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教师的五条建议

时间:2022-10-19 04:32:28

给新教师的五条建议

很多年轻毕业生走上了教师岗位,他们怀揣梦想,胸怀远大抱负,很想早日成为“名师”,成为教育事业的栋梁之材。但他们初登讲台,面对几十双眼睛,虽然有满腹才华,却无法一下子施展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工作的能力,促进自己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当前学校教育工作实际,给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出五条建议,以期达到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勇挑工作重担,负重奋进,苦练工作的“内力”

年轻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容易出现不愿挑重担、工作图轻松的情况,这在表面上看似乎是情理之中,毕竟刚走进新领域,工作拈轻怕重可以理解,但对于个人专业成长来讲却千万要不得。因为,每个人的工作作风的最初形成,就像汽车发动机的“磨合期”,如若“磨合”不好,发动机就发挥不了最大效力,也容易产生“无力”或“熄火”现象。因此,初涉教坛的年轻教师也一样,刚开始工作,如果工作量少、工作单一、责任度不高等,时间一长就会形成习惯,工作中就会出现时间观念不强,不会科学合理统筹调配时间,不会恰当处理工作与学习过程中的矛盾等现象。一旦后来工作量加大,就会手忙脚乱,工作费力且效果不佳。不但培养不了工作能力,而且会丧失工作热情,如果丧失了工作热情,就谈不上个人专业成长,“名师梦”也会破灭,一辈子也许就是一个“教书匠”,而成不了“教育家”。

所以,刚走上工作岗位,年轻教师要有挑起重担向前冲的勇气,要善于自加压力,寻找工作机会,尤其是学校除“上课”之外的其他工作。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被分配到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跨年级代两个班的语文,还代5个班的音乐课,另外我还主动要求每天带早操,周课时一度达到24节,一天忙忙碌碌,晚上写教案、阅作业到半夜,觉得工作、生活很充实。后来无论多大的工作量压在身上,我都能应付自如,皆因形成了比较勤奋的工作习惯,这些都让我受益一生。

二、苦练“基本功”,为专业发展植入肥沃的土壤

现在许多年轻同志,在从事教师工作之前,虽然都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但一登上讲台,普通话不过关,粉笔字不过关,课堂驾驭能力差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都是教师“基本功”中的基本,不能小瞧这些本领,它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个人的专业发展。写一手漂亮的字,说一口流利、表达清晰连贯的普通话,那是个人魅力的外在表现。尤其是小学教师,工整的板书、标准的普通话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因此作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应注重苦练自己的“三字一话一画”基本功,因为这时自己的语言、字体还未定型,有很大的可塑空间,只要坚持两三年,就会有很大的进步和收获。这样既能提高自己的“基本功”,又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从而使自己的专业成长有了广阔肥沃的土壤。试想一个文化专业知识扎实,而“基本功”不过关的教师,只能被别人说成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而“基本功”扎实的教师,就会受到学校的喜爱和学生的尊敬,个人也很容易获得成就感,从而使自己工作信心大增,激情高涨,就会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步入“高速路”,而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记得我曾经有一位老同事说过他的成长经历。他刚从高中毕业,就当了一名小学代课教师,初登讲台的他,还很胆怯,见人说话就脸红,但他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于是暗下决心,从练习普通话入手,每天坚持跟着收音机里的新闻联播练习普通话,买随身听,练习汉语拼音声韵母的发音,这使他的普通话水平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很大提升。同时他还在苦练钢笔字的基础上,苦练粉笔字。后来只经过短短的三年,他就成了学校的骨干,再三年后被当地中学看中,将其“挖”到中学重点培养,现在已是当地小有影响力的“名师”。他的成长经历,让人深深感受到扎实的“基本功”对一名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是多么重要。

三、培养个人良好的志趣,为专业成长拓宽发展之路

年轻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培养个人良好的志趣和多种才能,方可拓展自我发展之路,有利于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崇拜多才多艺的老师,因此小学教师除了自己的专业外,体育、音乐、美术、棋艺等都要懂一些、会一些,闲时教学生写一写书法、唱一唱歌曲、跳一跳舞蹈、打一打乒乓球、下一下棋等,这样既可以给学生“卖弄”自己的本领,还能将学生牢牢地吸引在自己的周围。

因此年轻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多选择些良好的个人爱好,如临习书法、练习乐器、训练体育项目等,并将这些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这既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能增添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拓宽自己专业成长的发展之路。教师应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能让社会物欲所左右,更不能沉溺于网络、赌博等恶习之中,葬送自己美好的前程和“名师”之梦。

四、善于学习他人长处,为专业成长储存能量

一个教师的成长,要遵循“发展——借鉴——创新——再发展”的规律。青年教师走上讲台后,为了避免因“摸着石头过河”而走大量的弯路,最好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选定一位名师作为自己的榜样,看看别人怎么上课、备课、批阅作业,怎么跟学生和同事相处,怎么对待自己的工作,通过类似参照与模仿可以全面探索榜样的成长经历,学习榜样的优点长处。

这个榜样可以是你身边的同事,也可以是你的老师,还可以是当今社会的教育名家。无论选谁当榜样,这都能为自己的工作提供“参照物”,在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形成目标,确定方向。从这些榜样的工作经历中、工作方法上、思想道德上汲取精华,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储备能量,蓄积内力,达到厚积薄发,成就自己梦想的目的。

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为专业成长增加渠道

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张嘴闭嘴就是自己所学的专业怎样,而不考虑学校和岗位的实际情况就未免显得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了。殊不知,现在的中小学分配给你的教学任务,很可能和你的所学专业是不太吻合的,而你不可能因为专业不符,就不去接受分配给你的教学任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年轻教师必须自主涉猎其他学科知识,通过多方涉猎来整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建构适应自己工作岗位的知识体系,抱着勤奋的态度,认真踏实的精神,走“继续学习型”发展之路。只有广泛涉猎各类学科知识,才能在专业成长之路上,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建成个人专业发展广泛而丰富的“材料大库”,进而拓宽专业成长的取材之道,实现自己成为“名师”的理想。

虽然,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有很多有效途径可走,但通过自身努力,走自我成长之路,应当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中的上上之策。

(作者单位:甘肃岷县锁龙九年制学校)

上一篇:发挥个体潜力,需要学生“多心多意” 下一篇:班级管理中需要把握的几个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