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教育中的激趣教育

时间:2022-10-19 02:04:25

论科学教育中的激趣教育

摘 要 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科学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广泛地影响着现代生活。而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中的有机组合部分,是科学教学的特点,对提高学生学习科学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科学 实验 学习兴趣

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的有效支持,而对于初中生而言,这个年龄阶段正处于一个充满好奇的时期,他们学习科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抓以下几点:

一、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直观”是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在上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氧气和氧化”的化学实验中,课本在P37和P38,安排了2个活动,涉及到3个化学实验。在P37中,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氧气的的集气瓶里,观察产生的现象,木条复燃。我做了如下处理:让木条在集气瓶中多伸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木条熄灭了,此时让学生去思考,燃着的木条为什么会一下子熄灭的?由于有前期的实验现象,学生讨论起来便游刃有余,话语逐渐多了起来,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也对今后要学习的二氧化碳的知识有了一个预先的了解。这个活动一调节,即增加了学生对实验的直观了解,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谓一举两得。在P38中的活动中,两个实验,一个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另一个是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它们的现象。由于在课前准备工作做得较充分,实验的效果很好,现象也很明显,对于一个学生而言,也非常乐于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得接受教学信息,要让学生不喜欢你这门科学课都难。

二、强化启迪式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所以我们应该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不包办,不滔滔不绝的满堂灌,而应多启发学生,以启发促思考,以思考促多问,促进学生不断的再思、再问。

在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二氧化碳”的化学实验中,P61教材设计了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活动,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的实验。这个实验我是分小组实验。在实验之前,我让学生讨论上下两支蜡烛哪支蜡烛先熄灭,学生马上出来了两种观点:上面的先熄灭,因为燃烧使气体热胀冷缩,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杯子中逸出去之后,要先经过上面那支蜡烛,所以上面的那支蜡烛应该先熄灭;而另外一种观点则是下面的蜡烛先熄灭,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二氧化碳气体应该沉降下来,而二氧化碳是不助燃,所以下面的蜡烛先熄灭。那究竟哪种观点正确呢?通过实验,学生们的心中的疑问一下子豁然开朗,把科学的猜想与实验事实的证明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虽然科学实验生动有趣,但科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科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对抗赛法为例,每章结束或临近期中期末考试复习,都可以用此法,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活泼,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复习的效果比题海战术好得多。

比如每学完一章,教师事先拟订好题目,布置学生课下准备,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参与激烈的竞赛和角逐,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总之,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另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化学计算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从诗词中挖掘化学元素,增加学生的乐趣

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了一大批经典的诗词。如何从诗词中挖掘出这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化学元素,又培养他们的爱国感情,在这个方面我也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比如于谦有一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这首诗逐句用化学语言进行了翻译。前两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表示石灰岩从矿石中艰难得采下来后,进行煅烧,生成生石灰。CaCO3=CaO+CO2(条件是加热)。后两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描述的是生石灰在水中浸泡之后变成熟石灰,然后泥水匠把熟石灰涂抹在墙壁上,一段时间后,熟石灰变成了石灰石,此中,又涉及到2个化学变化。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用诗词来解析学生们日常所见所闻的诗词,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诗词,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可见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使学生主动的来学习科学知识。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因为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总之,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巩固下来。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上一篇:中职计算机案例教学过程与策略研究 下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