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回族丧葬习俗看穆斯林生死观

时间:2022-07-16 01:38:54

摘 要: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多宗教国家,由于受到各地文化和的影响,关于死亡,每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固有的观念和习俗,这些关于丧葬习俗的不同观念不仅体现了不同民族的习俗差异同时也形象的展示了各民族面对人生,面对生死的态度。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丧葬遵循伊斯兰教法的有关规定并逐渐形成本民族的丧葬习俗,甘肃省是全国回族主要聚居的地区之一,其中临夏回族自治区内回族人数占到相当比重,本文以甘肃省临夏市八坊街区为例通过对回族丧葬流程,丧葬特点的探究来浅析其与穆斯林生死观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回族;丧葬习俗;生死观

一、回族的主要丧葬流程

(1)作讨白。讨白是穆斯林向悔罪的一种形式。“讨白”一词系阿拉作语的音译,意“悔过”,“忏悔”等。这是一项重要的仪式,意在防止生前偶然疏失、尚未来得及悔改的罪过回族家中一旦有了危重病人, 就要把阿訇请到家里为之作讨白,届时,阿訇要以病危者的口气,用阿拉伯语向真主祷告悔罪,祈求恕罪,以示悔改。

(2)念清真言。清真言音译为萨哈达,是作为穆斯林必须颂读的一段文字,中文含义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是真主的使者。即将离开人世的穆斯林无论男女老少,家人都要向他(她)提念清真言,提念的目的是要亡者临终前不忘真主,从而得到信仰。

(3)净洗。用温水给死者清洗身体,洗法如同活人一样,即由上至下,先右后左,唯不漱口呛鼻。净洗完毕用净布将水轻轻拭干,此项工作一般由至亲完成。

(4)穿“卡凡”。 “卡凡”是普通的白棉布。在临夏八坊街区人死后只用白布裹身,男性三块,裹住全身即可;女性则为五块,比男性多裹胸布和盖头两件。

(5)殡礼。这是回族葬礼中的主要宗教仪式,也是活人对亡者最后的祈祷礼,是最隆重、最庄严的,并且也是最简朴的(和平时的礼拜不同,它没有鞠躬和叩头,没有音乐,只有站立和祈祷。)在临夏八坊街区,要将死者抬入就近的或者生前信奉的清真寺,在清真寺内穆斯林们一起为死者念经送行。

(6)下葬。伊斯兰教教法规定要在三日之内尽快埋葬亡人,使之入土为安。殡礼结束后,就将亡人抬送到专门的墓地。临夏八坊街区一般在下午两点半开始将死者抬向墓地,但在这过程中女子一般不能参加。入葬时阿訇诵经,入葬后死者身上不可以有土,墓内不放任何多余的东西。在此过程中不可以痛哭,更不能将泪水滴到死者身上,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将泪水滴到死者身上会使死者伤心。

二、回族丧葬主要特点

伊斯兰教对待丧葬问题有着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使回族丧俗表现出与汉族丧俗截然不同的要求和特点,带有明显的伊斯兰色彩。总体来说其主要特点体现在速葬,土葬、薄葬这三方面。

(1)速葬。速葬是回族丧葬与汉族最大的不同,也是回族丧葬的特色之一。在调查中也发现临夏八坊街区的回民葬礼不提倡停放尸体,基本上一天时间就完成了整个丧葬过程。这也与斯兰教法规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土葬。土葬是回族丧葬的主要形式。回族的土葬法跟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土葬有着本质的区别。回族的土葬不用棺椁,只是用“水床”来安放尸体,葬后再拿回,且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习俗。这与伊斯兰教认为“人是真主拿泥土造出的,死后也应亲近大地,回归自然”的思想有关。

(3)薄葬。不同于汉族所提倡的厚葬,回族丧葬讲究薄葬。回族埋葬亡人,无论其生前多么富有或多么贫穷,亡故后一律只用卡凡包裹后掩埋,回族的葬礼不设灵堂,不穿丧服,没有纸钱,纸车等,不送挽联,花圈,不燃放鞭炮,参加葬礼的人只戴一顶白帽,没有祭祀仪式和祭品,只有庄重诵念古兰经的声音陪伴死者宁静入土。

三、丧葬习俗所反应的穆斯林的生死观

通过对回族丧葬主要流程及其主要特点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它与我们的汉族丧葬习俗有很大的不同,而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两者对待死亡的态度不同,汉族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表现出重生哀死的价值取向,因此提倡厚葬,对每一社会等级都有丧礼方面的规定,而回族由于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对待死亡则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积极地态度。

(1)两世兼顾思想。伊斯兰教把人生的历程分为今世和后世两个阶段。今世是人生的旅途,后世则是人生的归宿,两者互为因果。所以伊斯兰教要求穆斯林不能两世脱节,必须要两世兼顾。因此伊斯兰教强调注重两世的幸福,它要求穆斯林既要积极寻求和创造今世美好的生活,又要认真履行宗教功修,认主拜主,为后世永恒的幸福创造条件,所以使大多数的穆斯林都形成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一种延续,走向后世永恒生命的开端的生死态度。

(2)“前定观”。穆斯林认为人的生与死是由真主决定的,是真主安排好的,人无法改变。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是真主赐予的,也只能由真主取回。没有任何人可以创造自己或给另外一个人生命,更没有权力去毁灭一个人的生命,即使是自己的生命。因为穆斯林较早地接受了死亡教育,把对死亡的恐惧和痛苦在平时就减到了最低程度,所以无论平日还是临终之际,对死亡已经做好了准备,即便死亡真的来临,也能坦然面对,从而平静安详地告别人世。

(3)平等观念。伊斯兰哲学生死观认为人人是生而平等, 每一个人都是真主创造的, 在真主面前人人平等。每一个人, 不论贫富贵贱, 真主都根据同样的标准对他在人世间的行为进行审判。审判的标准就是在人世间是行善还是作恶。在丧葬形式上表现为人死后不论贫穷富有,不论男女老幼都只用“卡凡”包裹身体,而没有其他过多的装饰。

(4)积极乐观的生死观。在穆斯林看来,人的生死是完全取决于真主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真主的前定,人什么时候出生,什么时候死亡是由真主决定的,人在生时要多行善事,虔诚信教,死后进入后世才会有好的报偿。正是这样的观念,形成了他们面对死亡时积极乐观的态度,在形式上则表现为速葬。在回族葬礼过程中我们很少看到过度悲伤的场景,只有亲友在为死者默默祈祷和祝愿。

[参考文献]

[1]李学忠 .回族的丧葬习俗与穆斯林的生死观[J].宁夏社会科学,1998,(01):82―87.

[2]邱双成,崔华华.论伊斯兰哲学生死观对回族传统丧葬文化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09):36―38.

[3]李恒.从《穆斯林的葬礼》看回民的葬俗及其文化内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09):100-102.

[4]严梦春.回族的死亡观与临终关怀传统[J]. 宁夏社会科学,2013,(04):74-77.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上一篇: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的发展和完善 下一篇: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五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