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凶猛运营商急了

时间:2022-10-19 04:43:36

OTT凶猛运营商急了

编者按

大量的OTT业务将运营商逼得十分局促,它们消耗了运营商惊人的流量,分流了运营商的传统业务和利润。尤其是微信,对运营商的异质替代作用十分明显,导致中国移动2012年业绩增幅降至历史低谷。而近段时间以来,有关运营商对微信磨刀霍霍的消息频频爆出。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滚滚而来的OTT洪流,不甘心为他人做嫁衣的运营商开始觉醒,它们一边发力自有OTT业务,一边对互联网基地进行公司化改造,试图通过“去电信化”,重新夺回话语权,避免沦为“空心管道”。

但要想破局,浑身流淌着垄断血液的运营商必须放下身段。只有彻底地打破捆绑在体制身上的枷锁,以更开放的姿态与产业链合作,顺势而为,运营商才能长出移动互联网因子。

第一章 OTT动了运营商的奶酪

OTT业务直接面向消费者,开展免费业务,不断蚕食运营商的传统业务,而此前,这一直是运营商的“奶酪”。

田雯是广州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客户经理,每到月末,她都收到来自广州移动的温馨提示:您本月还有130条短信未用,发短信参与“红段子”,有机会赢取超级大奖。

130条短信,是她神州行套餐赠送的。两年之前,这个短信套餐她根本不够用,每个月还得透支不少,但自从去年6月跟微信结缘后,短信基本被她打入“冷宫”。用微信既可发文字短信,也可发送语音信息和图片,还可视频聊天,而且这些全是免费的。

田雯说,以往每年春节,她都要给手机通讯录里的300多个联系人发短信问候,但由于系统繁忙,信息经常发送失败,自己辛苦不说,效果也不好。她曾经做过统计,拜年短信回复率不超过1/5。今年春节,她果断改用微信语音拜年,不仅省去了挖空心思编辑短信的麻烦,效果也出奇的好,还因此“捡回”一个客户。

类似微信、陌陌、米聊、Skype等OTT(“Over The Top”的缩写,源于篮球等体育运动,是“过顶传球”之意,意指互联网企业越过运营商,开展类似运营商的服务)正汹涌来袭,2012年已经分流全球电信运营商近140亿美元利润。日前,中国移动内部一份PPT文件外流,暴露其正把微信当作“头号敌人”。

风声鹤唳

OTT业务让全球运营商措手不及。韩国电信运营商SKT的数据显示,其短信业务量已从巅峰时期每月106亿条,下降到现在的30亿条。国内同样不容乐观,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的手机短信发送量为8973.1亿条,同比仅增长2.1%,人均短信发送量同比下降9%。去年,中国移动语音业务营收为3680.25亿元,同比增长仅1%。

OTT业务杀伤力巨大,尤其是微信,这款2011年1月才诞生的手机聊天软件,已成了令运营商无比畏惧的“猛兽”。它在两年时间吸引了超过3亿用户,蚕食运营商大量的短信及语音业务,腾讯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第四大电信运营商”。有了微信,人们可以不打电话,也可以不发短信。它还深谙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与寂寞,用手摇一摇,就能找到“希望”。

《IT时代周刊》记者从中国移动内部了解到,腾讯已经成为这个垄断巨头当仁不让的第一竞争对手,其次才是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

腾讯的成长速度让人恐惧,2012年营收高达438.94亿元,同比增长54%;净利润达127.319亿元,同比增长24.8%,其营收超过百度、新浪、网易、搜狐的总和。就盈利能力而言,这只凶猛的“企鹅”已经超越了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十分接近。腾讯已经将微信当作战略级产品,并不计成本地投入,一旦商业模式成熟,将释放出惊人的威慑力。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在去年12月5日的中国移动2012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不无担忧地表示:“腾讯QQ与微信占用运营商的资源非常大……腾讯与中国移动应该有沟通,如果没有相互合作的好机制,所提供的服务就不能长久。”2个月后,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对媒体放话:“互联网企业对运营商的异质替代作用十分明显。”两位掌舵人短时间内相继就微信发表言论,这在过去是少见的。

中国移动不愿具名的人士透露,今年2月27日,工信部在京召开了关于OTT业务对电信运营商影响的“讨论会”,三大运营商都派出中高层代表出席。这次“讨论会”气氛很凝重,有运营商代表要求向主管部门施压。紧接着,3月13日下午,工信部再次召集三大运营商和相关OTT企业,并着重讨论了微信对运营商资源的侵占问题。一时间,三大运营商对OTT业务收费,免费时代结束的消息甚嚣尘上。很多通信专家也认为,微信占用了运营商资源,对它收费天经地义。

