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佳的成才之路

时间:2022-10-19 04:27:47

王羽佳,当今世界炙手可热的华人青年女钢琴家,与迪图瓦、阿巴多等指挥大师多次合作,被世界最著名的古典唱片公司DG收于麾下成为签约钢琴家。她横空出世般给国际乐坛带来一股清新和活力。当笔者走进天津大剧院后台休息室时,王羽佳刚刚结束演出还保留着舞台上的妆容,她丝毫没有国际名人的架子,言谈举止间,就是一个单纯可爱的大女孩,随性而率真。

其实,这次的采访有些冒昧,没有事前跟她联系。但得知笔者来自她国内的母校――中央音乐学院后,王羽佳欣然应允。虽然采访时间只有十几分钟,但在她与世界著名指挥家迪图瓦和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合作的中国巡演(杭州、天津、北京、广州)的紧张的时间表里,已是很宝贵了。

采访中,谈到国内外教育给她最大的收获,王羽佳深情地说:“国内学习中必须要感谢恩师――凌远老师,国外,收获了丰富的演出经验。”此外,她也自豪地提到自己的才华与努力。于是,笔者从天津归来,便采访了带王羽佳长大的恩师、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钢琴学科的凌远教授。二人的话很相似,可见她们的默契。那么,让我们近距离了解一下王羽佳的成才之路

恩师,打下全面的音乐基础

7岁到14岁,王羽佳一直跟随凌远老师学习,她从心灵深处对凌老师充满信任和依赖。即使成名后,每次回国演出,她都要邀请凌远老师和凌老师的钢琴之家(凌老师的爱人是培养了著名钢琴家郎朗的赵屏国教授,她的一双儿女也分别是国内和国外著名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前去观看,并请他们在演出后给出意见。

王羽佳说,她在很多方面都和凌老师有相似之处,比如柔软修长的手指,因为这种相似,凌老师知道如何训练她,从演奏技术、肢体控制到对声音的敏感、对音乐风格的理解,凌老师为她打下了全面的基础。

“她给我的曲目大多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经典而规范的作品。再有才能的人,把经典弄歪了,也不行。我很幸运,凌老师给我打的基础很正,这也使我能够健康成长。”

凌远老师在教学中一贯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这些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声音敏感力和表现力。对于王羽佳少年时的学琴路,凌老师这样的回忆说:

“对于像王羽佳这样的‘面条手’,我主要通过七和弦的练习,使她的手指更有力量,支撑得更好。因为羽佳小时候手指长得纤细、灵巧,弹琴的样子很甜美,我主要把她往典雅、灵动、秀丽、真挚、抒情性和浪漫风格的方向培养,而没有给她强硬、辉煌、比较男性的作品。我会让她弹肖邦的《圆舞曲》《回旋曲》《第一钢琴协奏曲》,还有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轻盈》等。我认为她适合演奏肖邦,而且会演奏得非常出色,因为她内心的灵性里就有肖邦。”

这也许是凌远老师教学中的法宝,为王羽佳从小就确定了适合自己那富有个性的演奏风格。

14岁出国后,王羽佳每次回国,还会到凌老师家上课,把自己音乐会的曲目弹给凌老师听。

“她会给我启发和支持。她给我一点拨,我就明白了,给她弹琴不光是学东西,还会很开心。”

如今的王羽佳已海内外知名,但每次回到凌远老师家,她依然有一种归宿感,一种回家的感觉。

王羽佳对老师的那种信任和真挚情感,让凌远教授深为感动:“她是真心地想要学东西,成名后还这样真诚地信赖她原来的老师,让我感到很幸福。”

采访时间有限,只言片语不足以展示这对师生深厚的情谊。笔者不由得翻出2012年10月为庆祝凌远教授80寿辰而编印的一本纪念册,摘录下王羽佳表述的在凌老师身上获得的收获与感动:

“对我来说,你犀利的洞察力、你的感知、你对好声音的听觉,你对好声音的追求和你的风格对大多数音乐的直觉,都让我羡慕。当然,最珍贵的还是你无可挑剔的品位。

我从来没有超越你的能力,你几乎生活在我的脑海和心灵中。你可以感知我到底在想什么!你对我的感知,不仅局限于钢琴,还包括我对音乐的态度,音乐道路上所遇到的问题,都能被你毫无遗漏地察觉到。

更重要的是,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你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成为音乐卑微的仆人。

对我来说,你光芒四射的个性和你充满着爱的心胸,一直激励着我。我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愿意为你弹琴,你的意见,新颖独特,一直是激发我灵感的源泉。每次给你弹琴,都会有一阵震撼,让我通过演奏把心给你。你每次来听我的音乐会都会令我深深感动。当然,你的到来也一定会让我的练习多一点儿。”

不断演出,充满自信地拓展

如果说凌远老师为王羽佳打下了全面、坚实的基础,那么在美国的留学经历,则为她开启了一扇通向世界音乐之巅的大门。

她人生的转折点出现在1999年。那一年,王羽佳作为中加“晨星音乐桥”文化交流项目的交换生前往加拿大卡尔加里,并在皇家蒙特音乐学院跟陈宏宽、Tema Blackstone学习钢琴。2002年,15岁的王羽佳获得美国阿斯本音乐节协奏曲组大奖,之后进入柯蒂斯音乐学院,并于2008年毕业。

