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d住?还是被hold住?

时间:2022-10-19 02:04:59

网络热词总在快速更新,最近最红的可谓是“hold住”,以及它背后的hold住姐。前段时间台湾综艺节目《大学生了没》请来了一位名叫Miss Lin的来自台湾文化大学戏剧表演系的大四学生,她以雷人的造型呼啸登场,用俗艳夸张的妆容服饰、嗲声嗲气的中英混用语言、扭捏作态的姿势向大学生们介绍什么是Fashion。从此,“hold住姐”的称号一夜爆红,“hold住”也开始竞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人们现在甚至已经开始用“hold住体”造句来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

“hold住姐”爆红的魅力在哪里?

我们会很容易将“hold住姐”和之前的芙蓉姐姐、凤姐的走红经历联系起来。这些“丑角”爆红网络的怪异现象让我们开始为这个时代进行定义,似乎这个时代已经不再追求美,不再审美,丑角可以受追捧自然就成了一个颠倒过来的“审丑”时代。

说到“审丑”,我们先来看“丑”。我斗胆把现在的“丑”分为三种:一种是“真丑”,第二种是“爆丑”,第三种是“扮丑”。对于芙蓉姐姐和凤姐来说,她们的“丑”体现在了她们可以出现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充满了统一性的人格状态可以归为第一种。爆丑,指的是很多人会愿意曝光自己的一些负面信息和影像资料以求提高关注度的行为,在我们当下的娱乐圈,那些扑朔迷离的各种“门事件”就是最佳代表。而当下爆红的“hold住姐”,她的“丑”是刻意扮出来的,是平时的灵感积聚起来而创作出的表演桥段,就像周星驰电影中的吴君如、吴孟达等谐星的无厘头表演一样,台上浓妆艳抹的Miss Lin和卸妆后理性且有些淡然的谢依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三种丑,从心理层面上来说,有很多不同,但也有明显的共同点。最大的共同点之一是,她们都呈现出强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摒弃社会和文化的传统评判标准,用一种颠覆的方式重新定义自己和世界。归结为一句话:hold住自己,谁与争锋!此外,共同点之二是,她们都非常需要成为焦点的感觉,这其实也是从以自我为中心而衍生出来的心理需求。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得不到关注的感觉,就越发觉得寂寞和孤独。正因为对寂寞的强烈恐惧,所以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hold住众人的眼球。她们的逻辑是:不管大家的眼睛在看什么,只要在看着我,哪怕透露着鄙夷,这种hold住全场的感觉就可以令我兴奋。同样用一句话来归结就是:hold住全场,我心荡漾!总之,一颗想要hold住全场的心,再加上hold住自己的心理能量,一个新生代“丑角”就具备了诞生的优质土壤。

那么,“丑角”一出现,为什么我们会即刻被hold住?被hold住的到底是什么?

首先,最初的第一批围观来源于内心深处颠覆感的驱动。从心理学上来说,这就是一种投射。我们之所以不做有颠覆意义的事情,是因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潜意识对主流价值观已经完成了认同和内化。那么,颠覆就意味着遭遇排斥和否定。人们会将这种感受投射在其他人身上。所以,在“丑角”主动出现的那一瞬间,所有人的潜意识都认同,“丑”总是不该“外扬的”,扬丑自然就是一件颇具有颠覆感的事情。这种颠覆感的冲击,自然就成为引发围观的强大动力。而后续的围观力量,除了内心体会到的颠覆感,更多的是源于想看热闹的好奇心,大家都围着看的东西,说不定有点意思。

其次,在他们身上,我们的内心会找到认可的成分。敢于以丑的状态出现的人们,无论我们对他们或无视或排斥或批判,其实从心灵深处来说,都会有些感慨,譬如:他/她心理素质也太好了吧!他/她胆子也太大了吧!这样的人有足够的心理能量hold住自己的内心不动摇,而无视那些传统正统主流的影响,但就这份旁人少有的力量来说,很多人的内心是很羡慕和渴望拥有的。

第三,通过比较,收获优越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我们会不自觉地把自己跟身边人做比较。司空见惯的公众人物是各种美的聚合体,只会让我们在比较中滋生小小的自卑,这时,就需要付出一定的心理能量来镇定安慰自己内心的波动。但丑角会让我们在比较之后获得优越感:连比我丑这么多的人都敢上台自夸,那我岂不是更好了。这时,就能收获一定的心理能量,这显然比付出能量来的更加轻松和愉悦。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谐星和丑角来调节心情的一个心理原因。

另外,对于当下最红的“hold住姐”来说,“hold住姐”还具有一种精神恰好迎合了这个时代。这是一个缺失安全感的时代,人们常常不知道该hold住些什么,更不知道该如何hold住。而她的经典台词“不要慌!整个场面我要hold住!”,再加上眼神中透露的淡定,这对于大众来说,着实具有一种励志的力量。说真的,谁都明白,“hold住姐”演绎的人物,hold住的不是整个场面,她只是逗笑了全场,而hold住的只有她自己,但是,这已经足够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一个人,能把握的也只有自己。但把握住自己,就是心理能量的最大源泉。

当下与“hold住姐”有关的时评,几乎都是对她能红多久的猜测和对“审丑”时代的抨击。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如果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那几个丑角冒了出来又能把你的生活怎样?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社会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其深厚的心理学根源的,而不是单纯靠文化和主流意志可以hold住的。所以,与其去批判,不如去接纳它,看看从这些现象中可以收获些什么。看到了收获,也就看到了自己的需求;明白了自己的需求,才能hold住自我;每个人都可以hold住自我,这才是一个让个体获得自我成长和社会获得共同发展的完美契机。

所以,要hold住,还是被hold住,由你决定。

上一篇:不要自鉴“性取向” 下一篇:法律健康――漏诊不能漏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