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数码先锋

时间:2022-10-19 04:03:34

我们是数码先锋

那天,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数码艺术学院的张苏中院长在徐汇校区约了一年级的九个学生,不是补课,是谈心。这时寒假已放了好些天,临近龙年春节了。

张苏中院长说,职业院校不是简单的“就业机器”,他看重和极力呼唤精神力的培育,他希望数码艺术学院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在掌握专业的本领之外,都拥戴一种精神力的感召。

为此,他放弃了休息时间与学生交谈,内容非关专业,而是交流思想。

让精神力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是技术决定生存的时代,

这是创意铸就地位的世界,

这是内容成为生命的年份,

这是知识延续光明的纪元……

――引自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数码艺术学院院歌《我们是数码先锋》

一首由数码艺术学院师生集体作词作曲的“院歌”,在学院上下广泛传唱,经由师生合力创制的MV,美妙的视听里蒸腾着激越的青春活力和自豪感。现在,这首歌已然成为数码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写自己的歌,抒自己的情,唱自己的心声,看似无涉专业教学,却像“随风潜入夜”的好雨 “润物细无声”,产生一种别样的效应。

数码艺术学院将学生精神力的引导和培育,渗透教学的全部领域,而不仅只依赖一门传统的思政课程。院长张苏中的眼光很远:未来三五年的社会面貌与当下在读学生的“型塑”关系密切,教育工作者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只是流水线上的一个生物部件。

“90后”的学生多独生子女,淡漠集体目标,看重物质利益,心理脆弱的现象比较普遍。数码艺术学院重视团队文化和集体人格的建设,以此促进专业热情和专业志趣的形成,他们认定这是教育的本意所在。

在信息溢出和媒体扁平化的时代,想要简单地通过课程,用单向单一的教育方式来释放学生内在的精神力,一定是低效能的。数码艺术学院尝试着运用全方位体验式的教育,用“行动”和“合力”来促使学生能力和心智的同步提高。

“荣誉高于利益、精神高于物质、意志高于能力”――数码艺术学院信奉这样的理念,并努力用实际行动向学生证明有些东西是可以超越物质,超越利益的。2011年,“义课”在数码艺术学院首倡。教师通过志愿报名,建立起一支无偿服务的队伍,在既定的工作量之外,利用业余和休息时间为学生讲授跨专业课程,指导学生进入工作室学习。谓之“义课”,即不取分文报酬。“义课”不失为教学后端的有益补充,其更为值得珍视的意义在于它彰显了一种身体力行的奉献,一种可贵的师德。“义课”向学生传递了精神的价值和专业的热忱,正面地激发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数码艺术学院的师生经常策划、开展一些文化性活动。这些活动未必起眼,未必功利,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团队归属感和专业认同感,于集体荣誉和组织文化的濡染中,塑造健全的人格。“数字艺术港湾”()、“数字先锋”新浪官方微博平台等等,都是数码先锋们在课余时间义务创建和维护的。数码师生结为共同体,在专业奉献中获得专业乐趣,在专业乐趣中习得专业知识,精神力也得以滋长,那些浮躁、投机、懒散渐次消褪,学习的热情和工作的激情有机地融进了学生的生命。

现在,许多人都知道了学生作品《天净沙》在国际大赛中一夜成名,但人们未必晓得指导老师林迎、陈玲将学生安排在自己的家里强化训练,自愿地无偿地提供吃住;现在,许多人都知道了教师吴燕摘取了全国艺术类高职高专的“金教鞭”奖,但人们未必晓得她背后付出的辛劳,甚至割舍了一个年轻母亲照看幼子的时间;现在,许多人都知道了15万人之众参加的全国第六届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高职生与研究生、本科生同台竞技,上海地区进入复赛的32人里,19人来自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数码艺术学院,最后进入决赛的7名选手中,数码艺术学院占了3名,1人拔得头筹。骄人的战绩背后,人们同样未必晓得纪晓燕、顾雷平等老师们精心备战、悉心辅导的无数个不眠之夜。

知名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司提供的《上海工艺美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2011)》有一组统计数据颇堪玩味,就业竞争力指数最高、专业就业率最高、专业相关度最高、起薪点最高、离职率最低的专业尽在数码艺术学院,其对学生的培养成果可见一斑。

数码艺术学院的领导不无感慨地说:学生精神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其他所有职业能力的教育都属于工具学习。