这一阶段对她影响最大的是柯蒂斯音乐学院的钢琴老师格拉夫曼。王羽佳说:“他的教学不会在具体的音符上深究,而更注重风格上的指导。很多时候,听他的音乐会比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还多。”这种大框架模式的教学,起初让王羽佳有些不习惯,后来却给了她很多引导。16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王羽佳被音乐公司经纪人看中,从此跻身国际舞台。她真正进入公众视野,则源自其为多位著名钢琴家的“救场”演出,包括阿格里奇、基辛和布朗夫曼等钢琴大师。这些充满神奇色彩的“救场”,使她得到了艾森巴赫、阿什肯纳齐、巴伦博伊姆等世界乐坛重量级指挥大师的赏识,也获得了著名指挥家阿巴多和迪图瓦的青睐。

“我从小就参加演出,我喜欢通过演出表达我对音乐的理解,因为很多东西都是从演出中获得的。一个作品只有经过反复演出,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演奏者在舞台上才会迸发出很多灵感。”

“我弹过很多室内乐,又和许多著名乐团、指挥家合作过,每一次合作都会激发灵感。我19岁就与迪图瓦合作,他在舞台上很有灵感和感染力,我与他合作很舒服也很默契。”

王羽佳打下的坚实基础和她的演出经历,如同鸟之两翼,载着她一路高飞。

看到王羽佳从一个稚嫩的女琴童成长为扬名世界乐坛的女钢琴家,凌远教授连说了几个“真不容易”,同时也对她破茧成蝶后的华丽转身,充满了欣喜和赞赏。从那个弹奏肖邦曲目最有灵性的女孩,到国际钢琴精英,凌老师认为,王羽佳能够较早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演奏实践,对于开拓她的演奏领域和风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凌远教授说:“羽佳有了经纪人后,第一曲弹的是格里格的协奏曲,经纪人要求她连续五场与不同的指挥家合作。她克服诸多困难,成功完成演出。此后,她不断扩展演奏曲目、提升弹奏能量,从一名初露头角的天才钢琴宝贝,发展成为一名征服世界的钢琴之星,这一切源自于她出众的音乐才华,无限的技术潜能,坚持不懈的追求和惊人的毅力。”凌远老师希望自己的爱徒今后要真诚对待音乐,弹奏出心灵中那个最美好的声音。

毅力与爱,激发才华与天分

学习弹钢琴的人很多,但能走上世界舞台,成为杰出钢琴家的人只是凤毛麟角。当笔者问王羽佳一个钢琴家的成长需要有哪些要素时,她说有机遇、所处时代等外在因素,也有才华、对音乐的好奇心和热爱,有对音乐的灵感和创造力,毅力、耐心和永不疲倦的精神等内在因素。

王羽佳说自己能够举一反三,并能从同学、老师和指挥家身上得到很多启发。“国内的老师给我打好了基础,而在国外,问题主要靠自己解决。无论是对音乐的理解,还是在乐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要靠自己解决。在国内有凌老师把关,自己比较放心,在国外没有人跟你说对或错,自己说服自己就可以了。同时,做音乐家也要有对音乐的热情和好奇;要不断地吸取各方面的营养,丰富和扩展自己的内心世界;要有新的曲目、新的想法和新的演绎方式,否则的话就会不进则退。”

谈到对王羽佳的印象,凌远老师说小时候的她给自己最大的印象就是专注、纯真,以及对音乐的直觉和真心的热爱。

“她从小就爱粘在琴上,没有人逼她。六七岁时,就连晚上妈妈给她洗脚,她都舍不得离开琴凳,手还在弹琴。她的第一张DVD是在北京音乐厅录制的,时长60多分钟的演奏,她竟然一气呵成。如此长时间精神集中的耐力,对背谱和演奏精确性的要求,对于一个成人演奏家来说都具有相当的难度,更何况当时的羽佳才刚刚11岁。这一切已预示着她今天的成功。”

“她很聪明,很有灵性,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她妈妈是练舞蹈的,教她几个动作,她都能做得很到位。”

凌远老师说,王羽佳还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八九岁时她的身体不好,我建议她去游泳。利用寒假的时间,她妈妈给她报了一个游泳班,在不影响正常日程的情况下,她妈妈每天早晨6点出发,骑自行车带她从虎坊桥到月坛游泳馆。那么冷的天,毫不懈怠,一个月的时间她从一点不会到能够游1千米。这也是她妈妈培养她做事和学习要有毅力、要坚持的一个事例。培养孩子全身心、全方位的成长,就是从这样的一点一滴、一丝不苟中实现的。”

看到王羽佳成名之后依然那么真诚,没有舞台上的哗众取宠、矫揉造作,没有曲目选择上的“讨巧”,没有追求虚荣,凌远老师感到很欣慰,也很替她的父母高兴。

有媒体称王羽佳是“震惊世界乐坛的黑马”,也有乐评人以“惊为天人”与“不同凡响”来形容她驾驭钢琴的能力,评论她的演奏“既有年轻人的自然随性和无畏想象,又充满着成熟艺术家所具有的严谨与精准。”笔者认为,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绝非偶然,王羽佳也不例外。尽管她的羽翼日渐丰满,但作为校友,笔者更为她深感骄傲的是,身处名利场,她依旧拥有纯洁的心灵和真挚的情感,这是一个音乐家最宝贵的财富。

上一篇:让梦随音而动 下一篇:李黎明:创业路上没有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