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防清热汤治疗震后感冒

时间:2022-10-19 05:41:08

荆防清热汤治疗震后感冒

【关键词】 荆防清热汤;感冒;灾后疫病

2008年6月12-25日,甘肃省中医院组织灾后多发病流行病调查队在陇南市康县、徽县、成县、武都区、文县进行“甘肃5.12地震灾害多发病流行病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武都区安化镇在灾后应用荆防清热汤治疗感冒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选择对象

调查对象:年龄>10岁的安化镇常住人口,共调查523人。按1972年全国防治慢性气管炎工作会议制定的“感冒及流行性感冒诊断要点”为临床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发热(至少38 ℃以上),微恶风寒,或有汗,头痛,四肢酸楚,咽痛,口干而渴,咳嗽痰稠,鼻塞涕浊,舌尖边红,苔薄黄,脉浮数。其中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感冒患者215例,服用当地村医荆防清热汤的患者107例,服用西药108例。

1.2 病例分析

服用荆防清热汤的107例中男46例,女61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0岁,以20~40岁青壮年居多,约占68%;发热39 ℃以上者35例,38.5~39 ℃者26例,微恶风寒81例,头痛、四肢酸楚85例,咽痛55例,口干而渴43例,咳嗽54例,鼻塞涕浊30例,有汗13例。

1.3 荆防清热汤组成与服法

荆防清热汤组成:黄芪、荆芥、防风、薄荷、苍术、川芎、陈皮、紫苏叶、连翘、甘草等。服法:水煎服。一煎加水500 ml,浸泡15 min后煎至150 ml后滤出药汁;二煎加水500 ml煎至150 ml,两煎药汁混合,每次温服80~100 ml,3~4次/d, 1剂/d。注意:服药后忌风寒及生冷油腻之物。饮食以稀粥为宜,一则可助药物发散之力,二则能提高退热之效。

1.4 疗效判断

疗效标准按1978年全国防治感冒协作座谈会制定的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服药后24 h内全身及局部主要症状如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咽痛、鼻塞涕浊等呼吸道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高热(39 ℃以上)患者体温在24 h内下降>2 ℃,不再回升,服药24~48 h内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无效:凡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5 结果

结果服用荆防清热汤的107例中,显效57例,有效4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5%。对各项症状的改善情况见表1。表1 荆防清热汤治疗感冒疗效分析(略)

2 讨论与体会

地震灾害是突发性自然灾害,对人类及其生活环境带来各种破坏性后果。深入研究和总结当地村医预防治疗灾后常见病、多发病的经验方,利用当地的中草药资源,充分发挥民族医药的作用,更好地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陇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多雨,形成了特有的湿热气候,容易感受湿热之邪。又长夏炎热,日照时间长,“天暑下迫,地湿上蒸”,加之地震后抗震救灾,人体常过度劳乏,气血津液呈过度消耗状态。又常常因热饮冷,因热乘凉,或冒雨着湿,一旦感染感冒病毒,不但暑湿外伤肺卫,更兼寒湿内伤脾胃,形成暑湿相和,表里同病,肺脾气虚,驱邪无力。证见发热绵绵,身困懒言,头重鼻塞,短气心烦,不思饮食,舌质红,苔腻滑、色黄,脉象浮中得洪缓。荆防清热汤方中用黄芪补气固表;荆芥、防风、川芎发散风寒湿邪,可除头身之痛;薄荷升清透表,能解肌表之热;苍术等可健脾祛湿、通阳解表、疏通经络、宣化暑湿秽浊而解表。该组方亦补亦散,亦清亦敛,升阳益气,解表去暑。虽重用黄芪甘温益气,而不失感冒解表之旨。患者服药后,可有身体清爽,羁袢解除之感。

上一篇:鲜壁虎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下一篇:女性绝育方法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