OTT企业越过运营商,开展的免费业务深受消费者喜欢,让全球运营商为之头疼。市场研究公司Ovum预测,受OTT影响,全球运营商将以年复合增长率-2.4%的速度下降。与微信一样,网络电话公司Skype也被运营商视为对手,很多运营商甚至要求当地政府封杀Skype。来自Arthur D.Little的数据显示,目前国际长途有1/4是通过Skype完成的。

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日前称,OTT应用不仅威胁到运营商的信息服务收入,还将冲击现有的商业模式。面对众多的免费OTT应用,运营商不得不提供免费的信息服务,并寻找其他增收途径,否则一些现在成功的运营商将面临破产。

“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比在传统通信领域的竞争更惨烈。”奚国华在今年的巴塞罗那移动世界大会主题演讲中说,OTT业务直接面向消费者,不断蚕食运营商的传统业务,而此前,这一直是运营商的“奶酪”。

“公敌”的回应

中国移动的强大,与其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有一定的关系。其前任董事长王建宙,早就注意到腾讯这个“插根扁担都开花”的互联网巨头。中国移动的内部数据显示,广东移动2010年GSM网络的流量,有40%被手机QQ消耗掉。

但中国移动没有想到,局面会像今天这样被动,耗资数以万亿元计打造的“信息高速公路”,成了替他人置办的嫁衣。手机QQ、微信等即时通信的普及,导致运营商网络堵塞,手机用户将矛头指向运营商。

迄今,三大运营商拥有11亿手机用户,而腾讯QQ活跃用户数已达7亿,微信用户数已经超过3亿。腾讯的总用户数,几乎与三大运营商手机用户的总和旗鼓相当。

中国移动一直想解决腾讯这个心头之患。2010年,李跃曾经去腾讯总部访问,当时有报道称,李跃此次担任谈判官的角色,要求参与腾讯的流量分成。而记者了解到,中国移动内部就微信举行了多次会议,着重商讨如何应付这个颇为麻烦的对手。

运营商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并磨刀霍霍,这是腾讯的担心所在,一旦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运营商封堵微信和手机QQ,掐断或限制流量,腾讯就相当于“残废”了。

在刚结束的两会上,腾讯CEO马化腾成了媒体眼中的宠儿,而这一切都源于其与运营商之间微妙的关系。马化腾说,媒体将腾讯描述成运营商的敌人,这是不妥的。在国内移动通信市场近乎饱和的背景下,微信刺激了运营商数据流量的增长,有利于运营商从依赖传统话音业务向以数据型业务为主转变,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实现共赢。

中国移动2012年语音业务增速放缓,但数据业务却在高速成长,其中,无线上网流量同比增长187.6%,营收同比增长53.6%,无线上网收入占营运总收入的12.2%。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国移动人均数据流量约为100M,每人月均数据消费额约为20元,如果建成4G网络,数据流量将成倍增长,微信这样的杀手级业务,对中国移动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是有利的。

聪明的马化腾在两会期间趁机展开了危机公关。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建议将宽带收归国有。他还呼吁,“信息高速公路”理应像公路、铁路、机场一样,由国家负责承建。马化腾的话看似平实,言外之意是借媒体这个传声筒,给上级部门提醒――有必要控制运营商手中的权力。

“骑自行车或走路的人不应该收费,开车就要收油费、养路费,如果需要上更快的路,就得收高速公路费。未来通信行业,也应该按这个路径发展。” 马化腾在这次的人大议案里,建议政府不要将通信网络的生杀大权交由运营商。

第二章 错失良机

无论运营商如何改革,只要不触及体制,国有企业根深蒂固的习性,就很难有大的改观。

中国移动前任董事长王建宙,早在2007年就呼唤“互联网疯子”,在当时引起强烈的反响。2011年11月,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造访中国移动总部,赠给王建宙一件脸谱的文化衫。王建宙舍不得穿,他说,哪一天中国移动出现 “互联网疯子”,就把这件文化衫给他。

然而,王建宙等不到这个机会了。去年,他从中国移动的位置退了下来,解甲归田。而在奚国华与李跃的领导下,迄今为止,中国移动在互联网上的成绩仍很一般。它在互联网业务上,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一个晚集。

