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多年的音乐会

时间:2022-10-19 06:37:40

期待多年的音乐会

周报评点

期待着石夫交响音乐作品音乐会的举办,几乎有十多年了。今天(2007年11月24日)终于在北京音乐厅聆听了“石夫交响乐作品音乐会”,获得欣赏石夫几部交响音乐作品的兴奋。

音乐会上演奏了石夫的《恰哈尔尕》木卡姆交响组曲、音诗《墨韵――大序》(古琴与乐队)、《第四交响曲》、第二交响曲《思》和交响诗《帕米尔之歌》等五部作品,创作时间涵盖了从60年代到90年代约三十多年时间,因而作品的风格有着巨大的变化。

我非常喜爱他的《恰哈尔尕》木卡姆交响组曲,这是他1992年的创作,作品中新疆民间音乐在奔腾、流动,十二木卡姆的旋律在显示它原始的活力。石夫在建国初期到新疆工作约有7年之久,这可以说是石夫音乐创作成功的重要源泉。我在认识石夫之前,就听到了他的《同志请你停一停》《牧马之歌》《娃哈哈》等歌曲,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那些作品中的新疆音乐素材,绝妙之极!而这首《恰哈尔尕》木卡姆交响组曲,是他将新疆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的音乐移植、嫁接到管弦乐队上的探索,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我想:他的这部作品能够成为中国交响音乐小品中的精华,并能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类似的作品还有交响诗《帕米尔之歌》,这是石夫交响音乐创作的开端,1963年就开始谱写,今天也是第一次欣赏到,离最初创作已经有40多年了!现在欣赏起来仍然非常亲切,原因仍然是那作品中涌动着的鲜活、优美的新疆音乐风格。只是感到中间的一长段女中音独唱有点显得多余,而且与前后的音乐有点脱节。因为在女中音独唱出现后,管弦乐队在这里完全处于伴奏的地位,音乐显得有点停顿。

《墨韵》和《第四交响曲》这两部作品使我感到既惊奇又钦佩,惊奇的是石夫创作风格的巨大变化,钦佩的是石夫对新的创作技法的刻苦学习和为我所用的精神。在这些作品中,一改石夫原先的创作路子,运用了音列写法和序列写作技法,甚至十二音技法,在调性、无调性和泛调性中展现他丰富多彩的音乐想象,表达他对书法艺术的抽象感受,表现他对大自然的亲近,音乐既新奇,又动人。相信这两部音乐能够成为当代中国交响乐中有特色的作品。十分可惜的是:《墨韵》只演奏了一段“大序”,还有四个乐章没有演奏,就是说,表现“墨韵”的乐曲的主体部分(即《楷》《行》《隶》《草》四个乐章)没有能够欣赏到;《第四交响曲》也只演奏了前四乐章,后面两个乐章也没有演奏,没有能够听到作品的全貌,使人有遗珠之憾。

我感到音乐会上较弱的作品是第二交响曲《思》,虽然它也用了一些新的表现技法,而且主题的立意也非常积极,然而作品语言的个性不够突出,特别是表现“奋进”的那段音乐写得较为一般,缺乏特点。全曲的音乐在表现“思考”方面还显得力度不够。

音乐会上刚听过一遍,印象不会非常准确。评论得不妥的地方请读者原谅。

石夫对管弦乐队的掌握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他不但已经谱写了大量的交响音乐作品,此外,他创作的《阿依古丽》《阿美姑娘》等多部歌剧中也有精彩的管弦乐队片断,他的《文成公主》《林黛玉》《南越王》等十余部舞剧音乐,也大多是管弦乐队作品,因此他对管弦乐队的音色的掌握和音量的平衡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上述这些作品中,足可以看到他对管弦乐队技巧掌握的纯熟和自如,特别是对弦乐组的运用方面。

石夫的交响音乐作品绝大部分还继续留在他的抽屉里。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建立我们有中国特色的、支持中国原创交响音乐的机制,建立一套支持中国交响音乐创作的资金保障,让像石夫的这些具有创造精神的交响乐作品能够演奏出来,与广大听众见面。

上一篇:音乐考级存在应试教育 下一篇:余光中《乡愁》插上音乐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