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个性课堂奠基成才之路

时间:2022-08-24 10:06:02

打造个性课堂奠基成才之路

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课堂内容之中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给学生强烈、新颖的感知,在较短时间内巧妙地把课前学生分散的多种思想迅速集中。这样,学生就会在其大脑皮层形成对新内容的兴奋中心,把自己的注意力引向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轨道上来,为完成新的教学内容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

1. 利用悬念创设情境

创设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形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习紧扣学生的心弦。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通过各露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的三角形让学生通过定义确定三角形的类型,然后设问:为什么前两个学生能判断出类型,而第三个不能判断呢?学习了这节课,就会知道为什么了。这样给学生创设悬念,就会使他们继续有兴趣知道下面的内容。

2. 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特别是低年级,对学生来说更能激发其参与意识。如讲《能被2、3、5整除的数》时,开始让学生随便说数,教师回答是否能被2、3、5整除,给学生造成神秘感。这时,学生会特别想知道为什么,教师及时用语言加以点播,就会使他们形成兴奋中心。

3. 利用实验创设情境

通过实验的一些现象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对教师要讲的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如讲《长方体和下方体的体积》时,教师先做实验,找一长方体铁块投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水面的位置,并思考原因,让他们对体积有初步的认识。

4. 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利用故事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变好奇为浓厚兴趣,引起学生的心理要求,使他们很自然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提供结构性材料,使学生发现问题

解答问题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发现问题更能调动和开发学生的潜在智慧。解答问题不太难,难的是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是智慧的闪光点。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一定材料让他们发现问题,这样才会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由于要求我们学的知识更新太多太多,因此只有抓住知识的要害,对自己了如指掌的内容不细究,而是向疑问挑战,这样的学习效率才会高。教学就是使学生从无疑到有疑,敢于质疑问难是深入研究、积极思维的表现。因此,教师要以疑激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实践中,针对不同课型,教师应安排不同的材料:

1. 从实践即具体实例跳跃到结论

这就是教师在讲新知识时,重难点的地方不重点解释,使学生思维产生跳跃性。由于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特别要求理解这个过程,而教师恰好省略,就使学生产生疑问,感到如果不问就等于没学,就必须问。如讲《分解质因数》时,教师先举例12=2×6、12=3×2×2等,然后让学生举例。在这里,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结果,他们针对不同情况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我的不对,为什么他的对?通过学生发问,更加深了他们对分解质因数的理解。

2. 故意创设矛盾,使学生产生疑问

辩证法说矛盾能推动事物发展,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矛盾容易使人产生疑问,有了问题就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事物就发展了。这对自然界普遍适用,所以教师要创设矛盾,激发学生解决矛盾的欲望。如在讲《正反比例应用题》时,教师出示完题后,让学生分析,告诉学生这题既可以用正比例解,也可以用反比例解。这样,学生必然产生疑问,为什么是正比例又是反比例呢?因为平时的题正反比例是分开的,学生认为二者是对立的。这里又统一到一题,是学生产生疑问的关键。教师提供的只是结论,没有解决问题的过程,这要求学生能组织自己的思想,寻找根据进行解释和鉴别,进行质量较高的思维活动,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故意重复旧知识,给学生造成多余之感

复习对熟练的学生来说有重复迹象,认为没有必要,这又使学生感到重复,他们听得不耐烦了,必然要发问。这样,学生的发问会恰好问到要害,问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如讲《比的基本性质》之前,先详细复习分数知识,学生会想:现在我们不是学比吗?为什么这么详细讲解分数呢?这就问到这节课的重点即连接点上。

教师安排材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不同要求,教师应该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预测力、逻辑思维力的材料。教师设计的材料要系统严格,必须被学生注意到,如果学生不能产生疑问,那就失去了意义。

三、寻找规律,交流初探成果

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我们把纷繁复杂的事物进行分类,就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这就称之为规律。我们学的知识也是这样,不同层次领域的内容都有规律可循。特别是作为自然科学之一的数学,规律更是显著的。有规律可循一件容易的事,寻找规律则是深层次。从思维角度讲,自己的探索在头脑中不容忽视。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能强加给学生规律,而是让其自己寻找规律。有了问题,学生就会深入思考、举一反三,发现共性的东西,努力去讨论、浓缩,互相检验正确与否。这样,学生互相辩论,会使真理更明确。

四、形成概念、原理,应用于普遍的生活中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可得出不同结论,教师这时应加以指导,使每位学生都明确本节课概念、法则、公式等的应用环境,对其如何形成、内容怎样,都一清二楚。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应用上,使学生知道学的知识的应用位置,如何应用。除了解答书本上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在用准用巧上下工夫,并讲究简洁性和实效性。学生探讨得越深刻,也就越能产生兴趣。

这就是我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各试验区的考察,在自己的课堂中探索得到的经验。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学会了学习,也引起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个性化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也是精于教学改革者们的必走之路。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不断研究,将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打造适合自己学生发展的课堂,这是最有效的,也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我坚信,在这条艰辛的路上,为了我可爱的学生们,我一定坚定地走下去,为学生“打造个性课堂,奠基成才之路”!

上一篇:此时此刻,做最适合的自己 下一篇:时间就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