丧失话语权

“一支好的球队,无论换什么样的比赛场地,无论修改什么样的规则,总能赢球。” 强调靠价值观武装的王建宙曾说,中国移动团队要像中国乒乓球队一样,无论环境怎么变,都能打胜仗。在他的价值观牵引下,中国移动过去十多年高速成长,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和最赚钱的电信运营商。

中国移动比其他运营商看得远。早在2000年,它就率先效仿日本电信运营商,推出“移动梦网”服务,被誉为移动互联网的雏形。它就像一个封闭的“后花园”,里面有着各种信息服务,资费标准由通信费和信息服务费组成,中国移动与CP、SP进行收入分成。

那时,中国移动做到了“一统江湖”,内容提供商都得依附这一平台。互联网泡沫发生的时候,它拯救了新浪、腾讯、搜狐等互联网巨头。转折点发生在2007年,随着乔布斯重新定义了手机,一举改写了行业规则。苹果在与运营商的合作中十分强势,其App Store颠覆了“移动梦网”模式。内容和应用提供者,可以绕开运营商,直接面向消费者收费。在苹果的游戏规则里,运营商彻底沦为管道,第一次失去话语权。

王建宙当时就认为,运营商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并将运营商比作电力公司,虽然老百姓家里的电器离不开电,但他们对谁提供的电毫不关心。

应用越来越丰富,运营商耗费的流量也越来越多,运营商与OTT提供商之间的关系,变得剑拔弩张。为了应对挑战,国内三大运营商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应用商店。目前,中国移动的MM移动应用商场,已是全球最大的中文软件应用商店,应用总量超过157万个,累计下载量达19.2亿次。

不难看出,中国移动此举意在效仿苹果,重新建立起“带围墙的花园”,夺回话语权。但是,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系统已经被苹果与谷歌控制,运营商的处境变得十分尴尬。

体制成绊脚石

2005年,中国移动率先在四川成立无线音乐基地,因为充分放权,搞活了数据业务。此后,基地模式在全国星火燎原,中国移动成立了手机视频、位置服务、电子商务、互联网、手机阅读、手机游戏及无线音乐、手机动漫、物联网等九大基地。

基地模式响应度快,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也借鉴中国移动的模式,前者成立了产品基地,包括天翼阅读、物联网、爱游戏、爱音乐基地等。后者打造了中央音乐基地、手机阅读基地和应用商店基地等。

然而,在运营商基地疯狂扩张的背后,各地拥兵自重,形成利益同盟。这一问题最早在中国移动爆发。2010年3月24日,时任无线音乐基地掌门人的李向东,给秘书发了一条短信谎称去医院看病,之后仓皇出逃。出逃之前,他将数亿元巨款转到在国外的妻子的账户上。此后,数据部原副总经理马力、卓望前CEO叶兵等与数据业务有关的多位高管被卷入其中,中国移动的基地模式受到了外界的质疑。

案件群发后,中国移动在内部展开了反腐行动。现任总裁李跃甫一上任,就忙于对各大基地收权,整顿数据业务领域的权力寻租等腐败现象,但也导致其互联网业务停滞不前。“作为体制内的产物,基地并不适合运营商。”有电信设备商人士对《IT时代周刊》表示。

不仅是中国移动,其他两家运营商在互联网业务上的成绩也十分黯然。在去年12月举行的广东互联网大会上,广东联通副总经理杨成中毫不避讳地指出:“电信运营商在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情况下,互联网业务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主要是体制造成的。”

在杨成中看来,如果运营商愿意把互联网项目独立出来,成功的概率会大很多。他振聋发聩地指出,体制是运营商开展互联网业务的最大绊脚石,不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运营商的互联网业务难有出路。

“在国有垄断习气的浸染下,领导都渴求平稳,没有狼性精神。运营商基地的领导对业务不精通,他们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向上级汇报邀功上。”某咨询公司CEO告诉《IT时代周刊》记者,“所有基地公司的领导,都有一手好活,那就是做PPT。”

基地模式问题爆发,随后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修正,耽误了运营商最好的发展良机。运营商似乎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去年8月,中国电信就开始着手对基地进行公司化运作。8月6日,中国电信“爱游戏”基地开始公司化运作,并设立炫彩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自负盈亏。而在去年4月,中国联通成立了支付公司。而中国移动总裁李跃也表示将加速基地公司化步伐,不想再做大象。

体态臃肿的运营商试图通过公司化运作,打破体制僵局,激发活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价值链被拉长,运营商的利润被分流。此等局面下,缺乏互联网基因的电信运营商要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掌话语权,基地公司化是必由路径。