专业地建设专业

我们是数码雄鹰,

我们用自己的双翅定义天空的高度,

我们每一次自信地振翅,

都是刷新自己高度的信号,

因为我们知道,俯视最高峰的位置在哪里……

――引自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数码艺术学院院歌《我们是数码先锋》

几年来,数码艺术学院坚持教改探索,在推进校企合作、国际交流、工作室化教学、抢占制高点和争取话语权方面,不断刷新自己的高度。他们这样主张: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专业规范的建立比专业本身重要,教学方法的研究比教学本身重要,课程标准的设定比课程本身重要。规范、方法和标准是构架现代职业教学的基石,也是数码艺术专业建设创新的突破点。

在全球,艺术与科技高度融合,多学科交叉,使艺术设计领域的专业边界日趋模糊,人才规格的多样化浮出水面。身处文化创意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闻于斯,见于斯,行于斯,数码艺术学院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文素养、专业认知的依赖路径,以不间断的社会调研结果为参照,糅合行业用人、学生发展和社会建设三方需求,不断摸索、逐步完善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大平台多元多向教学体系。校企合作由“点”的布局转向系统集成和“质”的提升,使专业教学对接企业和岗位多元需求,开了校企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新生面。

“大平台”是为全体师生构筑的。教师当下的职业生涯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都得到充分关照。

这个“大平台”拥有上海市数码艺术公共实训基地、上海市高职高专数码艺术师资培训基地、上海市数码艺术专业社会践习基地、上海市职业指导中心游戏美术师职业技能鉴定站、ADOBE、AUTODESK、苹果国际等著名公司的ACT授权认证站等资质。

这个“大平台”拥有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教师中半数具备中高级专业职称,93%具有企业工作经验,25%兼任企业技术骨干。获国际资质认证的比例国内领先,其中获ADOBE AIR高级图形程序设计师资质2人(2011年上海地区仅4人);获苹果T3国际专业设计师资质4人(2011年全国不满20人);获苹果国际MARSTER专业资质1人(2011年全国仅4人);获“苹果全球杰出教育专家”称号2人(全亚洲仅60名);获AUTODESKE MARSTER专业资质2人(2011年全国仅10人)……

“大平台”给了师生施展拳脚的空间和实力。

“多元”是指校企合作的多样选择,表现为2个层面、3种形态架构的工作室群。其中,一个层面是“真题项目工作室”和“虚拟训练工作室”两种形态,着重建构专业能力;另一个层面是专业特训工作室,在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着重解决特定企业特定岗位的对接问题。

所谓“多向”,指的是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兴趣为前提,把专业方向的选择权交给学生,通过细分的、层进的教学模块和路径设计,改变单向、被动、千人一面的教学,实现真正的快乐学习、成功学习。

“多向”的选择是双向的,是从实际出发允许调整、不断优化的。教学双方能更清晰地明了教什么,学什么,如何教,如何学。

三种形态的工作室各有千秋:

“真题项目工作室”完全依照真实项目设置,同步引入企业的能力标准;既是专业教学训练机构,也是教学科研机构。主要功能是把真题项目科学转化为教学项目,同时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仅2011年,采用真题项目的工作室就有:AVID数字影视工作室、天地软件游戏动画工作室、保罗•斯蒂德游戏工作室、摩意空间动画工作室、意展原画工作室、华博电脑设计工作室、艾格萨交互媒体工作室等;完成的项目成果包括:建党90周年献礼片《红军东征》后期特效(部分)、绍兴博物馆大型4D数字动画《越魂》、美国社区网站FACSBOKES全部三转二游戏图形制作、美国动画影片《天河》部分镜头制作、“新民地铁”报 “阿拉兔”系列漫画创作设计、世界游戏设计比赛(灵蝉游戏公司主办)奖杯设计与制作、澳大利亚艾格萨信息媒体有限公司多媒体交互展示箱设计与程序开发等。

“虚拟项目工作室” 的项目其实也源自真题,不过是在能力分解的基础上,有一个模拟实验的试错机制,由此形成了以2011版教学计划为标志的专业教学执行规范。依照规范执行的“四步六点教学法”,科学地帮助学生专业岗位能力的有序生成。日前,这套教学法在全国职业教育学会的演讲中受到一致好评,并被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登载。2011年末,数码艺术学院三年级学生在未经专门辅导的情况下参加多项国际性专业资质认证,一次通过率超过95%,足以佐证融会于日常教学的虚拟的项目教学,同样可以达到先进的行业标准。

