化学习时间含量,是学习型家庭的重要标志之一。

今天,每人的休闲时间约为24小时的1/3、如果按每周工作五天计算,一个家庭的休闲时间也将超过1/3。但为什么有的家庭,在一周内还挤不出学习的时间呢?主要的障碍有:(1)不能科学安排时间,在“边角料”时间内闲逛、闲聊,浪费了时间;(2)借口“工作忙”、“家务重”,在主观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3)经不住“夜生活”的诱惑,摆脱不了过多的应酬。

在家庭文化投入上,家长的观念也需改变。家长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往往提供给孩子最贵的食物、名牌服装,但与之匹配的精神食粮未必是最好的。家庭文化投入包括买书、订报刊、买电脑、添置学习用具、欣赏戏曲音乐、参观展览会博物馆等等。这里面的误区有:(1)重金钱投入,轻时间投入;(2)重物质投入,轻文化投入;(3)重旁观式的赐予性的单向投入,轻参与式的共同性的双向投入。

个案四:顾同学,农民家庭出身,家里没有值钱的东西,但书很多。

我父母是农民,学历不高,但在我的记忆中,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我家主要靠农业收入,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我家书很多,从《农业科学》到《十万个为什么》,从《安徒生童话》到各类工具书不下几百册。只要看到自己喜欢的书,父母会千方百计省吃俭用地买下来。这些书买回来,都会被认真地阅读,我爸爸还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我也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学习型家庭的建立靠父母的主动性。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也可以改善一个家庭的氛围,在健康积极的学习气氛中长大的孩子也能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点,比逼迫和高压政策更有效。

为了建立学习型家庭,父母必须排除以下障碍:(1)心理上的“自我消失感”和“父(母)子一体感。”以放弃自己学习上的追求来换取对子女的高期望;(2)意志上的“高科技恐惧感”。借口年龄大,记忆力差而心甘情愿成为“科盲”;(3)亲子关系上的“我不行--你行”。家长对自己的下半生缺少目标,而将自己的目标转移到孩子身上;(4)习惯于传统的陪孩子读书,逼子成才。

丢下这些思想包袱,重拾校园里的心情,与孩子一起上路吧,在求知的探索中与孩子一起成长。

图/石 湾

上一篇:测测孩子的“价值观” 下一篇:游戏是孩子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