但基地公司化运作,能否解决运营商在互联网业务上效率低下的顽疾呢?不少人认为,无论运营商如何改革,只要不触及体制,国有企业根深蒂固的习性,就很难有大的改观。记者了解到,公司化运作后,它们在人员上并没有进行较大的调整,权力仍留在省公司或集团公司手里,这对它们公司的决策与运作都会产生影响。

IDC中国区的一位分析师断言,运营商的性质决定了基地公司化不会太彻底。要想革去暮气沉沉的官僚习气,运营商必须多向谷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学习,同时采用资本化运作,使自己的产品与市场更贴近,更接地气。但他估计运营商不会走这一条路,它们不习惯利益均沾,而且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的管控也十分严格。

第三章 上下求索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掌握绝对的自,运营商试图霸王硬上弓强行推广应用,但已经被证明行不通。

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不再是产业链和利益链的主导者。在传统电信市场增速放缓的今天,如何经营好数据流量,是摆在运营商面前的共同课题。面对来势汹汹的OTT大潮,运营商何去何从?

不给力的对攻战

封堵竞争对手这条路走不通,在舆论上也被人诟病。去年8月,《经济学人》杂志报道称,韩国运营商正在向政府施压,试图“掐断”OTT语音流,封堵有7000多万用户的OTT服务商KaKao,一时引起轩然大波。但事后被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韩国通讯委员会至今并未出台任何相关遏制KaKao的政策。

事实上,依靠政府来维持垄断地位,违反了“网络中立”原则。荷兰、智利等多个国家就表明了“网络中立”的立场,宣布将对现有的电信法规进行修订,以确保国民对互联网的自由访问。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领域,中国一直处于跟随状态,微信通过技术创新,扭转了这种局面。目前,它已经进入韩国、美国等,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与国外的对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对微信这样的OTT服务施压,对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十分不利。

据悉,三大运营商内部在对待OTT业务上意见不一。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就反对打压OTT企业。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3G网络容量大,不存在网络拥堵问题,来自数据流量方面的压力相对较轻。而如果对OTT企业施压,获得好处最多的是用户占优的中国移动,其他两家运营商自然不愿见到这种局面。

从全球来看,不少运营商都推出自有品牌的OTT业务,渴望自救。西班牙Telefonica,在全球最大的两家移动操作平台上推出了集信息、VOIP 和照片分享一体的TuMe服务。法国Orange也推出了Libon业务,与Skype等网络电话公司竞争。去年2月,西班牙Telefonica、英国沃达丰、意大利Telecom及德国电信等在内的5大欧洲电信巨头,联合推出自有即时手机短信系统Joyn,向欧洲时下流行的即时通信软件宣战。

中国移动一直在做尝试,希望把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而非向互联网企业委曲求全。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移动频频针对微信召开内部会议。出席会议的中国移动人士透露,目前中国移动也没有想出遏制微信的办法,内部倾向于对旗下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产品飞信与飞聊进行重构,打造成融合通信产品,正面狙击微信。中国移动数据部员工向记者透露,以前飞信的技术由神州泰岳提供,今后中国移动可能会通过招标的方式,引进多家技术厂商,用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飞信诞生于2007年5月,由于率先将PC与手机打通,随时随地接收信息,曾经风靡一时。飞信与飞聊两款产品融合完成后,中国移动并不担心在用户数上吃亏。中国移动可以通过定制终端,使用户默认开通飞信。中国移动会给手机用户大量的实惠,比如性价比较高的定制终端,流量打包优惠等,在短时间内聚集和沉淀用户。

中国电信推出了“翼聊”,这是一款通过网络快速推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手写涂鸦、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同时提供短信、语音通话、电话会议等多种通信服务的手机聊天软件。中国联通则推出了“沃友”,可跨运营商、跨平台、跨网络运行,是集即时通讯、微博和社区功能于一体的信息聚合业务。

三大运营商有与OTT企业展开对攻战的意思。但是,局面并不乐观,中国电信的“翼聊”与中国联通的“沃友”反响平淡,以目前的发展态势,显然难以狙击微信、微博等互联网企业的OTT业务。不过,记者获悉,中国电信正拟推一款名为“翼信”的移动通讯应用,该应用可通过网络快速推送语音对讲、视频、文字,支持多人群聊。中国电信将在所有定制机中内置该应用,预计年内将发展5000万用户。而中国联通也准备对“沃友”升级,与微信对抗。

上一篇:探讨房屋建设中暖通工程相关问题 下一篇:建筑给排水工程的造价控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