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一点不同意见

时间:2022-10-19 01:27:37

提一点不同意见

我在《南方周末》(2010年1月21日第28版)上看到《孔子》影片导演胡玫的采访,她说:“所有历史学家全给我投票,对不起,我这导演的饭碗就砸了。”在《孔子》影片尚未正式开拍前,广电局有关方面曾经组织过史学家座谈,并将《孔子》影片的脚本(经过多次修改以后的脚本)送给史学家们看,希望他们提出意见。我收到脚本后,仔细阅读,写了读后意见,请广电局有关方面转胡玫导演,供参考。其中有一条意见,我说:不论你用怎样的故事情节。但请不要忘记,孔子是中华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和思想家。

胡玫在上述采访中向记者说:“思想家你说应该怎么拍?我不知道怎么拍,拍一个人的思想?思想!怎么拍思想?就每天坐在那里思想?思想是不能拍的。对不起,我认为故事和思想是矛盾的。教育也是不能拍的,只能拍教科书――思想家和教育家非常难拍,简直是和电影的创作本质相连背的。”这些话说得有些绝对,太情绪化了。

这位导演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就是:电影中的主人翁都是有思想的,在他们的故事中都渗透着思想,他们并不是浑浑噩噩的。作为影片导演,难道不能通过具体的史实和故事去反映主人翁的思想吗?不用思想去打动现众,用什么呢?把故事和人的思想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不能共存,象胡玫导演这样,她导演的影片《孔子》怎样才能成为历史上真正的孔子呢?

电影里的主人翁是有感情的,感情与思想不可分。只写主人翁的感情,完全排斥他的思想,事实上是做不到的。如果人的感情与思想毫无关联,感情只是喜怒哀乐的表征,那么影片怎么才能打动人,感染人呢?

也有人说,不要把孔子拍成“圣人”,把他拍成一个普通人最好,认为影片《孔子》在这一点上做到了。这也值得商榷,孔子一方面是一个普通人,另一方面他不是一个普通人,他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而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他整理《诗》、《书》、《易》,他删定《春秋》,创立中国儒家学派,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这才是孔子之所以成为孔子的原因。孔子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也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我国电影界对如何表现中华文化史上的代表人物,可能还要付出巨大的精力来提升、突破,如果只是强调电影艺术的特殊性,而不去研究如何表现思想家们在文化上的创造性贡献,把这二者绝对地隔离开采,这些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我奉劝胡玫导演不要完全排斥史学家的意见,千万不要情绪化。谦逊使人进步――这始终是真理。

2010年1月

上一篇:陈荣捷论人文主义 下一篇:传统梦文化的新变