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劳》汉英版本中“莫言”形象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10-19 05:31:59

《生死疲劳》汉英版本中“莫言”形象的对比研究

摘 要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同时也是忠实与背叛的统一体。莫言《生死疲劳》在国际文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葛浩文英译本能够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本文从经典叙事学角度,通过对比《生死疲劳》汉英版本中“莫言”形象的不同,来探讨葛浩文的翻译方法与翻译策略,分析西方译入语读者的阅读方式及接受习惯,以探寻中国文学作品在海外传播的途径。

关键词 莫言形象 翻译 忠实 背叛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生死疲劳》是莫言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笔者认为《生死疲劳》在国际文坛获得的成功和葛浩文的翻译有很大的关系。《生死疲劳》中,“莫言”既是与作者同名的小说中人物,又是叙述者。在源文本中,“莫言”是一个喋喋不休,特别喜欢凑热闹,口无遮拦,惹人讨厌,说话毫无可信度的人。然而,在葛浩文的译本中,“莫言”以一个小说家的身份出场, 似乎没那么令人讨厌。本文拟通过汉英版本的对比研究,探讨葛浩文的翻译方法与翻译策略,探寻中国文学作品在海外传播的有效途径。

1汉英版本中“莫言”人物的对比

1.1汉英版本中“莫言”人名翻译的对比

《生死疲劳》的汉语版本中,“莫言”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一章的倒数第七段,叙述者提到“莫言”在其小说中写过自己正走过的石桥,还提到“莫言”写了一个孝顺的儿子,从刚被枪毙的人身上挖出苦胆给母亲治病。随后,叙述者评论到,“这又是那小子胆大妄为的编造。他的小说描写的那些事,基本上都是胡诌,千万不要信以为真。”“那小子”,“胆大妄为”,“胡诌”,加上第一人称叙述,“莫言”一出场便给读者一种不好的印象。而在目标文本中,葛浩文的翻译则有所不同:

源文本:

(1) 这又是莫言那小子胆大妄为的编造。

目标文本:

(1) So it was made-up nonsense from the pen of a novelist who likes to do such things, and there wasn’t an ounce of truth in it.

汉语中,“那小子”明显带有轻蔑意味,是一个贬义词,而葛浩文将其译为“the novelist”,语气完全不同。作者莫言这样写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调侃,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或者译者的个人情感,翻译中对原文加以改编是不可避免的。出于对作者的尊重,葛浩文选用了受人尊敬的“the novelist”来翻译原文的“那小子”,还原了“莫言”本身的身份,违背了原文所想表达的情感,体现了完全不同的语气,“莫言”的出场给读者带来了与源文本全然不同的阅读效果。

在后面的文本中,叙述者又多次用到“莫言那小子”,“那小子”,甚至使用了“莫言那厮”这样的字眼来指代“莫言”,而葛浩文仍然 “背叛”原文:

源文本:

(2)莫言那小子在他的《太岁》中写道。

(3)莫言那小子后来把这天当作自己的生日。

(4)莫言那小子在他的小说中多次讲述一九五八年,但都是胡言乱语,可信度很低。

(5)莫言那小子也不能不写,从他那些臭名昭著的书里。

(6)就像莫言那厮在他的新编吕剧《黑驴记》中的一段唱词.。

目标文本:

(2)That Mo Yan, in a story he called “Wandering God,” he wrote:

(3)Mo Yan settled on that day as his birthday.

(4)Mo Yan did that in many of his stories, but he was spinning nonsense, not to be believed.

(5)Mo Yan would be bound to write about them sooner or later.

(6)Like it says in the song that Mo Yan wrote for his new play, The Black Donkey.

源文本中,叙述者提到“莫言”,似乎充满了不满,“那小子”、“那厮”在汉语中都是具有蔑视意义的贬义词,而葛浩文在多数译文中就使用了“Mo Yan”其原名指代这个人物。源文本中,“莫言”是与作者莫言同名的人物,他的性格或多或少反映了作者的性格。在莫言其他的作品中,也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人物。对莫言而言,这是一种自我调侃也是一种写作的创新。而在葛浩文的译文中,用其原名,基本不带任何感彩的翻译,相对比较中立比较客观,抑或是出于个人情感原因,不愿读者将此形象不佳的“莫言”与作家莫言相联系。

1.2汉英版本中“莫言”形象的对比

新时期小说中,在莫言之前已经有作者以真实姓名进入作品的例子。而在《生死疲劳》中,叙述者在前四部中都极其否定“莫言”这个人及其作品,在第五部中,“莫言”则成了叙述者,那么他所讲述的故事就是可信的。这样真真假假的转换,使得“莫言”这个人物更加神秘。

《生死疲劳》中的“莫言”与作家莫言性格相仿,成年后都成了作家。在莫言之前的作品中,已经出现过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人物,这些人物性格和“莫言”都差不多,他们相貌丑陋, 嘴馋腿溜, 油腔滑调, 喋喋不休, 特别喜欢凑热闹, 什么事情也别想落下他。据莫言自己所说,他小时候家里特别穷,所以嘴比较馋。因为辍学去放牛,没人说话觉得特别孤独,所以养成了自言自语的习惯。这些性格体现在作品中都是作家莫言对自己童年生活的一种追忆和对故乡的回望。葛浩文在对这些部分进行翻译的时候,选择了忠实原文,再次体现了莫言对童年生活的追忆。

源文本:

(7)尽管他编得严丝合缝,但小说家言,绝不可信。

(8)没想到啥官也不是的莫言也跟着凑热闹。

(9)从来就不甘寂寞的莫言,虽然处处招人厌,但他脸皮厚,不在乎,事事都掺和。

(10)莫言从小就喜欢妖言惑众。

目标文本:

(7)Who believes anything a novelist says?

(8)But who would have thought that Mo Yan, certainly no official, would join the fad?

(9)Mo Yan, who always wanted to be a part of everything and was a real pain most of the time, someone who was not easily shamed and could not care less.

(10)Mo Yan, always ready to deceive people with heresy.

2结语

将源文本和目标文本进行对比后,笔者发现,葛浩文的译文是忠实与背叛的统一体。他认为翻译是背叛、重写, 但忠实始终是葛浩文翻译实践的第一准则。葛浩文的翻译将莫言小说推向世界,中国文学走向世界需要更多像葛浩文一样优秀的译者的不懈努力。

上一篇:小学语文生活化识字教学初探 下一篇:刍议职业院校教学中培养化学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