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徐悲鸿对中国文人画的看法

时间:2022-10-19 03:14:46

浅论徐悲鸿对中国文人画的看法

摘要:文人画发展历经三百余年,而文人画对于中国绘画的功过是非,有许多人谈过,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而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中国画发展陷入了困境,很多有识之士都对中国画衰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而大部分人都认为是文人画导致了中国画的衰败。而徐悲鸿处于这个文化思潮中,不可能不受到影响。徐悲鸿对于文人画的解读必须要结合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思想来看,而对文人画的看法是他中国画改良思想的旁证基础。

关键词:徐悲鸿 文人画 董其昌

在对徐悲鸿理论研究时,对于他对中国传统绘画见解的分析,是对他理论建立研究的重要基础。徐悲鸿是一位画家,并不是一位理论家,但是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品论,是研究他思想的重要依据。

晚清到民国初年,对于中国画为何衰败,衰败的原因是什么?众多的画家理论家都对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把衰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于中国传统“人文画”中的“重意轻型”的理论。认为“重意轻型”使得中国画丧失了“师法自然”的能力,导致明末至晚清这段时间中国画陷入临摹古人,画面形式雷同的局面。

徐悲鸿对文人画是持严厉批判态度的,他在1943年写的《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一文中曾说:“绘画原是职业,从文人画得势,此业乃为八股家兼职——凡文化上一切形式,苟离其真意,变成乡愿;八股当然为乡愿之正式代表——于是真正的画家,被贬为不受尊敬之工匠。”“王维脱离印度作风,建立纯粹之中国画,却不料因其诗名,滋人妄念,泽未千年,竟致断送了中国整个绘画。”言辞之激烈,可见徐悲鸿对于文人画的批判态度。在这里我来分析为何徐悲鸿对于文人画持批评态度的原因。

首先,我从徐悲鸿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上来分析

晚清民国初年,由于中国政治文化都处改革之中。社会的改革,导致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开始。当时对中国画改革的思潮十分热烈,其中对导致中国绘画日渐衰败的根源是什么?中国画需如何改革?这些都是在这场大讨论中的焦点问题。

对于中国绘画衰败的根源,大多数都是认为“文人画”是其衰败根源。康有为在他的《万木草堂所藏中国画目》中明确的把衰败的根源指向文人画:“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盖由画论之谬也” “今欧美之画与六朝、唐、宋之法同。元、明大攻界画为匠笔而摈斥之……中国既摈画匠,此中国近世画所以衰败也”。①康有为认为中国绘画衰败的根源在于文人画的“重意轻形”,针对文人画这一特点他提出:“……以形神为主而不取写意,以着色界画未正,而以墨笔粗简为别派;士气固可贵,而以院体为画正法。庶救五百年来偏谬之画论,而中国之画乃可医而有进取也。” 改良中国画必须从新树立新的绘画理论,重新把中国画回归到唐宋院体绘画“师法自然”“以形写神”的审美道路上,而抛弃文人画的远离自然客观事物的思想。同样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也提出了“革王画命”的思想主张,批判“四王”对古人一味模仿的恶习,尖锐的指出“王石谷的画是倪、黄、文、沈一派中国恶画的总结束”,将中国传统文人画批判的一无是处。同样对于文人画的批判还有蔡元培、等人。在这种对文人画批判的大背景下,徐悲鸿是康有为的学生,又是陈独秀的同事,其思想不可避免受到其影响。

其次,我从徐悲鸿的艺术主张来分析他对文人画的批判和主张。

徐悲鸿一生的艺术主张都是“师法自然”“求真”,这不可避免与文人画所提倡的“重意轻形”“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观点产生对立。因此,徐悲鸿对于文人画是持批评态度的,这与他老师康有为的主张相一致。

徐悲鸿认为:“我国的绘画从汉代兴起,隋唐以后却渐渐衰落;这原因是自从王维成为文人画偶像以后,许多山水画家都过分注重绘画的意境和神韵,而忘记了基本造型。结果画中的景物成为不合理的东西,毫无新鲜感的东西,却用气韵来做护身符,以掩饰其缺点,理论更弄得玄而又玄,连画家自己也莫名其妙,如此焉得不日趋贫弱?”②这里徐悲鸿明确指出,文人画到后期以“气韵”为借口来掩饰对客观物象表现不足的弊端。同时他还指出:“自元以后,中国绘画显分两途:一为士大夫之水墨山水,吾号之为业余作者(彼辈自命为‘文人画’),一为工匠所写重色人物、花鸟,而两者皆事抄袭,画事于以中衰。”3这里对明清以后中国画抄袭古人的做法进行了批判。

中国画抄袭之风始于明代董其昌。在现存的文字资料中找不到徐悲鸿对于董其昌作品评论,只有他对董其昌措辞严厉的指责与批评。徐悲鸿对于董其昌的批评多集中在他旅欧回国之后,现实主义刚刚建立时期,他曾说过 “董其昌为八股山水之代表,其断送中国绘画三百年来无人知之。一如鸦片烟之国灭种种毒物。”“画面上所见,无非董其昌、王石谷一类浅见寡闻从未见过崇山峻岭而闭门画了一辈子(董王皆年过八十)的人造自来山水!”③对董其昌的批评主要集中在董其昌开中国画抄袭临摹之风上,批判董其昌抄袭之风的开启使得中国画的独创性丧失。

表面上看徐悲鸿贬斥文人画以及董其昌的思想,而推崇唐宋时期的绘画及理论,浅层原因是文人画对中国画的衰败起着直接的作用;但从深层次看,这是与徐悲鸿的艺术思想和他以后对于“写实主义”的建立是有直接关系。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一直是由“师法自然”“写真”等构成的,而徐悲鸿对于中国改良的思想也是以此为基础。为了能给他的中国画改良理论提供足够的传统绘画理论基础,徐悲鸿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解读是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选择性的,他的言论有些只是一时说出,并没有什么理论根据。所以对他这些言论的研究我们要客观的,结合他改良中国画的艺术主张来看看待,这样才能对徐悲鸿中国画改良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参考文献:

[1]姜义华 张荣华编 《广艺舟双楫(外一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

[2]张竟无编 《徐悲鸿谈艺录》,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

[3]王震编 《徐悲鸿文集》,上海画报出版社

注解:

①1917年《万木草堂所藏中国画目》,引自姜义华 张荣华编《广艺舟双楫(外一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第105页

②1944年发表《中国艺术的贡献及其趋向》,引自张竟无编《徐悲鸿谈艺录》,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第35页

③1947年《世界艺术之没落与中国艺术之复兴》,转引自王震编《徐悲鸿文集》,上海画报出版社,第134页

④1951年《答杨竹民先生》,转引自王震编《徐悲鸿文集》,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160页

上一篇:旗手 第4期 下一篇:浅谈电影《走路上学》的声音后期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