“特训工作室”是数码艺术学院为高年级专业教学直接对接特定企业的具体用人要求而建立的。针对数码艺术中小企业多,技术更新快、岗位差异大的特点,通过校企合作引入具体的专业岗位能力标准,开展定向的特别训练,“特训工作室”通过学院如实介绍企业背景、岗位能力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专业意愿,由学生自主报名加入。2011年,数码艺术学院联系了20家企业合作创建定向特训工作室,最终组建了15个特训工作室,5家企业因学生报名数量不足被舍弃。

“特训工作室”的特训形式灵活多样,如好美家装饰设计可视化特训班的“工学交替式”,学生每周三天按公司特定要求集中训练,三天分散进入公司各门店见习。在学校由先期进修过的专业老师执教,在企业则由设计师1对3带教。校企双方教师每周沟通。学生在企业中遇到困扰,可在学校补课;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可到企业验证。学生毕业后可全部留用定向企业就职。又如预言游戏特训班的“企业跟单式”,专业教师先期沉到企业,了解企业用人要求和技术标准。工作室启动后,以专业教师为主实施教学,企业提供相关能力标准和训练项目。企业代表每周一次到校进行教学效果检查和测试,发现问题,随时调整。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入职。再如西岸动画游戏特训班的“企业主导式”,企业派技术骨干带项目、带标准进入,直接主导教学训练,学校专任教师配合带教。专业能力达标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就职。

实践告诉人们,校企合作一定要双赢,仅仅满足单方面的合作需求,往往难以持续。数码艺术学院三种形态的工作室无分高低贵贱,但求适合对路,趟出了一条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既经济又富有成效的路子。

把今天变为传统

我们是数码英雄,

我们的灵性不会被整齐的步伐所踏平,

我们的勇气不会被机械的时间所磨灭,

我们的爱意不会被严酷的环境所淹没,

因为我们永远是初升的太阳……

――引自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数码艺术学院院歌《我们是数码先锋》

数码艺术设计产业的形成不过短短20年,数码艺术学院的院龄则更短,几乎没有传统可言。然而今天数码艺术的引领作用和社会文化影响力却没有任何一种传统艺术能与之比肩。数码艺术学院本着服务学生、社会和企业的目标,不断追逐新的潮流,努力创造教育服务的自身价值。积跬步以至千里,他们立志坚实踩稳每一步,把今天当作昨天的延续,把今天变为明天承继的传统。

自2009年以来,数码艺术学院参加国内外赛事,先后获得专业奖项47个。近五年来,每年有学生作品进入AUTODESK大中华区创意大赛的国际决赛,屡创佳绩。水墨动画作品《天净沙•秋思》一举摘得第八届德国汉堡动画节主宾国奖,在颁奖现场连续放映两次。

数码艺术学院以专业服务社会,主创或参与了2010上海世博会6个项目,其中为亚美尼亚国设计的网上世博馆,得到总统的来信感谢,并受邀出席开馆仪式;国家文化部立项扶持的原创动漫阿拉兔系列,在新民地铁报每周一期,整版刊载,已连发近50期。

数码艺术学院的教科研同样硕果累累,已连续主办三届“上海市WACOM数字艺术教育研讨会”,完成“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晨光计划”课题2项,出版专业教材34本,成功申请专利25项……

进入2012年,数码艺术学院再接再厉,准备实施新一轮的085专业建设路线图。路线图设定了五大建设目标:

一、完善大平台多元多向教学体系――通过各执行单元间的关系梳理和优化,使专业教学目标更为清晰,教学效能更为显豁。

二、打造虚拟移动远程专业平台――借助新技术,强化学校与企业、社会、学生关联的教学纽带,提升学生的学能。

三、筹组国际专业资质认证中心――在已有国内院校认证授权领先的基础上,建立教学评价对接国际标准的通路,提供社会需要的国际化专业资质认证服务。

四、建立数码艺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储备和动态更新企业教学训练项目的资源,支持和服务于大平台多元多方向教学体系建设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数字艺术专业师资教学研究和教学技能训练平台――以微格教学为抓手,推进数字艺术职业教育。

高标准决定高起点,大平台擘画大手笔。教育改革同样需要改革者的担当,需要“勇”,勇于深度书写,勇于返本开新。无论是培养模式的创新,还是教学模式的探索,数码艺术学院都抱有极大的热忱,重在梳理理念脉络,重在训练有素,务实前行。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新机遇、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今天,我们有理由期待,数码先锋们将继续不断刷新自己的高度。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学改革深度报道组

潘家俊、周祥康、石慧

上一篇:医学生医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对接的现状分析 下一篇:基于典型案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初探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